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
——土家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评述

2011-08-15杨洪林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土家土家族人类学

杨洪林

(湖北民族学院 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湖北 恩施 445000)

《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
——土家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评述

杨洪林

(湖北民族学院 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湖北 恩施 445000)

语言人类学是西方人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与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并驾齐驱。我国的语言人类学研究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把它作为一个学科概念提出是较为晚近的事情。从目前人类学的研究状况看,国内语言人类学的成果还不够丰富,特别是关于单一民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并不多见。值得欣慰的是,近期出版的《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土家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谭志满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言人类学的研究内容。该著作对我国语言人类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梳理,并结合土家族的语言材料深入研究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的关系,可以说是我国语言人类学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成果。

《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土家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一书共9章,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研究缘起、运用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基础以及选择田野调查点缘由。第二部分对土家族的族源研究进行了归纳,对土家语区域的传统文化以及土家语的特征进行了概述。土家族的族源研究历来是众说纷纭,先有巴人说,随后有乌蛮说、土著先民说、江西迁来说、氐羌说、濮人说、多元说等观点。作者认为这些观点并存的原因在于文献资料比较凌乱,研究的切入角度单一。作者提出:土家族的族源研究要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分析语言学材料以及历史与考古材料,认为土家族族源是以巴人为主体、在不同历史时期融合了众多族群的复合体,这也是造就土家族文化系统中诸多亚文化系统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部分是全书的主体,该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三:分述了民族文化变迁、外来文化、学校教育、民族间杂居和相互通婚、传统经济的现代转型等诸多因素对土家语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土家语的本体特征、传承、交际功能、语言文化等方面;从民族语言的文化性质与文化价值对土家语进行了讨论,阐明了民族语言就是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浓缩;分析了土家族母语危机现象,指出土家族母语危机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和民族凝聚力构成都带来挑战;对土家语保存过程中实施的文字创制和双语教育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评估,认为保护和传承土家族语言,关键在于土家人要努力成为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守护者,同时主流社会应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实施有利的民族语言政策。第四部分探讨了文化变迁与民族语言传承的关系以及保护语言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作者认为文化变迁的主要形式是“借取”,指出保护语言文化多样性如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如果语言文化的多样性遭到破坏,就会缩小人类可以利用的知识库,从而消减人类的生存能力。

总体而言,该著作内容丰富,论证翔实,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其立论建立在深入的田野资料和文献材料基础之上。书中所呈现的土家语材料大多是作者亲自调查所得,内容全面,涉及土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信仰等。从语音、词汇、语法等不同层面,探讨了土家语受其他民族语言特别是汉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影响过程。从历代谱牒、方志以及口碑材料中考证不同历史时期土家语的使用状况,独辟蹊径,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有理有据。在全面了解土家族地区社会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土家族母语使用的情况,科学的区分母语保留型社区、残留型社区、转用型社区。

二是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探讨土家语的传承与变迁。作者不仅从古代文献中追述土家语的历时变迁,还从梯玛仪式、哭嫁歌等典型文化遗存中研究古代土家语的状况。研究土家文字创制和双语教育都进行纵向的历史考证。把保留型、残留型、转用型语言现状转化成纵向的社区历史沿流。通过考证和经典案例的剖析,作者不仅呈现了一幅土家族语言变迁的历史画卷,还写就了一幅生动的土家语现实图景。

三是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研究视角。该著作不是孤立的研究语言,而是将它放入包含所有土家族文化的土家族文化生态系统和世界所有民族语言组成的语言文化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可供利用的知识资源中进行研究,阐明了土家语的传承与变迁的重要意义。同时,作者不尚空谈,在对待这些整体性问题时从局部着手,小到一个语音因素、一个词语的考证和社区的研究。作者虽然在开篇中介绍主要的田野调查点是坡脚和潭溪,但是论证是建立在对土家族整个社会和文化系统的全面把握基础上,全书包含了土家族聚居区酉水流域、清江流域、乌江流域的语言文化材料。作者还对坡脚、拉西峒、双凤村等社区进行细致入微的语言文化变迁考察。整体与局相结合的研究视角,清晰的呈现了土家族语言文化变迁的历史与现状。

四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综合运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该书作者谭志满先生是民族学硕士,语言学博士,受过系统的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学术训练。作者的著作中既有翔实的民族志描写,也有社区研究方法的运用,还有语言本体方面的探讨。作者创造性地运用文化变迁理论,将文化变迁置于文化生态系统中考察,并且将文化生态系统划为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分层次进行文化变迁研究,得出文化变迁的主要方式是借取的结论,体现了作者系统的历史观。在目前土家族的研究中,能够综合运用现代多个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学术著作还不多见。该著的出版,将土家语研究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也为中国语言人类学的发展增添了新鲜的素材。

五是强烈的现实关怀。虽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物质产品和便捷的生活方式,但是全球化似乎与传统文化是一对矛盾体,积累了一个民族几千年智慧的传统文化却在迅速丢失。如何找到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衔接面,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调适,以及如何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世界文化发展的理想模式,都是作者所思考的问题。作者的研究对象——土家语,也未能逃脱现代化浪潮的厄运,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急待保护和抢救的濒危语言。作者用十年之功练就的著作,跋山涉水收集了大量土家语词汇和语句,呈现出了语法规律,无疑是为保护和抢救土家语做的切实工作,对土家语现有的传承模式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评估,发现土家族母语危机的关键所在,提出具有操作意义的保护建议,这些是一个学者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当然,一部学术著作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学术问题。土家族语言有南北两个方言区,作者虽然在开篇中点明选取龙山县坡脚乡作为北部方言区的田野调查点,选取泸溪县潭溪镇作为南部方言区的调查点,但在书中所呈现出来的语言材料主要来自北部方言区,对南部方言区的研究稍显不足。研究民族文化变迁对土家语本体特征的影响时,作者关注到坡脚乡在改土归流前后行政隶属关系的变更,坡脚土家语分别受保靖汉语和龙山汉语的影响。作者对龙山汉语的影响研究相当透彻,但保靖汉语的影响阐述不多。但瑕不掩瑜,我们认为,《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土家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不仅将土家族研究向纵深推进了一步,也为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样本。

[责任编辑:雪 豹]

2010-12-01

杨洪林(1980- ),男,湖北咸丰人,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土家土家族人类学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土家族情歌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族
土家摔碗酒
人类学:在行走中发现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