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子》成语浅析

2011-08-15毛向樱

关键词:短句词组庄子

毛向樱

《庄子》成语浅析

毛向樱

《庄子》是一部先秦的重要典籍,也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文献材料,作为古汉语活化石的成语有很多源于《庄子》。从形成方式、语法结构、词义演变等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源于《庄子》的成语。

《庄子》;成语;结构;演变

先秦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而庄子又是这个轴心时代的主要人物之一。傲视王侯、视功名富贵如粪土的庄子,狂放不羁,逍遥自在,虽一生困顿却不改其志,更给后人留下了“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经典之作,其中精华大部分浓缩为言简意赅的成语,融入了传统语汇之中,至今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铸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庄子》是先秦文化典籍,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对于中国后世的哲学、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历来从哲学上、文学上研究《庄子》者众,从语言上专门研究《庄子》者却鲜有。我们平时脱口而出的很多成语其实都出自《庄子》。《庄子》全书共33篇,形成成语213条,研究《庄子》成语,可以加深对《庄子》一书的语言特色、庄子的思想以及其深邃的内涵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庄子》在汉语史上的地位。本文试从形成方式、语法结构、词义演变等不同的角度对源于《庄子》成语进行探析。

一、《庄子》成语的形成方式

《庄子》成语的结构可分为原型结构和非原型结构两大类。所谓原型结构,是指后人引用《庄子》的成语时保留了它的语言结构的原貌,摘词摘句沿用,不作任何改动。例如:

视死若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庄子·秋水》)

其应若响——“其水若动,其静若镜,其应若响。”(《庄子·天下》)

变化无常——“忽漠无形,变化无常。”(《庄子·天下》)

骈拇枝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 于德。”(《庄子·骈拇》)

所谓非原型结构,是指后人在发掘、引用《庄子》的成语时对它的语言结构作了些改动,其改动的办法有以下儿种:

(一)减字法

后人删减原句中的虚词和不影响意义的关联词或实词后而形成的成语。例如:

强聒不舍——“见侮不厚,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庄子·天下》)

一日千里——“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庄子·秋水》)

见笑大方——“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得鱼忘荃——“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庄子·外物》)

(二)增字法

后人在保留诗文原意的基础上,摘取其中的主要词语增加适当的字和词意合而成。例如:

学富五车——“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庄子·天下》)摘取“五车”保留了原意,增加了“学富”而成。

蒿目时艰——“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庄子·骈拇》)

栩栩如生——“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庄子·齐物论》)

蚊力负山——“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庄子·应帝王》)

(三)换字法

后人将原型成语中的某个字更换后形成另一成语。例如:

虚与委蛇——“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庄子·应帝王》)

安常处顺——“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子·养生主》)

捉襟见肘——“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庄子·让王》)

(四)调序法

后人将原型成语或后出成语的顺序调换后而构成的成语。例如:

中规中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庄子·徐无鬼》)

一饮一啄——“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祈畜乎樊中。 ”(《庄子·养生主》)

每况愈下——“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狶也,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

(五)概括法

后人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例如:

苌弘化碧——“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 ”(《庄子·外物》)

目无全牛——“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庄子·养生主》)

薪尽火传——“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如其尽也。 ”(《庄子·养生主》)

郢匠挥斩——“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庄子·徐无鬼》)

(六)其它

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形成的成语,如:

发硎新试——“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养生主》)

批隙导窾——“批大郤,导大窾。”(《庄子·养生主》)

白驹过隙——“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马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二、《庄子》成语的语法结构

成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古汉语的语法结构在成语中大都能得到体现,下面对《庄子》中的成语语法结构类型试作分析。

(一)联合式

指词组或短句的前后部分是互相并列的动作、状态或事物。如:摇唇鼓舌 苞苴竿牍

大本大宗 满坑满谷 呼牛呼马 栉风沐雨 内圣外王 吮痈舐痔 槁项黄馘 孤雏腐鼠 六通四辟肝胆楚越 吐故纳新 熊经鸟申 得心应手 非愚则诬超轶绝尘 至矣尽矣 累瓦结绳 鹤长凫短 踵决肘见 尸居龙见 骈拇枝指 存而不论 善始善终 中规中矩 窈窈冥冥 朝三暮四 碧血丹心 黄钟大吕批郤导窾 安常处顺 一饮一啄 分庭抗礼 大惑不解送往迎来 款学寡闻 鬼斧神工 亦步亦趋 尻轮神马绝圣弃知 虫臂鼠肝 延颈举踵 窃钩窃国 探囊胠箧 相呴相濡 息黥补劓 越俎代庖 含哺鼓腹 詹詹炎炎 虚往实归 避世绝俗 安室利处 百舍重趼 冰解冻释 不上不下 尘垢秕糠 沉鱼落雁 椎拍輐断鹑居鷇食 改容易貌 官止神行 华封三祝 恢诡谲怪 鲁(卤)莽灭裂 褰裳躩步 钳口不言 上漏下湿妄言妄听 吸风饮露 至大无外 至小无内

(二)偏正式

指词组或短句的前部为修饰或限制成分,后部为被修饰或限制的对象。如:屠龙之技 太仓一粟(太仓稊米)尾生之信 害群之马 谬悠之说 井蛙之见 傥来之物 鼓盆之戚 蜗角之争 濠梁之上 以锥刺地以管窥天 望洋兴叹 大泽礨空 茫然自失 欣然自喜 害群之马 以强凌弱 虚与委蛇 数米而炊 夜以继日 栩栩如生 涸辙之鲋 斗升之水 枯鱼之肆踌躇满志 畏影而走 勃然作色 呆若木鸡 招摇过市 洋洋大观 二缶钟惑 自崖而反 初生之犊 附赘县疣 方外之人 相濡以沫 相视莫逆 莫逆之交跳梁小丑 大而无当 大相径庭 绳墨之言 执而不化 画地而趋 曳尾涂中姑射神人 贻笑大方 向若而叹 不及之法 对牛鼓簧 和而不唱 恢恢有余 损之又损 吞舟之鱼 以火救火 至信辟金 至言去言斫轮老手

(三)主谓式

指词组或短句的前部为动作或状态的发出者,后部为动作或状态。如:邯郸学步 一日千里 东施效颦百川灌河 蚊力负山 齿如齐贝 变化无常 知而不言 强聒不舍 夏虫语冰 寿陵失步 大人无己 俯仰由人 轮扁斫轮 尾生抱柱 剑头一吷 庄周梦蝶 心如死灰 形如槁木 足音跫然 苌弘化碧 游刃有余发硎新试 妇姑勃谿 目无全牛 监市履狶 须眉交白 白驹过隙 (骐骥过隙)甘井先竭 哀莫大于心死大匠运斤 膏火自煎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螳臂当车 咳唾成珠 安危相易 椿萱并茂 道在屎溺 吉祥止止 小巫见大巫

(四)动宾式

词组或短句的前部表示动作,后部为动作涉及的对象。如:不主故常 不分畛域 视死若生 如蚁附膻

蒿目时艰 视为畏途 无何有之乡 不近人情 瞠乎其后

(五)补充式

指词组或短句中,前面部分表示动作或状态,后面部分是对动作或状态的补充说明。如:

鱼游濠上 失之交臂 奔逸绝尘 巢林一枝 惮赫千里 扶摇万里

(六)连动式

指词组或短句表达的动作有时间先后关系。如:探骊得珠 捉襟见肘 得鱼忘筌 得意忘言 薪尽火传 化腐朽为神奇 播糠眯目 踵决肘见

(七)紧缩式

如:鸡伏鹄卵 大辩不言 目击道存 辞不获命目大不睹 相忘江湖 盗亦有道 饮河满腹 推舟于陆 材大难用 河汉斯言 来世不可待

(八)复杂式

如:每况愈下

(九)复句式

如:君子之交淡若水 知其一,不知其二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人得而诛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三、《庄子》成语的词义演变

成语是汉语长期历史发展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意蕴深厚、表达凝练的固定词组,与其他固定词组相比成语在意义与结构上都更具有一种稳定性,但是,语言毕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伴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古到今,多数成语的形式、含义都发生了变化。从语义来说,有些成语,旧义继续存在,但又滋生出新义;有些成语,语义改变,甚至变得完全不同了。这种情况在《庄子》中也同样存在。因此,我们在掌握、运用这些成语时,必须详尽推究,细心分辨,以免用错成语,弄巧成拙。例如:

每况愈下——“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况愈下。”(《庄子·知北游》)每:每一次、逐一;况:状况;愈:更加。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探骊得珠——“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庄子·列御寇》)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朝三暮四,也写作 “暮四朝三”——“狙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日:‘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庄子·齐物论》)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心如死灰——“形固可使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庄子·齐物论》)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望洋兴叹——“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秋水》)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现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大宗师》)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为了保住生命,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家人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延续生命。现在多用以比喻夫妻之间相互救助和勉励。

呆若木鸡——“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达生》)故事讲的是: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他是否把鸡驯好了,纪渻子说:“还不行,它还骄傲得很呢!”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还是回答说不行,因为斗鸡一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还很浮躁。再过十天,周宣王问起时,纪渻子还是说不行,因为斗鸡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最后,又过了十天,纪渻子才满意地说斗鸡驯养好了,因为这时候这只鸡已经“德全”,“望之似木鸡”,其他鸡只一见到它都不敢正视,掉头就逃走了。由此可见,《庄子》故事的原意,无动于衷的木头鸡才是斗鸡的最高境界。这个成语最初用来形容人镇定自若,涵养高深,后来用以形容人呆笨,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变为一个贬义词。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中国成语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4]湖北大学语言研究室.汉语成语大词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5]刘洁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6]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

G122

A

1673-1999(2011)13-0149-03

毛向樱(1978-),女,广西桂林人,硕士,钦州学院(广西钦州535000)中文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

2011-04-11

猜你喜欢

短句词组庄子
短句,让表达更丰富
短句—副词+谓语
短句—谓语+宾语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副词和副词词组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