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隐喻理论视阙下的大学英语词汇习得研究

2011-08-15马予华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多义习语英语词汇

马予华

(1.中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05;2.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 200093)

概念隐喻理论视阙下的大学英语词汇习得研究

马予华1,2

(1.中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05;2.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 200093)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回顾概念隐喻的发展历程,并进一步探讨其本质特征及其与大学英语词汇习得的关系。研究表明,将概念隐喻思维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习得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概念隐喻;认知功能;隐喻思维;词汇习得

一、隐喻相关理论

1.隐喻的起源。

从词源学上讲,英语中的“metaphor”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taphora”,该词由“meta”和“pherein”合成,意思分别是“over”和“to carry”。合起来的意思是“to carry over”(拿过来,带过来)。Lakoff和 Johnson(1980:3)指出:“隐喻渗透于日常生活,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是隐喻的。”[1]

2.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

以 Lakoff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概念是以隐喻化了的结构存在于我们大脑里的,因此语言本身也是隐喻的。这一概念隐喻理论激发了人们研究概念隐喻与语言之间关系的浓厚兴趣。为了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采用了“概念隐喻”这一提法。简单来说,隐喻就是用一个领域内的语言来解释说明另一个领域内的事物和经验。如在“He fell into despair”一句中,“fell into”一般用来表达实物如“fell into a CONTA INER”之类的概念,但这里却被用来表达情绪方面的概念“STATES”,在这种情况下,“CONTA INER”被称为始源域,“STATES”被称为目标域,语言的源领域称为“始源域”,与之相对应的被称为“目标域”。作为一种从认知的角度认识语言和思维的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在西方已经根深蒂固,而在中国的研究尚浅。和 20世纪 70年代国外的“隐喻热”相比,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在中国起步较晚,赵艳芳等一些语言学家为概念隐喻引入中国做出了很大贡献,她的《英语认知的语用学原理》(1991),《英语的认知基础》(1994)给我们介绍了西方概念隐喻方面的概况。束定芳则指出隐喻理论对理解词汇中的意义变异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比如一词多义和同义词等。

二、概念隐喻理论的特征

1.隐喻的普遍性。

束定芳讲到“隐喻无处不在,我们日常的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就会出现一个隐喻”。[2]Lakoff&Johnson(1980)通过分析大量的同常语言,展示了隐喻的无所不在。他们指出在很多日常话语中如“What he said left a bad taste in my month”,“I cannot s wallow what he said”等句子中就暗含这一个概念隐喻“ IDEASARE FOOD”。另外一个是我们生活中有关LOVE的一些表述:

My heart is on fire.

He was burningwith love.

She carries a torch for him.

上述句子都处于一个共同的概念隐喻“LOVE IS FI RE”框架下。

Lakoff和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将概念隐喻分为三类,方位隐喻 (orientalmetaphor),实体隐喻 (ontologicalmetaphor),结构隐喻 (structuralmetaphor)。

2.概念隐喻的认知性。

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当代学者认为隐喻具有强大的认知功能,它能赋予词语崭新的意义,表达出新的思想,是一座由已知到未知,最终达到认识未知的桥梁。隐喻的主要功能是使人们理解新概念,方法是从较熟悉的隐喻载体出发,逐步接近新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从隐喻概念派生出来的隐喻语言表达方式,我们把这些表达式称作隐喻语言表达式 (metaphorical expression)。比如,在一定的文化中,时间被当作钱一样宝贵的东西,形成了“T IME ISMONEY”的隐喻概念。

3.概念隐喻的系统性。

不同的概念隐喻之间不是彼此孤立地运作的,用 Lakoff和Johnson(1980:9)的话说,“隐喻与隐喻之间的蕴含关系构建起一个协调一致的隐喻概念体系及一个相应的协调一致的隐喻表达体系。”有关LOVE这个概念就有不止一个概念隐喻,如:

LOVE IS A PHYSICAL FORCE(electromagnetic,gravitational)

I could feel the electricity between us.

Iwasmagnetically drawn to her.

LOVE ISMADNESS

I am crazy about her.

She drivesme out ofmind.

三.概念隐喻与大学英语词汇习得

1.我国大学英语词汇习得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词汇教学仅要求学生朗读生词表,拼出生词,提供对应或相近的汉语释义,再做些含有该词汇的英译汉或汉译英的翻译练习。这种教学法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英、汉词汇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其结果是学生词语运用不够准确、生动,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学生所犯的用词或理解错误,就是因为没有掌握一个词的所有意义。词汇是以意义为核心的多维集合,认识某个单词的一两个含义仅仅是解决了一个核心层面的一小部分。国内外不少论著都涉及到了词汇教学问题,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研究重心大都是关于生词的音、形、义的介绍与分析以及如何记。

2.大学英语词汇习得和概念隐喻理论的结合。

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家开始意识到概念隐喻理论在教学中尤其是词汇习得的运用中对语言习得产生积极的作用。被讨论最多的词汇学习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可以说词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外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发展。隐喻作为认知工具,对词义以理据方式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概念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习得的促进作用

1.运用概念隐喻思维促进基础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大学英语中大约有 2000个基础词汇,主要是一些重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介词,这些词对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都起到一个基石作用,大学生对这些词汇应该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它的所有基本词义,比如“head”这个单词,不仅要求学生知道它的基本义“the part of the body on top of a person,animal or plant or some other objects.”(人和动植物等物体的头部、顶端、前排),如 the head of a nail,the head of parade,the head of the page等,还可以通过概念隐喻的原理进行系统性、多层次联系,发掘出抽象层面的含义,如the head of the committee,use your head,head for home等。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于基础词汇的记忆是一条便捷而符合认知规律的途径,学生在学习这些词时要注重词汇的隐喻本质,追本溯源,找出基础词的来龙去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概念隐喻思维促进一词多义的习得。

一词多义在每种语言中都很普遍,每个词汇都有这样的特征:使用得越频繁,它所衍生出来的词条就多,而且很多这样的词条都是通过借词和隐喻化实现的。随着时间的发展,隐喻性词汇就成了一词多义,隐喻化词汇牵涉到两个域和两个概念,这样就能产生一个新词汇。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一词多义不是任意创造出来的,而是语言、思维和认知的隐喻化使用产生的。根据认知观点,一词多义是原型意义(往往是具体的事物和经历)通过跨域映射产生出抽象的概念,一词多义的各个词条之间有着密切的隐喻关联,老师在教授词汇的时候如果能解释这个词不同意思之间的隐喻联系,可以使学生做到领会式地长久记忆和活学活用。以一个英语中最常用的介词“in”为例,很多英语学习者想当然的认为“in”的意思就是“在…里面”,很多具体语境中的“in”让他们感到迷惑,如:“in love”,“in business”,如果我们从“容器”隐喻概念来解释这些词组,就不会产生理解障碍了。容器隐喻概念作为实体隐喻的一种,认为所有东西都可以认为是一个容器,有里边外边,可空着满着,根据概念隐喻跨域映射理论,人的所有经历也可看做是一个容器,或者是盛在容器里的东西,上面几个词组中的介词就可以用这个理论理解:In love:love is a container contains different feelings(爱是容器,可以装下各种感情).

In business:business is a container that has its own regulation(商业是容器,有自己的规则).

3.利用概念隐喻思维促进和文化相关的习语的习得。

文化一直被认为是语言学习和教学方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因此,大学英语词汇的习得要将文化因素考虑在内,而习语则是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的一串词的集合。不管是对汉语还是英语的习语学习,我们都认为它们是长期文化发展演变的结果,除了记忆我们没有任何捷径。学生学习习语的结果往往是难记住、易忘记,造成这种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都忽略了习语的隐喻本质,其实,大部分的习语都是隐喻式的词组并且和民族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习语的时候,要注重从认知隐喻方面来理解目标语并从文化角度和母语进行联系和对比,找出目标语和母语对同一概念的表达的异同,目标语中那些生涩的习语就会变得鲜活起来。下面,我们通过概念隐喻模式看中英文对ANGER表达的比较:在中英文中,ANGER有相同的隐喻模式 ANGER IS HEAT,Koveces认为这一隐喻模式是基于人的生理结构的基础上的:当人发怒时,呼吸急促,感觉有气流冲过胸腔,并且体温升高,血压上升。因此,ANGER IS HEAT这一隐喻模式就演变为ANGER IS FIRE,例如下面的英语习语:

He was burningwith rage.

Leave him alone,he is breathing fire now.

Don’t add fuelwith fire.

愤怒的火焰在胸中燃烧。

他火冒三丈。

他气得七窍生烟。

我们一旦运用认知隐喻的原理记住了这一模式,再和汉语模式进行联系和对比,上述英语中有关愤怒的习语在学习者脑中就生动起来了。但不同的文化对ANGER的理解还有自己特定的隐喻模式,在英语中,这一模式是 ANGER IS A HOT FLU ID IN A CONTA INER,而在汉语中这一隐喻模式是ANGER ISA HOT GAS IN A CONTA INER,见如下例句:

You make my blood boil.

She was seethingwith rage.

Bill is just blowing off steam.

为了此事,他憋了一肚子气。

我最近心气不顺,总想找人发泄一下。

他气呼呼地摔门而去。

由于文化的差异,西方人习惯于把愤怒联想成灼热的液体,而中国人受中医理论和阴阳哲学的影响,会把愤怒和气体联系起来。学生在对英语习语的学习要注意运用隐喻思维模式并注意进行跨文化的比较,才能将英语习语记得牢固,用得地道。

4.用概念隐喻思维促进专业英语词汇的习得——以商务英语词汇为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新词通过隐喻的方式不断地创造出来,用于指代不断涌现的经济活动和现象。如,关税和配额 (tariff and quota)是贸易壁垒 (trade barrier);现金转移(money transfer)构成现会流动 (cash flow);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于旅程的词汇也被隐喻化后用来描述经济现象。

将隐喻应用于商务英语词汇教学,不仅有助于词汇量的提高,而且通过这种隐喻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即,认知能力;而能力比知识更具有迁移作用,学生可以运用这种能力的迁移来学习其他专业的词汇,如,法律英语词汇、计算机英语词汇等。

结语

隐喻性是所有语言的共同特性,英语词汇也不例外,隐喻普遍存在于英语词汇中,因此,隐喻的认知功能对英语词汇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在中国通过隐喻开展隐喻词汇教学是一片会产生丰硕研究成果的沃土,并很有可能成为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1]Lakoff,Johnson.Metaphors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束定芳.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王法昌)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College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M etaphor

MA Yu-hua1,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Zho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 450005)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

Metaphor is a rhetoric strategy aswell as a creative thinking competence.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re 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 of metaphor and its connection wit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college English, and points out it is a fruitful and prosperousway to enlarge vocabulary.

conceptualmetaphor;cognitive function;metaphorical thinking;vocabulary acquisition

2011-03-12

马予华(1975-),女,河南郑州人,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H3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11)04-0101-03

猜你喜欢

多义习语英语词汇
试论成都方言的社会称谓语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之我见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维吾尔语动词“t∫iqmap”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锦瑟》赏析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
多车道自由流技术在多义路径识别领域的应用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