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药鉴别依据及方法

2011-08-15王雪莲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1年15期
关键词:光谱法色谱法分析法

王雪莲

一、色谱法

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是利用中药化学成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而使各组分分离,并根据分离所得色谱图进行分析鉴定的一种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TLC)、薄层扫描法(TLC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气质联用法(GCMS)等。色谱法是20世纪初产生,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中药分析,既能对中药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又能对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经逐步完善最后列入1977年版中国药典,且在以后各版药典的中药和成方制剂中的应用比例迅速上升,成为中药鉴别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二、光谱法

鉴别中药的原理:选择某一波段波长,以此通过中药的粉末或提取液,测定中药对这一波段波长的吸收并记录其吸收光谱。光谱法包括:紫外光谱法(UV)、导数光谱法(DS)、红外光谱法(IR)、荧光光谱法(FP)、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质谱法(MS)。

三、色谱-光谱联用分析法

色谱-光谱联用分析法是将色谱和光谱分析仪器联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用以评价中药质量的一种方法。本法集中了色谱技术高分离效能和光谱技术高鉴别能力的特点,广泛用于中药化学成分或组分的分离与含量测定。常用的方法有色谱-质谱、光谱-质谱和质谱-质谱等。如:气相-质谱(GCMS)、高效液相-质谱(HPLC-MS)、红外-质谱(IR-MS)和质谱-质谱(MS-MS)等。

四、中药指纹图谱鉴定技术

中药指纹图谱鉴定技术是借用了法医学的指纹鉴定概念,但却不是简单的概念重复。中药指纹图谱鉴定是指中药经适当处理后,将中药中的部分化学信息(已知的活性成分、已知的非活性成分、部分未知成分),通过一定的方法(TLC、HPLC、GC、IR 、UV)和手段(谱图)进行表达,并对其进行计算、分析、评价,以技术参数和指纹特征加以说明的过程。

五、热分析法

热分析法是研究样品及参比物在相同环境下等速加温时,两者的温度与时间或与加热温度的变化关系的方法。分析的结果用热谱图表示,比较两者热图谱的差异,以达鉴别中药的目的。按分析内容分为:热重量法(热量法TG)、差示热量分析法(差热分析法DTA)、差示扫描量热法(差动法DSC)。在中药的鉴别分析中,差热分析法最为常用。

六、分子生物学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1985年发明的一种模拟自然DNA复制过程的快速体外DNA片段扩增技术,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技术,获得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该技术的问世,为中药鉴别提供了一条新途径。PCR能将药材中提取的痕量的DNA扩增到足以供检测和分析的数量。在PCR的基础上延伸出的鉴定方法有很多种,如 RFLP、RAPD、AP-PCR、AFLP、SSR、DNA测序等。其中,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最为普通,它无需专门设计扩增反应引物,也无须预先知道被研究生物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尤其是在目前绝大多数动植物中药没有基因组DNA资料的情况下,RAPD技术有很强的通用性,它最适于种下居群(品种)间的差异,也适用于种间和个体间。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属于直接分析生物的基因形的方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快速、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等特点。反映的是中药样品之间的DNA水平差异,即最基本的遗传差异,不受中药基源物种生长、发育、生态、环境、采收、加工、贮藏等因素影响,因而能给出样品真伪最精确的直接判定。但因一般的中药提取(尤其是有机溶剂提取)物中极少有DNA存在,所以DNA分子标记在中成药的应用上有一定限制。仅用于有原药材存在或被提取物中有DNA存在的情况。

七、中药生物效应鉴定法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的归经、功能主治为线索,通过高效液相、液-质联用、气-质联用等现代分离分析手段和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研究中药活性成分对机体生物分子(受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承认的中药质量评价、控制方法,方法的表征体现为有效成分含量或有效成分半数有效浓度EC50值、半效抑制浓度IC50值、表观解离常数Ki值。

八、化学模式识别法

模式识别在六十年代末被引入到化学领域。它基于一个十分直观的基本假设,即“物以类聚”:同类或相似的“样本”间的距离应较近,不同类的“样本”间的距离应较远,这样就可以根据各样本间的距离或距离的函数来判别、分类,并利用分类结果预报未知。模式识别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PCA)、SIMCA分类法、贝叶斯(Bayes)判别法、聚类分析法(CA)、模糊动态聚类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NN)等,另外还有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CIA)、导数谱线组法(DSUVG)等,这些方法通常是根据采集到的药材总成分提取物的大量光谱或色谱数据以及某些经量化后的指标,运用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数据分析中获取能用于药材分析鉴别的有用信息,然后以计算机代替人对药材进行分析、鉴别、判断,进行分类和鉴别真伪。

结论:

中药是祖国药学的宝贵遗产和财富,也是中药工作者应继承和发掘的基础。随着更多新方法、新技术的发现、发展和使用,使中药鉴定的方法不断创新,各种新的鉴别手段和方法的出现,弥补了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和技术的不足,使中药品种鉴定与质量评价从朴素的认识论向客观化、科学化的方法论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中药鉴定正朝着标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方向稳步发展。

1 陈惠红.几种全草类中药及其混淆品的鉴别.淮海医学,2009,3:258-258

2 张建忠,栾丽,王艳春.浅谈中药的火试法鉴别.中国实用医药,2009,5"213-213

3 徐维成.几种中药鉴别方法.中原医刊,1982:04.

4 张汉明,许铁峰,秦路平,等.中药鉴别研究的发展和现代鉴别技术介绍,2000,22(1)R2.

猜你喜欢

光谱法色谱法分析法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四环素类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阿特拉津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直读光谱法测定热作模具钢中硫的不确定度评定
红外光谱法研究TPU/SEBS的相容性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麦味地黄丸中砷和汞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铜精矿中铋的不确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