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义解释

2011-08-15梁涛

关键词:西平卢卡奇物化

梁涛

卢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义解释

梁涛

介绍徐崇温、张西平对卢卡奇物化思想作的西方人道主义解释。徐崇温所解释的人道主义特性突出“西方”二字,认为卢卡奇物化思想否定哲学唯物主义,拒绝自然辩证法,唯心主义地把客体解释成同意识相关联的概念,是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相对立的。张西平则充分肯定了卢卡奇的人道主义思想,并把马克思与卢卡奇就人道主义问题进行比较,揭示卢卡奇论述中存在的不足。从他们的不同解释进行思考,可知卢卡奇的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主题都是对人的关怀,表达的是以人为根本的理念,强调人的自由、平等和博爱。但由于他们理论的终极关怀不同,及他们理论所表述的历史观的差异,导致卢卡奇人道主义与西方人道主义有明显的不同。

卢卡奇;物化思想;人道主义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学术界也迎来了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时期。“文革”时期对人的漠视引起了学术界对人的问题的思考,掀起了人道主义的研究热潮。卢卡奇物化思想被深入研究并被赋予了人道主义解释。本文从中国学术界对这一思想的重新解读,对人道主义“姓资姓社”问题的探讨,以更加深入地思考“人道主义”这一热门话题。

一、徐崇温的西方人道主义的解释

徐崇温在1977年至1978年间就开始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课题的研究,被誉为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创始人。他在1982年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二章“卢卡奇与他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中,专门对卢卡奇的物化思想进行了论述。徐崇温认为《历史与阶级意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出现,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徐崇温对西方人道主义的解释突出了“西方”二字,即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潮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他的论述其实是同意德波林、鲁达斯、鲁波尔、斯特恩、顿凯尔、巴美尔和威恩斯坦等反对者的观点的。他在这本著作中,批评了卢卡奇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起来,把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否定哲学唯物主义,拒绝自然辩证法,唯心主义地把客体解释成同意识相关联的概念。

为证明卢卡奇的西方人道主义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徐崇温从卢卡奇的生平确定卢卡奇的理论出发点。从卢卡奇的生存背景及他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特别是参加匈牙利共产党前后的思想突变,徐崇温归结为是那个时代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世界观的矛盾。由于世界观的矛盾,卢卡奇作为资产阶级的一员,他对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意识形态感到失望乃至绝望,主观上希望依附于无产阶级事业,但又不能离开资产阶级世界观去观察和分析问题。他认为,由于卢卡奇是从资产阶级的角度去构建他的物化理论的,所以他所表达的思想代表的就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潮。

徐崇温又从卢卡奇的自我批判来论证他的观点。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序言中,批判自己虽然把异化看作是一个社会范畴,但由于自己把异化和客体化等同起来,就使异化的存在在阶级社会中不可削减,也就与资产阶级的哲学、文化批判一样,把社会的异化问题变成一个永恒的“人的状况”的问题。同时,卢卡奇也批判自己把异化与客体化相等同,是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讲法不一致的。以此为根据,徐崇温论述了卢卡奇的人道主义思想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的不一致。然后,徐崇温从卢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义特性论述了卢卡奇的物化思想不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而仅仅是就异化本身来论述。而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只有取消私有制,才能终止异化。这就进一步认证了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既然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是与马克思本意有所不同的西方人道主义思潮,那么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是从哪来的呢?徐崇温认为,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异化论与克尔凯郭尔、席美尔和韦伯物化观点及总体性观点的混合。徐崇温通过分析影响卢卡奇物化思想的马克思、克尔凯郭尔、席美尔和韦伯对物化与异化的论述,认为“在实际上,从卢卡奇的异化、物化理论中,可以看出存在主义的先驱克尔凯郭尔、卢卡奇的老师席美尔和韦伯的影响。”[1]

徐崇温又通过比较卢卡奇的总体性方法与马克思、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异同,认为卢卡奇克服物化的总体性方法不是来源于马克思,而是来源于黑格尔。徐崇温认为,马克思的总体性是指辩证法的实质,它来源于一切现象同整体、总体关联起来的那种正确的辩证方法,现象与思维是辩证统一的。而卢卡奇的总体性认为“总体”是先行的,现在的事实只能是从它同未来的关系中加与考察和理解。由于总体在逻辑上是先于事实的,因此它不能由事实的积累中,也不能从经验的认证中确立起来。这就正好与马克思的论述相反。

徐崇温从卢卡奇对总体性的论述,确认了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来源于黑格尔。如认为卢卡奇总体性的主客体统一的观点就是从黑格尔那儿来的。徐崇温指出,虽然卢卡奇把主体和客体的辩证法限于历史,以力图避免黑格尔方法论的局限性,但从根本上来说,卢卡奇的历史中这种主体客体的统一,意识的认识方面和规范方面的统一,是从黑格尔那里继承过来的。

徐崇温对卢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义解释之后,中国学术界出现了很多与徐崇温一致的声音。1984年《红旗》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对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进行批判,基本结论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是一种抽象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一种错误的极左思潮,本质上是1920年代被当时欧洲革命的暂时失败而摧残得发狂的小资产阶级情绪的反映[2]。

徐崇温对卢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义的解释,是建立在这一思想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之下的。他认为,由于卢卡奇物化思想的资产阶级思想的特性及其唯心主义的理论构架,决定了它的人道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潮。继徐崇温对卢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义解释之后,国内学者就卢卡奇物化思想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进行了争论。但肯定卢卡奇物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方,也没有涉及到“人道主义”这一问题,可知在一段时期之内,对卢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义的解释,主要是徐崇温及其追随者的声音。直到21世纪初,卢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义问题再一次由张西平提出并赋予了不同的涵义。

二、张西平对人道主义的进一步阐释

继徐崇温之后,张西平对卢卡奇的物化思想作了人道主义的进一步阐释。张西平充分肯定了卢卡奇的人道主义思想,并把马克思与卢卡奇就人道主义问题进行比较,揭示卢卡奇论述中存在的不足。

张西平赞扬卢卡奇物化思想蕴涵的人道主义光芒。他认为正因为卢卡奇是20世纪初最早提出异化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家,而这一问题又伴随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而成为热点问题,所以使卢卡奇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队伍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西平认为卢卡奇是从异化的批判及人道主义的认可这正反两方面表述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从卢卡奇批判异化对人性的泯灭和扭曲,可看到他是侧重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控拆。而对人道主义的认可则意在重建马克思主义,意在对人性的弘扬和肯定。

接着,张西平解释了卢卡奇的人道主义与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的不同。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是“实践人道主义”,是以历史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依赖于无产阶级这个集体主体来完成的。卢卡奇的人道主义是“历史的人道主义”,是有“论理人道主义”色彩的人道主义。马克思的实践人道主义则把人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统一起来,从人的实践活动去说明人,说明历史。卢卡奇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辩证法是人的尺度,而辩证法又局限于历史中,这就陷入了一种循环论证的窘境。因此卢卡奇最终找不到解开人之谜、历史之谜的钥匙。

对于卢卡奇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否源于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张西平作了肯定的回答。张西平先正面论述了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是马克思的本体论,是贯穿他的理论始终的重要的思想。接着论述了卢卡奇的人道主义虽然没有达到马克思的理论高度,但却是对马克思人道主义的解释和发展,使人道主义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张西平辩证地看待卢卡奇的物化思想,从历史的角度挖掘这一思想蕴涵的人道主义更深刻的理论根源,在这方面,他比徐崇温走得要远。

从1978年徐崇温将卢卡奇物化思想作为西方人道主义的解释,到21世纪初张西平对卢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义的进一步阐释,也是对卢卡奇物化思想马克思主义性质认识的转变。这一个转变也正体现了中国学术界对“人道主义”这一问题的重新认识。

三、卢卡奇的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区别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界在对卢卡奇物化思想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了卢卡奇物化思想中对人的关怀,及对什么才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因此,对卢卡奇物化思想的解释也就必然向两个方向进行,即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是不是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潮?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梳理这些学者们的相关论述之后,我们不禁要思考:卢卡奇的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什么区别?

卢卡奇的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主题都是对人的关怀,表达的是以人为根本的理念,强调人的自由、平等和博爱。但由于其理论的终极关怀不同,及其理论所表述的历史观的差异,导致卢卡奇人道主义与西方人道主义至少存在以下几点明显的不同:

其一,从批判的对象来看,卢卡奇的人道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物化现象的基础上所表达的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正如马克思对异化的批判一样,卢卡奇对物化的批判是从商品批判开始的,然后转向对劳动异化的批判,进而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进行批判。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作为宗教神学的对立面而产生的,它是西欧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高举“理性”的旗帜,以抽象人性论为理论武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二,从终极关怀来看,卢卡奇的人道主义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的物化本质,唤醒无产阶级的意识,最终是要用革命的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达到全人类的解放。因此,卢卡奇的终极关怀是人类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而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制度之下的,其实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意识形态的反映。在私有制条件下,人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博爱。

其三,从理论依据来看,卢卡奇的人道主义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卢卡奇当时还没有看到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但他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看到了马克思对商品的批判,进而引发了对人的价值的关怀。卢卡奇对物化的解释也是源于此。卢卡奇对非人道的物化的批判也是坚持历史的客观发展过程,对物化的产生、发展及消灭的理解是从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解释的。而资本主义人道主义的理论依据是抽象人性论,是离开现实的社会关系和人的历史发展去看待人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卢卡奇物化思想的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不同的,是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的提出丰富了中国人道主义理论的研究,对指导中国人道主义的实践有现实意义。

[1]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78.

[2]秦泽.卢卡奇及其《历史与阶级意识》[J].红旗,1984(18).

B089.1

:A

:1673-1999(2011)04-0011-03

梁涛(1974-),女,广东阳江人,硕士,中共广东省阳江市委党校(广东阳江529500)信息办副主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0-11-30

猜你喜欢

西平卢卡奇物化
物化-生化工艺处理页岩气采出水的工程实践
篁岭晒秋
张西平
扎西平措
卢森堡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研究综述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重看图形界面“扁平化”与“拟物化”之争——关于设计思维的探讨
卢卡奇研究综述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伟大心灵在妥协中的信念坚守
——读《卢卡奇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