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希腊政体思想的发展

2011-08-15丰连根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波里政体正宗

丰连根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政治理论部,河南郑州450053)

西方的政体思想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早期的思想家几乎都出身于名门望族,所以大多主张贵族政体。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都是如此;德谟克里特则举棋不定,既主张共和政体,又主张贵族政体;著名的智者普罗泰哥拉主张民主政体;而苏格拉底基本主张贵族政体。但是,早期和较早的这些思想家关于政体的思想很少、很简单,希腊的政体思想的主要代表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波里比阿。

柏拉图的思想集中了他之前的希腊思想家的精华,又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其政体思想亦是如此。在他早期的代表作《理想国》中,把政体划分为五种。他认为,最好的政体是贤人政体,这就是他的理想国。实行贤人政体的城邦,必须由哲学家担任国王,或国王要学习哲学,具有智慧。他说:“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顾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我们前面描述的那种法律体制,都只能是海客谈瀛,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1]

除了贤人政体,柏拉图把其他政体分为四种。一是军阀政体,以斯巴达和克里特为代表的政体;二是寡头政体,即富豪政体,由少数有钱人来把持政权;三是民主政体,这是由平民所进行的统治;四是僭主政体,或叫专制政体和暴君政体,这是由极少数人进行统治的政体。柏拉图认为,统治者的德性决定了国家或城邦政体的德性。贤人政体的特点是爱智慧,军阀政体的特点是爱荣誉,民主政体的特点是爱自由,贵族政体的特点是爱财富,僭主政体的特点是爱奴役。也就是说,统治者的德性决定了国家或城邦的特点。

柏拉图不仅认为这些政体各有其特点,而且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其相互关系。他认为,这些政体是依次循环的。任何一种政体,如果其特点毫无节制地发展而走向极端,这种政体就会变成另一种政体。所以,只有贤人政体是稳定的,其他四种政体都是不稳定的,是依照军阀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这样的顺序进行循环的。这种变动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在他看来,首先是统治者之间的不团结、分裂和叛变造成的。

到了晚年,柏拉图的政体思想有了一些变化。他按是否依法律进行统治把政体划分为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依法律进行统治的就是正宗政体,不依法律进行统治的就是变态政体。他又按统治者人数的多少,把政体分成六种:一人执政的政体,如果是依照法律进行统治,就是君主政体,否则就是僭主政体。少数人执政的政体,如果是依照法律进行统治,就是贵族政体;否则就是寡头政体。多数人执政的政体,如果是依照法律进行统治,就是共和政体,也叫民主政体,否则就是暴民政体。

晚年的柏拉图似乎认为国王—哲学家这种贤人政体是不太容易实现的,能实现贵族政体就不错了。贵族政体的特点是智慧。他在晚年能够辩证地看待政体问题。他指出,一人执政的政体可能是最好的,即君主政体;但也可能变成最坏的政体,即僭主政体。而多数人执政的政体不可能是最好的政体,也不容易变成最坏的政体。这当然是他对民主政体的偏见所致。其实他对暴民政体的危害也估计得过低了。他认为,少数人执政的政体比多数人执政的政体危害更小,因为少数人执政的特点体现的是智慧。他甚至主张结合各种政体的优势而采取混合政体。他的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亚里士多德和波里比阿,为他们所继承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继承并发展了柏拉图的政体思想,他也把政体分为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而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又各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和僭主政体、寡头政体、暴民政体。他认为划分政体有两条原则:一是看这个城邦的“最高治权的执行者”人数的多少,二是看这些“最高治权的执行者”实行统治的目的是否“旨在照顾全城邦的共同利益”[2]。根据第二条原则,凡旨在照顾全城邦共同利益的政体就是正宗政体;反之,如果不是旨在照顾全城邦共同利益,而只是照顾当权者的私利,无论当权者人数多少,都是变态政体。根据第一条原则,凡是一人当政的正宗政体,就是君主政体;凡是一人当政的变态政体,就是僭主政体,也叫暴君政体。凡是少数人当政的正宗政体,就是贵族政体;凡是少数人当政的变态政体,就是寡头政体。凡是多数人当政的正宗政体,就是共和政体,也叫民主政体;凡是多数人当政的变态政体,就是暴民政体。亚里士多德当然对正宗政体持肯定态度,而对变态政体持否定态度。同时他认为,独一无二的圣人几乎是不存在的,而德智兼备的贤者也为数不多,所以君主政体和贵族政体虽然很理想,但却不太现实。唯有由中产阶级当政的共和政体,才是符合实际并且适中的政体。因为共和政体既照顾了贵族(即富人)的利益,也照顾了平民(即穷人)的利益。所以这种政体既能得到富人的肯定,也会得到穷人的支持,因此它更稳定,更现实,是比较完善的政体。

波里比阿在亚里士多德政体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这六种政体形式是动态的,是按一定顺序转换而循环的。在他看来,人类最初与动物一样是群居在一起的,这时权力的限度完全由体力的大小来决定,体力大并有勇气的人自然统率着体力小并胆怯的人,这种权力是专制主义的。随着家族观念的形成和社会关系的发展,人们产生了拥戴君主的心理和义务观念,并且由于对暴力的恐惧或受功利的驱使而服从强有力者,从而导致君主政体的产生。世袭的君主是用理智来治理国家的。由于君主被嗜欲引诱,放纵、奢侈,逐渐同人民疏远并对立,君主为保护其统治地位便凭借暴力镇压人民的反抗,这就变成了僭主政体。当君主纵欲无度时,君主政体即将变为暴君政体,谋杀专制者的事件就接踵而至。其煽动者是一些“高贵和伟大的人物”,即贵族。在一些贵族的领导下,推翻了暴君的统治,于是就建立了贵族政体。贵族子弟继承先人的地位,逐渐变成纨绔子弟,只图私利,而置他人的利益于不顾,于是贵族政体就演变成了寡头政体。寡头政体不久就会遭到人民的反抗,人民通过斗争赶走贵族,自己管理国家,于是成为民主政体。民主政体经几代人之后,就会有人肆意妄为,蔑视法律,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不顾其他等级的反对,这就变成了暴民政体。暴民为所欲为,随意流放、杀人,抢夺财产,挥霍钱物,又到了专制的野蛮时期,这时人们期待“圣人”出现,于是又回到了君主政体。政体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交替出现的。这就是波里比阿的政体循环论。

在波里比阿看来,即使好的政体也会向坏的政体转化,那么怎样才能使一种政体既是正宗政体,照顾到全体人民的利益,并且能够稳定下来而不向其反面转化呢?波里比阿通过考察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混合政体论。波里比阿认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是优良政体。君主政体体现了君主对臣民的慈爱,贵族政体体现了贵族的智慧,共和政体体现了人民的自由。但是这些优良政体也有其缺陷:在君主政体中,公民被排斥在公共立法和协议之外,无法享受实际的政治权利;在贵族政体中,人民缺乏真正的确定的自由,特别是无权自由选择地方行政官,没有人能够保证权力免遭贵族的滥用;在共和政体中,公平本身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在那里不存在任何地位等级,使人们在荣誉和地位上的差别得不到反映,这样其城邦是不能保住自己的荣耀的。这些政体本身所固有的缺陷还会导致一种致命的缺陷,这就是它们都不具有稳定性,它们都会转化为变态政体,君主政体转化为僭主政体,贵族政体转化为寡头政体,共和政体转化为暴民政体,从而陷入这种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之中。

波里比阿认为,理想的政体应该是吸收各种正宗政体的优点,摆脱从正宗政体到变态政体的恶性循环。在他看来,吸收各种正宗政体的优点,克服其缺陷,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他把这种政体叫做混合政体。他说,斯巴达就曾采用这种混合政体。在斯巴达的政体中,每一种个别权力都受到另一种权力的制约,而不是受到另一种权力的侵犯。他进一步指出,在混合政体中,公民参政可以防止君主专制,君主可以牵制元老院,元老院是由贵族把持的,较为保守,因而可以预防公民大会的激进。

波里比阿认为,最能体现混合政体完美无缺的是罗马的政体。罗马的政体不是单纯建立在某一种政体因素之上的,而是包含着三种正宗政体的要素。罗马的政体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平民大会组成,执政官体现的是君主政体,元老院体现的是贵族政体,平民大会体现的是共和政体,这三者的权力均衡分配,囊括了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的优点,这种混合政体有着超常的稳定性,克服了各种正宗政体的缺陷,摆脱了正宗政体向变态政体转化的恶性循环,所以说它是理想的、完善的政体。

波里比阿认为,混合政体的最大作用在于权力分离,各种权力之间相互制衡,这是最早的比较完备的分权学说。这种学说其实就是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实践的写照。罗马政体由执政官、元老院、平民大会和保民官组成。执政官由平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一年。执政官同时有两位,他们是行政首脑,负责指挥军队,领导各级行政官吏,向元老院引见外国使节,提出并与元老院商讨紧急事务,召集元老院会议和平民会议,提议各种法案。执政官具有君主政体的性质。元老院由贵族和退任的执政官组成,有决定内外政策、审议和批准法案、控制预算及支配国家财产的权力,还有权监督执政官。元老院具有贵族政体的性质。平民会议则有赏罚生死权、官职授予权、立法权、缔约权、宣战媾和权等。保民官代表平民的利益,有权对元老院的决议提出异议。平民会议和保民官具有共和政体的性质。

在混合政体中,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会议和保民官这三种权力虽然混合在一起,但却是分离的。任何一种权力不能凌驾于另两种权力之上而形成独裁。执政官虽然拥有执政权,但要受元老院、平民会议和保民官的限制。执政官对军队具有指挥权,但是军队给养的筹措、战功的评定则由元老院决定,而宣战和媾和权则属于平民会议和保民官,执政官无法在军事行动方面独断专行。而且两名执政官也是相互牵制的。元老院虽然握有财政、外交权,但平民会议可以运用立法权通过法律对它进行限制,而且保民官只要有一人提出异议,元老院就不能对任何事情作出最后决定,甚至无法集合议事。平民会议虽然具有立法权,但它所代表的人民则处于元老院和执政官的权势之下,涉及民众公共利益的公共建设项目所订立的契约要受元老院的管辖,审理重大民事和刑事案件的法官要由元老院来指派,作为士兵的民众要在执政官的指挥下行动。这样平民会议和保民官也要受元老院和执政官的牵制。这三种权力是相互联系在一起并相互制衡的。在外患紧急的时候,形势迫使它们团结合作,共赴国难;和平时期,如果有一种权力越权,企图凌驾于其他两种权力之上,必然会受到其他两种权力的限制和抵抗,这样就可以避免任何一种权力独裁专制,即可以避免僭主政体、寡头政体、暴民政体等变态政体。

由此看来,波里比阿的混合政体,其目的在于分权而制衡,使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体现和照顾,从而避免任何一方的专制独裁。这种学说源于罗马的政治现实,而又对罗马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西塞罗作为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基本上继承了波里比阿的政体学说,从而对古罗马的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古希腊自柏拉图创立比较系统的政体学说,经亚里士多德,到波里比阿,建立了比较系统成熟的政体学说。近代洛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的分离思想,孟德斯鸠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学说,都可以溯源到波里比阿的混合政体学说;卢梭的民主共和制,也可溯源到亚里士多德和波里比阿所崇尚的共和政体。古希腊的政体思想通过影响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从而对近现代资本主义的政体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猜你喜欢

波里政体正宗
“使重臣治其事”——元至清初云南边政体制嬗变与边疆治理研究
认准这个“壹”,才是正宗的昌盛“海南壹号”
‘Fourand More
19世纪中后期中国朝野对西方国家政体的认知
《我的英雄学院》——这就是正宗的《少年Jump》!
黎波里
科学的政体和启蒙的进阶
最正宗的,就是最好吃的?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变迁理论及启示
永恒的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