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当代传媒业培训和开发论析

2011-08-15文崇坚吴玉兰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传媒业广电培训

文崇坚,吴玉兰

(1.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新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我国当代传媒业培训和开发论析

文崇坚1,2,吴玉兰2

(1.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新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在社会转型的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从宏观层面不断出台传媒业培训政策,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传媒单位没有意识到培训的意义,存在“传媒员工高学历无需培训”等一些认识的误区,员工缺乏有效的培训。我国传媒业界应当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制定人才培训与开发的战略计划,采取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与脱产培训等多种形式,采用培训班、讲座、集体研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妥善处理培训后传媒员工与传媒组织二者利益上的冲突。

传媒业;员工培训与开发;传媒法律

在激烈的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业面对国内外市场的争夺,要出奇制胜,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传媒队伍。员工培训与开发是提升员工素质的关键环节。员工的培训和开发,简称培训,是指企业为了使员工获得或者改正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以利于提高员工的绩效,以及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贡献,企业所做的计划的、有系统的努力 。我国传媒业在培训和开发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不足。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传媒员工培训与开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国家从宏观层面不断出台培训文件政策,传媒单位微观层面却轻视培训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传媒业逐步走向市场,改变过去由国家包干计划管理,如何取得广大观众、听众的喜爱,成为传媒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88年 2月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关于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实行专业证书,举办专修班试点工作的意见》。我们知道,历经十年“文革”,大学关门闹革命,长达十年高等教育的缺失,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出现青黄不接的人才饥荒的局面。传媒业最高管理机构发出这项文件,首次对全国广电系统干部进行培训,让广电干部达到中专或大专水平,以应对人才的饥荒潮。但是,在这一时期,全员培训因为条件所限还没有摆上议事日程。

1992年中国正式步入市场经济时代,传媒业经济改革,大量人才涌入传媒领域。为了提高传媒员工的业务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我国加大了培训和开发力度。1993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出台《关于开展岗位培训的实施意见》,开始面向广电系统全员岗位培训,形成了具有培训目的、计划、形式、实施与考核的完整培训体系。1994年 1月印发了《全国广播电视系统第八次函授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注重广电系统函授与成人高等教育,大力培训广电人才。1996年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关于“九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广播影视队伍素质的意见》,培训中青年优秀专业人员,以解决老中青年业务骨干交接带来的人才缺乏问题。这一时期广电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岗位培训成为关注的重点,旨在解决传媒专业人才匮乏的突出问题,使传媒业更好地面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

中国经过十五年复关谈判,2001年成功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传媒市场面向国际开放,国外传媒大鳄纷纷进入中国。为了应付国际传媒的激烈竞争,提升中国传媒业实力,我国大力加强传媒人才培训。2001年 4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印发〈广电影视干部培训纲要〉和〈2001年 -2005年广播影视系统干部培训规划〉的通知》。其中《纲要》对于干部培训各方面的工作都做了原则性规定,并对各类干部培训的内容列出了相应的科目。《规划》则是对《纲要》精神的体现,与总局“十五”事业发展规划相适应,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强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依托院校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同年 7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发《全国广电影视系统干部培训工作会议纪要》,总结“九五”期间全国广电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全面部署“十五”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2001年底,国家颁布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加强广播影视干部培训工作的实施细则 (试行)》。按照以上文件精神,在实施操作层面上继续推进广播影视干部培训工作全面、深入地展开。传媒业在最高专业管理机关统一部署下,培训工作进展工作得如火如荼,大力提升了广电干部的整体素质。2006年广电总局出台《2006年广播影视培训工作计划》,加强广电培训的宏观指导。这次培训不再针对领导干部,而是针对全国广电系统各类人员,列出不同的培训重点,细化培训科目,重点加强西部与农村等薄弱地区广电人才的培训。由此可见,我国广电系统培训工作由局部到全局、由干部到全员,有层次、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传媒业高度重视培训开发,无疑大大提升了我国传媒国际竞争力。

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加大培训与开发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现有传媒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上,各个具体的传媒单位有的缺乏长远培训计划,有的缺乏培训评估体系,有的传媒组织把培训当成福利一部分,作为轮流休假形式,走进培训课堂,放松放松一下,员工没有把培训当作学习技能的机会,尽管投入较大,收效甚微。外出进修或对外交流甚至成为某些个别领导的“专利”,借培训之机,游览山水风光,枉费单位良苦用心。

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计,在 2005年 1月已经换发新办新闻记者证的全国近 15万名新闻采编人员中,98%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生占 64%。由此可知,我国传媒员工拥有较高学历,这本来是适应传媒业发展需要的好事。然而,这使得部分传媒单位领导往往自以为员工学历较高,只需直接使用就行,无需进行培训。这种认识是一大误区。传媒业制造的是精神产品,肩负的是国家政治宣传与文化安全的重任,而且为各类经济战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传媒业的工作,要求传媒员工必须有良好的素质、优秀的专业技能与崇高的职业素养。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可谓日新月异,技术的更新也是与时俱进。如果传媒员工不及时进行培训,知识老化,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许多媒体谈及员工培训时,一般都把培训看成是高校的责任,他们希望招聘的员工能很快上手,不需要组织花费很大力量来进行再培养、再教育,希望员工很快胜任所在岗位的工作。一般媒介组织都把员工培训看成是既消耗时间、浪费金钱,又看不到效果的事情。很多媒体在考虑自身战略目标时往往只注重传媒设备技术的更新进步上。眼下,电视媒体节目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节目之间互相模仿,甚至抄袭,缺乏创新精神,缺乏竞争力,电视台员工出现后劲不足,本身具有的能力已经发挥到极致,没有新的知识储备可以帮助他们跳出原有的思维方式与制作理念,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节目制作水平日益低下,为了不断迎合收视率,迎合大众口味,而日益变得低俗与无味,最后往往导致电视台品牌质量的下降。这是传媒单位重员工使用、轻员工培训导致的恶果。

二、认识培训意义制定培训计划

2003年 1月 1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培养一批精通新闻出版业务、熟悉现代传媒运营、具有把握市场、参与竞争尤其是国际传媒业竞争能力的管理人才;要优先培养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精通外语、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外向型专业人才。”面对入世后国外传媒集团抢占中国传媒市场,加快人才培训与开发显得十分紧迫,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充分认识到员工培训与开发重要作用与意义,才会高度重视培训。如何进行科学、高效的培训与开发,是一个颇有研究价值的命题。要使传媒员工具备充足的“战斗力”,传媒经营者就必须做好合格的“指挥官”,首当其冲,要制订高效的人才培训战略。培训计划要高瞻远瞩,科学周详。首先要设定培训目标。培训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消费。传媒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目标在于培养员工适应当代传媒业发展要求的更高层次的知识、智力、能力、素质,使传媒员工具有超常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培训出员工强烈的使命感、进取心、荣誉感与道德感。

其次选择好培训课程与培训教师。根据传媒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选取适合他们需要的课程,选择合理的教材。培训的需求同时也决定了担任培训的教师队伍的结构、专业与水平等。例如要培训传媒业高级管理人员,需要聘请MBA高级教师授课。再次确定培训的时间、方式、地点、设备、方法与考核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训经费预算与及时拨付。

三、运用科学方法实现高效培训

员工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较大的弹性。实施培训战略计划,才能实现传媒人才的全面发展。

岗前培训就是对新聘员工的培训,使他们学习从事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工作作风,以便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传媒业高科技设备的实际操作方法,需要应届大学生在同行技师的指引下学习演练,才能熟悉操作规程。岗前培训也是新聘员工感受本单位企业文化,了解单位规章的最好机会。

在职培训是最常见的培训形式。不离开工作岗位,利用业余时间培训,既不影响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又增长了传媒员工的知识技能,因此最为广大传媒单位青睐。在职培训有三种形式。工作指导是指负责指导的经理或主管教给受训人怎样做,激励受训人,并向他提出应该如何做的建议。负责老师要传授关键工作环节的要求,教会工作的原则和诀窍,以及需要杜绝的禁忌和差错。工作轮换目的是使受训人能获得不同的工作经验,克服单一工作的枯燥乏味,使员工直接获得他将来要做的工作的技能和知识。特殊项目任务的委派是指许多企业临时为某些员工分派特殊的任务,以便为他们提供做好今后工作所需的多种训练。因地制宜,选择适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的方法,才具有操作实行性。

脱产培训是指传媒员工离开本职工作岗位,系统接受专门的培训。这种培训由传媒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组织目标的需要,培养即将晋升的工作人员,使他们迅速掌握晋升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它常常周期性长,短则几个月,长则一至两年。系统的培训,效果自然良好。比如深圳特区报业组织相关人员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等知名大学进行培训,使晋升人员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与管理才能,塑造了一支高素质的高级人才队伍。对传媒员工进行持续培养,给员工以“充电”的机会,是注重人才智力开发和保证传媒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举办系列专业能力提升的讲座。传媒单位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聘请国内外新闻领域的社会精英,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让传媒员工突破本部门现有的做法。学习与借鉴同行先进知识与技能,扩大他们的学术素质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从而大大提高传媒员工的专业能力。

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是大势所趋。培训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传媒员工的整体素质,为各个传媒岗位提供理想的人员。培训的内容是提高工作技能,弘扬企业文化,增强竞争力度。运用合理高效的培训形式与培训方法,体现培训的计划性与长效性,提高传媒组织的竞争力,使员工在培训中掌握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适应国内外传媒坏境的发展变化,使自身始终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上海文广集团就建立了质优效高的培训体系,培训项目丰富,加大培训投入,建立培训基地,开展全员培训。在集团内部,建立“东方传媒学院”,努力把文广集团打造成学习型组织。文广集团明确提出,培训投入和销售总额同步增长。湖南卫视、广州日报等传媒经常选派工作人员赴国外培训学习。培训其实是一种高回报的投资,通过培训提高传媒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使传媒组织不断向上发展。

一些用人单位选派传媒员工去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脱产培训,担心花费巨额培训经费,受聘人员因为有了骄傲的资本,学成之后就会拒绝回用人单位工作,造成鸡飞蛋打的局面。其实这种担心事多虑的。因为如果一旦有了这种纠纷,可以依法来处置这类劳资纷争。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传媒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贯彻合理高效的培训计划,创建学习型组织,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才能是传媒组织绩效得到最大幅度提高,实现传媒集团跨越式发展,从而提升组织的整体竞争力。

[责任编辑:王丽平]

D 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Tra in ing ofM edia Industry

W EN Chong-jian1,2,W U Yu-lan2
(1.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2.NewsDepart ment,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Changsha 430073,China)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our state will continuously issue some media industry professional training policies from the macro-level,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market economy.Some media units haven’t real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such training.They think that their personnel have high educational level and need no training.This kind of state is ratherworrisome.At present,the media industry field should be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take all forms of pre-job,on post and full time training,use such scientific methods as training classes, lessons,collective discussions,case teaching and role-laying,improve the training check system,and properly settle the interest dispute between the staff and the media unit.Excellent training can greatly strengthen the whole strength and the market competitive power of the unit.

media industry;personnel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media law

book=6,ebook=87

G209

A

1671-5977(2011)02-0055-03

2011-05-04

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媒介生态学视角下我国财经类媒体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08JA860016)

文崇坚(1972-),湖南召东人,复旦大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传媒业广电培训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欧洲传媒系统面面观之瑞士传媒业图景下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给传媒业服务业带来深刻变化 新时空 新业态 新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