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初探

2011-08-15谢景权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学年学分制学分

谢景权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1)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初探

谢景权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1)

学分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行学分制已成为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对学分制与传统学年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学分制改革所应采取的措施。

高职院校;学分制;问题;措施

0 引言

学分制是19世纪末发端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1919年,蔡元培先生率先将学分制引入国内,在北京大学实行“选科制”。此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0年里,学分制在高校中逐步推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学分制再次成为我国高校改革的热点,武汉大学1978年开始试行“计划学分制”,80年代学分制改革由部分重点大学扩展到一般的大学,至90年代普通本科院校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分制模式,高职院校的学分制改革探索始于90年代末。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既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1 对学分制的认识

从学分制的发展过程来看,它源于选课制,选课制的蓬勃兴起带来如何计算学生毕业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的新问题,学分制应运而生。《教育管理辞典》将学分制定义为“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可见学分制的基本内涵至少应包括“以选课制为基础”和“将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两方面。与传统学年制相比,学分制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1)以选课代替排课。选课制是学分制建立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分制的灵魂和本质所在。学年制下课表由学校统一排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校的安排,同一班级学生学习内容完全一致。学分制下学生能在柔性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以及其他个人因素,自主选择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制的弹性化。弹性学制是伴随学分制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配套制度。学分制不同于学年制以学习年限衡量学生的学习量,而是以各门课程的学分来衡量学习的量,学生修读的课程考核通过即可以取得该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以毕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放慢进度,延期毕业;家庭贫困、停学创业的学生可以暂时中断学业,分阶段完成学业。

3)以目标管理代替过程管理。学年制强调的是过程管理,坚持以计划为本,每一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都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和详尽的规定要求。学分制强调的是目标管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学生在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每学期修课门数、上课时间、选择任课教师等环节上有足够大的自由度。这种教学管理模式有明确的目标,同时又注意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过程。

2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学院从2001年9月开始试点学年学分制,并逐步向完善的学分制过渡,自2011级起学院将实行学分制收费。在学分制推进过程遇到过不少困难,也是其他许多高职院校在学分制改革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1)对学分制认识不够,教育观念需要转变。首先,学分制在我国实施的时间并不长,传统学年制的影响根深蒂固,社会公众及学生对学分制缺乏了解甚至有误解。其次,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切都在家长、教师的安排下,学习上缺乏主体意识,更易于接受学年制的模式下按部就班的学习。其三,部分试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学分制的实施没有过去学年制下统一、规范,对学分制工作有畏难、抵触情绪,或者受传统教学管理思想的惯性影响,不愿改变早已习惯的教学管理方式。[1]

2)选修课比例偏低或质量不高。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基础,选修课必须有数量和质量上的保证,这是学分制的精髓。在美国,选课制先于学分制出现。与美国学分制的产生过程相比,国内众多高职院校采取的是先引进学分制,后发展选课制的模式。实际上,受制于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偏紧等方面的因素,大多数高职院校开不出足够多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必修课比重过高,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际上近乎于门门需选。此外,“重视必修课,忽视选修课”是高职院校中较为普遍的现象。选修课某种程度上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学校不重视选修课,部分业务素质较低的教师也趁此钻空子,开课只是为了赚课时,而不去钻研如何上好选修课,导致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也渐渐失去了对选修课的兴趣。

3)实践课程安排困难重重。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强调所学知识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实践课程学分约占总学分的40%,有的学校甚至达到50%。一方面,高职院校这种重实践的教学安排,使得原本学年制条件下就已捉襟见肘的实践教学资源,在学分制条件下更显得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实践课程一般是以行政班级为单位的,而理论课程一般是以教学班级为单位安排教学的,实践课和理论课的教学安排不妥当,就会造成冲突。特别是,全院范围下的大规模的选课,容易导致教学管理秩序混乱。[2]

4)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学分制是高职院校的一次重大改革,不仅管理工作量增加了,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起步较晚,对学分制缺乏深入的研究。管理体制上受传统学年制的影响较深,适应学分制要求、职责明确的院系二级管理体制还有待健全。各项学分制配套管理制度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学分制改革还需要教学业务部门外的其他行政部门和后勤机构的配合,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的人事、后勤、财务部门缺少配套制度和措施,使学分制的施行受到制约。

3 推进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对策

学分制在高职院校受教育资源不足、生源质量较差以及更加注重实践等因素的限制,较之本科院校实施起来更加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实施学分制,首先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等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观念。克服学年制模式下整齐划一、重管理、轻服务等习惯思维,为学生提供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主创新的条件,克服畏难情绪,顺应学分制改革的潮流。

2)稳步推进学分制改革。学分制的实施是一个不断调整适应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比如,目前学分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学年学分制、学年学分制+选课、完全学分制。笔者认为,当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受制于各方面条件尚不具备完全学分制的条件,宜采取学年学分制+选修课的办学方式,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选修课的比例,向完全学分制过渡。学分制改革也可以采取个别基础较好的专业先行试点,再逐步向全院铺开。

3)开发更多的选修课,给学生以选择余地。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扩大选修课的量,提高选修课的质,是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大选修课的开课力度,逐步扩大选修课在总学分中的比例。对于因师资缺乏导致的开课不足,一方面,学院可以通过引进人才,实施“教授工程”和“硕博工程”,扩充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3]另一方面,可通过挖掘现有教师资源,充分调动现有教师尤其是学有专长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多开选修课,逐步补充选修课的数量。此外,还可以通过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来缓解选修课开课不足的矛盾。对于因硬件资源原因导致的开课不足,一方面要增加投入;另一方面,要提高对现有的资源利用。可以借鉴一些学校的有效做法,比如:通过拆分学期的方法,将一学期拆分为上、下两学期,减少选课上的时间冲突。把每节课的时间压缩至每节课40分钟,增加每天排课的节数,增加容量。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可以集中在晚上进行。对于实践类课程可以实行轮班制、周六、日上课,特殊需要还可以考虑在假期安排实践课程。[4]

4)健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建设,打造高素质管理队伍。要健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细化院系职责。学分制下教学管理的复杂程度比传统学年制明显增加,旧的教学管理体制已难以应对。比如:学籍管理在学分制条件下,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全校的学籍工作如果只是依靠学校教务处的1~2名学籍管理人员,势必会影响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学分制下,学校要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健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强化系部职能,使管理工作中心下移。要加强制度建设,细化实施方案。学院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的有关最新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订学分制相关的制度,保证学分制的规范运行。包括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选课原则、导师制和弹性学制等。此外,财务、后勤等相关部门的学分制配套制度也要及时跟进,确保学分制管理和服务的顺利开展。学分制改革,还必须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学分制较学年制在管理难度上成倍增加,广大教学管理人员要深化对学分制的认识,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同时学院应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促使他们具备驾驭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能力。

5)促进学分制改革与高职培养目标统一。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学分制改革应以满足岗位(群)的能力、素质培养要求为标准。因此,高职学分制教学改革必须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出发,处理好培养岗位(群)能力与学分制自由选课相冲突的矛盾。一些高职院校将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限选课,并通过设定较高的专业限选课比例,保证学生在学完一定量的选修课和必修课后能形成相应职业岗位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6)尊重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室接受同一层次的教育,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势必有违学分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针对这一客观现实,学院可采取分层教学法,比如,对大学英语及高等数学等课程可设置A、B、C、D等不同层次,制订不同的培养要求,在学分或学分绩点的计算上相应打折。

[1] 张同怀,张耀虎.高职高专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变中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与教育,2010(5):33-34.

[2] 单宗芬.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学分制若干问题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05:11-13.

[3] 云景乾,吴家礼.加强高职教育科研 推动高职教学改革[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9.

[4] 曹晓艳.如何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效果[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65-67.

Discussion on the Credit Syste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IE Jing-quan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xi 214121,China)

Credit system embodies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and i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credit system with the traditional academic year system,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credit system,and proposes some relevant measures to advance the credit system refor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redit system;problems;measures

G 710

A

1672-2434(2011)06-0013-03

2011-10-10

谢景权(1977-),男,助理研究员,从事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年学分制学分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国第17届可拓学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届星火学年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