APP下载

德育教学中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2011-08-15尹志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祖国民族

尹志安

(大连商业学校德育教研室,辽宁大连116000)

德育教学中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尹志安

(大连商业学校德育教研室,辽宁大连116000)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当今社会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更应当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引导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传统,采取多种形式激活学生的爱国情感,构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德育教学;爱国主义;传统文化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漠视灵魂的塑造,这个民族必定没有希望。学校德育承担着塑造青少年人格的历史使命。当代青少年人格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走向何方。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卢梭曾说,我们希望人们有道德吗?让他们从爱国做起。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涵十分丰富,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如果学生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就难以担负起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爱国与否,决定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做效国之才,发自内心地关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荣辱。在当今时代,学生面临着改革开放和意识形态多样化的潮流,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帮助青年学生胸怀祖国、志存高远、刻苦学习、拼搏进取,把学习科学技术文化与祖国的繁荣昌盛统一起来,把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奉献社会统一起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祖国建设者。

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引导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追求真、善、美的厚重文化底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不论是孔子的儒家思想还是老子的道家学说处处渗透着人生哲理与智慧,充盈着爱国主义思想,给国人无穷启迪;还有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和中华戏曲、传统书画和传统园林建筑,都极易激起中华儿女由衷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德育教学中,引用《四书五经》等传统的“忠、孝、仁、义”等思想,来进行今天的忠诚、尊长、友爱、诚信、善良、正义等教育无不具有极好的说服力,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石。恐怕每个人都能随口举出很多例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戚继光的英勇抗倭、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邓小平的强国富国战略,等等。这些文化瑰宝中蕴含着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协调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形成统一的精神支柱、价值取向和心理定势,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提供动力源泉,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增强各民族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聚合力和向心力,打下深厚的思想基础。

二、以中国革命史为主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闭关锁国、落后挨打、帝国主义列强将中国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屈辱历史。让学生意识到落后必然挨打,从而唤起他们的危机意识和奋发图强的意识,通过观看《林则徐》、《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影片和视频资料来加深对那段历史的认识和了解。最终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必由之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最终拯救了中国,拥有我们中华民族今天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历史比较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由衷敬意和热爱。

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不能脱离史实,否则再高尚的道理没有说服力。在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时,必须还原史实,追溯历史产生的国内外环境、时代背景、重大事件和关键人物等等,不仅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要回答为什么。通过讲述党的历史上的相关史实,让学生加强对革命传统形成过程的了解,加深对其深刻内涵及相关理念的理解,从而增强学习革命传统的积极性、自觉性。比如,讲述党的群众路线,可以结合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中央苏区时期的“红军井”等生动的史实,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深刻体验党的群众路线形成的历史过程,在真实、直观、生动的历史“气场”中,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净化自己的灵魂,坚定理想信念。

另外,在进行革命史教育中,要坚持历史性与真实性的统一。近年来,在影视界刮起了一阵“戏说”风,“戏说”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但在正规的历史教学中却非常有害,它容易混淆是非,扭曲人们的历史观。在课堂中,不能依据“野史”任意评说党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因为这种不严肃、不科学的做法,不仅会损害和破坏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应有效果,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以 “八荣八耻”为实践突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注入崭新的时代内涵。学生理应成为履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锋。“八荣八耻”中“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体现了个人荣辱与国家、民族和集体荣辱的统一。告诫学生要明辨是非荣辱,以祖国和人民利益为重,从自我做起,牢固树立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的远大抱负,使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在知行中得到统一,为和谐社会建构谱写青春华章。

在一个开放、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年轻人接触到越来越多来自不同文化的东西,从日本漫画、韩国电视剧到美国大片,这些外来文化夹带着它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对年轻人产生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在没有战火硝烟的成长环境中,董存瑞、保尔·柯察金已变得那么遥远模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比尔·盖茨、周杰伦却显得那么耀眼夺目。我们该以怎样的价值判断面对复杂的社会变革,在冲突矛盾中坚守怎样的道德原则?什么样的英雄应该成为我们追崇的对象,人生的标杆?

其实,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是很正常的现象。崇尚保尔·柯察金还是比尔·盖茨,追捧雷锋还是刘翔,都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关键是我们当代青年在他们身上学什么,怎么学。应该说,他们都是英雄,都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代表,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可是,如果我们羡慕比尔·盖茨的财富世界第一,自己也渴望一夜暴富,幻想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那必然使我们的人生观扭曲,荣辱观颠倒。

因此,我们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并非空谈,诸如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团结互助、辛勤劳动、遵纪守法之类的基本准则,其实就是最为基本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是做人的底线。这些东西,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影响,是其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我们走向成功的路标。

四、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为依托激活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若能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可拓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空,提高趣味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音频、视频、电影、课件等形式,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于一体,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形象生动,学生喜闻乐见。比方说让学生观看《抗战史上的今天》 《南京大屠杀》 《开国大典》等影片和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受感染和教育。事实证明,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使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生动活泼的互动形式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

网络突破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空限制,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借助网络载体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互动传播,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与形式。同时,爱国主义网络教育平台和网络阵地建设也成效显著。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在网络上随意检索、收集爱国主义信息资源,利用网络博客、社区等迅速地传播爱国主义的思想、理论、政策,了解国内外最新局势,关心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影响深远的事例,并判断是非曲直,以一种全球观念和开放胸怀来看待改革开放与国家独立、民族自尊与国际冲突、国家强盛与自我发展的关系。加强引导学生看“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中国9·18爱国网”、“中华爱国网”等爱国主义网站,弘扬中国文化。

五、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

社会实践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是环境、教育与实践的综合结果,也是学生主体知、情、意、行四者良性互动的结果。社会实践是砥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最佳方式。首先,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校园是学生主要的生活领域。在校园生活中,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他们时时处处受到感染、熏陶,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其次,找准地方需求点、企业结合点和学生兴奋点的交汇点,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大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教育、服务奉献、劳动收益、专题调研等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切身感受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增强社会主义的自豪感和爱国心;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培养品格过硬的学生学校责无旁贷。因此,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要注重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传统内涵,也要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背景,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国情,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形成以学校教育、社会引导、家庭熏陶、自我提高四管齐下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格局,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爱国情操的引领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时代骄子。

[责任编辑:何 岩]

G414

B

1671-6531(2011)11-0022-02

尹志安,男,辽宁大连人,大连商业学校德育教研室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德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祖国民族
我们的民族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