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柏拉图《理想国》思想的现代启示

2011-08-15王小蕾

关键词:理想国城邦统治者

王小蕾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130012)

柏拉图《理想国》思想的现代启示

王小蕾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130012)

分析了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的重要思想,主要是正义、分工合作、教育和哲学王的思想。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当今社会,重新解读和思考《理想国》中的宝贵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还根据《理想国》中的思想提出了为实现社会和谐这一目标的建议性举措:把正义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最高原则,分工合作应作为国家的组织原则,教育是国家和谐的逻辑前提,哲学王应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柏拉图;《理想国》;正义;分工合作;哲学王

哲学大师黑格尔曾说:“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时代中的思想。”马克思也强调:“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即是说,现实社会状况是哲学思想产生的土壤,同时,哲学思想又服务于它所生长的现实社会这块大地。任何伟大的哲学思想的产生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古希腊文明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发端地,在推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柏拉图就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崩溃和城邦危机,他密切关注时局,努力寻求治疗社会不幸的良药,并最终完整地构设了理想国家的蓝图,这便是他的《理想国》一书。当今社会,重新解读和思考《理想国》中的宝贵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无疑会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一、正义:维持社会秩序的最高原则

《理想国》的副标题又叫“论正义”,可见,此书的核心问题就是围绕正义展开的,柏拉图借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批驳了当时流行的几种“正义观”,进而提出了自己关于正义的思想。他把正义分为“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

关于“城邦的正义”,柏拉图认为,正义是建立城邦的总的指导原则,不同的人为了各种需要组合到一起建立城邦,在城邦中由三部分人构成:统治者、护国者和劳动者,分别按他们的理智、意志和情欲而派生出智慧、勇敢和节制的品德。“当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相互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1]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国家中的每一组成要素从事属于自己的工作,各守其职、各安其所,即统治者以智慧治理好国家、护国者凭勇敢保卫好疆土、劳动者以节制搞好生产,并强调每个要素只能从事属于自己天性的职业,各行其是,各司其职,不能打扰和干涉其他阶层成员的工作,当这些属于不同行业的人恪守本职并彼此互不干涉时,就实现了城邦的正义。至于“个人的正义”,柏拉图认为城邦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是相对应的。他把个人分为两个部分:即肉体和灵魂,而人的本质是由灵魂决定的。个体的正义就是灵魂的和谐。灵魂分为三个要素:理性、激情和欲望,这三要素又分别与国家品质中的智慧、勇敢和节制相对应。与城邦正义理论相类似,柏拉图主张个体灵魂的这三个部分也应该各行其是,就是人的理性、激情和欲望保持在各自的限度之内,从而求得各不同部分的和谐统一,这样的人方为正义的个体。这种内部的分工与和谐,不是外在的“各做各的事”,而是一种内在的和谐有序。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柏拉图认为国家的和谐是个人灵魂和谐与城邦和谐在正义原则指导下形成的协调一致。

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必须以正义作为维持社会和谐秩序的原则,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柏拉图提出统治者和护国者都不应该有私有财产,其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由劳动者提供。他认为只要社会的统治者沉迷于私有财产,对社会共同利益的真正无私的服务便绝不可能出现。柏拉图还认识到并认识到了私有制对社会的危害,它会导致官员腐败,政府失职,对国家、社会秩序直至对社会正义的实现有致命的影响。于是,他试图从均衡、界限、秩序、公道的道德观层面制衡各种利益,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不能不看到,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的执政领域,一些党员干部扭曲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所俘虏,造成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官场腐败现象的发生,不仅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和谐秩序。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和国家把建立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作为长期追求和奋斗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社会制度建设,保障社会成员间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妥善处理社会各种矛盾,努力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终促进国家与人发展的和谐状态。

二、分工合作:国家的组织原则

柏拉图认为,国家是根据分工合作的原则构成的,这项原则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只从事适合自己天性的一项工作”。它包含两点主张[2]:(1)每一个人都只有一件工作和自己的天性相合;(2)他应该专心从事这份与天性相合的工作,同时从事其他工作,或者以其他工作取代与天性相合的工作,都是一种逾分之举。因此,“只要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他的事情,专搞一行,这样就会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1]。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柏拉图把国家的组织人员分成三个阶层:生产阶层,包括农民、工匠和商人,他们的先天秉赋比较低,擅长生产方面的技艺,从事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生产,为整个社会提供生活资料;护卫者阶层,他们的先天秉赋比较高,擅长军事作战,其任务是抗击外敌入侵,保卫城邦安全,充当统治者的辅助;统治者阶层,这是由军人等级中精挑细选经过教育和训练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是拥有高超的智慧、知识和能力的少数哲学家,天生就是统治者,职责是执掌国家权力、管理国家。柏拉图根据组织成员的天赋和性格不同来进行社会分工,人的天赋才能千差万别,性格迥异,每个人从事最适合他的工作才能做到最好,这样城邦才能健康和谐发展。

柏拉图的分工合作原则告诉我们:首先,国家和企业各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加强沟通,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促进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人与人之间也应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建立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社会整体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其次,当今社会,广大劳动者应爱岗敬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术业有专攻”。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这是我们长期面临的一个基本国情。就业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上一方面出现了大批社会成员(包括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现象,另一方面是很多地区却出现了“用工荒”。“用工荒”本质是一种表象,并不是说明市场上真的没有人才,事实上许多人为了“饭碗”四处奔波,市场真正缺乏的是技工,即是说专业技能人才。对此应借鉴柏拉图的分工原则,发掘人的内在潜力,发挥人的各种特长,要面向社会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专业设置,要加大经费投入和资源统筹力度,认真实施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只有按照不同分工,发挥人的专业技能,不同部门各行其是,才能实现柏拉图所谓的正义。

三、教育:国家和谐的逻辑前提

在《理想国》中,教育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提出了实现国家和谐的根本途径——教育,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各个阶层的智慧和勇敢,节制他们的德性,实现个人内在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他的教育规划分为两个部分[3]: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初等教育包括对青少年的训练,直至20岁左右开始服兵役时为止。高等教育则是为那些选拔出来预定成为两个统治阶层之成员的男女公民而设的,教育期限从20岁一直到35岁。初等教育就是要塑造正义的心灵,高等教育则为了实现心灵的真正转向。古希腊的公民教育体系分为两个部分:音乐教育与体育教育,柏拉图认为应将音乐教育与体育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音乐和体育服务于人的两部分——爱智部分和激情部分,这不是为了心灵和身体,而是为了爱智和激情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得当,达到和谐”[2]。即是说音乐教育与体育教育需要调配得宜,才能产生兼具勇敢和节制的和谐心灵。此外,柏拉图还是西方第一位主张“男女平等”的思想家,他不仅重视对男子的教育,而且提倡给女子以同样的教育,实现男女平等的教育。总之,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灵魂转向“善的理念”,使灵魂的每一部分协调一致,听从理性的指挥,从而达到个人灵魂的和谐。当个人实现了内在和谐时,个人才会成为正义的人,其行为才可称之为正义的行为。正义之人行正义之事,最终建立一个和谐的国家。

柏拉图有关重视教育,主张终身教育,提倡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注重受教育者整体素质的提高等理念,在我们当今社会主义社会仍有重大借鉴的借鉴意义。事实上,柏拉图教育思想中的许多内容已经融入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与教育制度中去,例如我们国家一直坚持“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基石”这一基本理念,并建立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到老年大学等一整套倡导“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广泛开展素质教育,注重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并注重启发式教育在各教学领域的实践等等,这些教育理念的推广和教育办法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但是,在目前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尚有很多内容有待我们去开发,去转换,去利用,教育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教育应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及体制的弊端等,使很多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仍然不能接受教育。此外,教育特权思想、教育等级观念仍然流行于社会,破坏了教育的公平原则。对此,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推及大众教育,改革教育体制的弊端,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促进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四、哲学王: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柏拉图认为,一个城邦的统治者本身得具有哲学家的素质,或者由哲学家来治理城邦,或者统治者就得学习哲学,成为哲学家,而最理想的统治者之所以应该是哲学家,因为哲学家的天性是追求真理,是智慧的化身。“哲学家是智慧的爱好者,他不是仅爱智慧的一部分,而是爱它的全部。”[1]他还认为,哲学家是最接近神的境界的人,能够分享神的智慧,知晓自然界的奥秘,知道理念,具备治理国家的知识,只有这种拥有智慧的人才有资格、有能力治理国家。但是,“不可能整个民族都成为一个哲学家的民族”[1],而只有少数杰出的灵魂才保留着哲学天性。因此,选拔统治者的方法,应是通过对其哲学能力的知性测试,来发现那些能根据最深邃的智慧最好地引导国家的人。他必须知道正义、美、节制和善的理念或本质,以便他可以将城邦民众的品质塑造成它们的近似物。柏拉图认为,哲学家的天性是后天接受教育的结果,“我们所假定的哲学家的天赋,只有得到了合适的教导,才会成长而达到完全的至善”[1],可见教育对培养哲学家的重要性,成为培养统治者和训练国民的基本手段。通过教育培训,哲学家就能够按照事物的本质行动,能够认识正义,区分正义与不正义行为,最终按照正义的原则统治国家,国家的正义就能真正实现。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即是知识统治或贤人统治,强调国家治理应由德才兼备的社会精英担任。在现实社会中首先要求国家领导人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崇高的道德情操,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提出了坚持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等旨在提高国家领导人的执政能力和加强思想建设的理念,实际上就是柏拉图的哲学王治国在我国当今社会的实践。其次国家的领导者还应具备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即是选贤用能的领导才能,应做到求贤若渴、唯贤是用。再次,就是要求执政者同时应加强对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我们国家的领导和政府能够把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事情来抓,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柏拉图所提出的统治者应当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的思想在当今中国的实现。

虽然,《理想国》中的思想也有不尽完美之处,而且在当时社会无法圆满实现,但他的思想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此,我们若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对《理想国》的主张进行审视和反思,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必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借鉴。

[1] 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56,60,146,244,240.

[2] 胡晓燕.理想国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61,97.

[3] 萨拜因.柏拉图:《理想国》[J].河北法学,2007 (12):27.

The modern enlightenment of Plato's theory of justice

WANG Xiao-lei
(School of Marxism,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t ideas in Plato's book of“Utopia”,and it mainly contains justice,division,education,and philosopher-king.Then it arrives at an important conclusion that in today's society,re-interpreting and reflecting that Plato's theory of justice thoughts will hav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build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This article also raises some suggestion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ocial harmony according to the“ideal state”:puts justice as the highest principle to maintain social order,division should be the organizing principle of the country,education is the logical premise of national harmony,and philosopher-king should be the country's supreme ruler.

Plato;Plato's theory of justice;justice;division;philosopher

B502.232

A

1009-8976(2011)03-0021-03

2011-03-20

王小蕾(1987—),女(汉),山东昌乐,硕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理想国城邦统治者
大理:梦游理想国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论蒙元统治者对“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直销理想国
雅典城邦的民众失去政治热情了吗?——从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32题谈起
古代雅典经济责任审计探微
不可复制的城市情感——从雅典城邦到世界容器
理想国——马来西亚的车与“道”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