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2011-08-15岳立晖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5期
关键词:角型虹膜植入术

岳立晖

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我们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92眼),其中男48例(55眼),女性32例(37眼);右眼49只,左眼43只;年龄54~85岁;入院后常规裂隙灯显微镜、前房角镜、眼压计及检眼镜检查,同时B超检查排除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浑浊等情况;青光眼类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9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3眼;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浑浊,不包括白内障过熟期所致的闭角型青光眼,均无外伤及眼内手术史;晶体核硬度:按LOCSⅡ分级,Ⅱ级核12眼;Ⅲ级核75眼;Ⅳ级核5眼;周边前房深度,按Van-Herick等设计的周边前房深度测量方法判断标准:Ⅰ级周深<1/4 cT,Ⅱ级=1/4 CT,Ⅲ级<1/4~1/2 CT,Ⅳ级≥1 CT;本组Ⅰ级51眼,Ⅱ级41眼。

1.2 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常规眼部检查及测定角膜曲率及眼轴,根据SRK-Ⅱ公式确定人工晶体度数;术前3~5 d开始点用氧氟沙星眼液,4~6次/d;术前1 d剪睫毛、冲泪道及结膜囊;术前30 min开始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并保持瞳孔充分散大;手术方法:1%的卡因表面麻醉,部分情绪紧张的患者辅以结膜下或球周麻醉,在角巩缘上方做宽5.5 mm×2.75 mm角巩膜隧道式切口。穿刺进入前房,缓慢释放房水。前房内注入黏弹剂(Healon),连续环行撕囊直径约5 mm,充分水分离,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核,清除剩余皮质,抛光后囊,前房及晶体囊袋内注入黏弹剂,囊袋内植入5.5 mm直径后房型人工晶体,虹膜恢复器钝性分离房角,清除前房内黏弹剂。经辅助切口注入林格氏液恢复前房,切口完全自闭或水闭,观察切口闭合情况,确定切口无渗漏后,电凝球结膜使之覆盖巩膜切口,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1万单位及地塞米松2 mg,单眼包扎。

2 结果

术后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04~1.2,其中裸眼及矫正视力在0.8以上者72眼,0.3~0.7有16眼,0.2以下者4眼,分别合并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视神经萎缩及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等其他眼病;术中术后并发症:后囊破裂:2眼术中后囊破裂,因破口小,均植入后房人工晶体,术后无晶体移位,视力恢复0.6以上;悬韧带断裂:1眼于术中出现悬韧带断裂,植入悬吊人工晶体,固定于睫状沟,术后恢复良好,瞳孔无变形,视力0.8;角膜水肿:21眼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经治疗后均在5 d内消退;瞳孔移位4眼,1眼由后囊破裂引起,1眼为虹膜切口嵌顿,2眼为乳化时间长使虹膜损伤失去弹性所致。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眼前段解剖异常引起的病变,具有起病急、小角膜、浅前房、窄房角、眼轴短、晶状体较厚且位置相对靠前等解剖特点。晶状体因素在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随着年龄增大及晶状体浑浊,厚度增加,晶状体变大,位置前移,前房更浅,使晶状体与虹膜的接触面积增大,瞳孔阻滞加重,后房的房水从瞳孔排向前房的阻力逐渐增加,导致周边虹膜向前膨隆,房角关闭,导致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而解除晶状体因素的影响,可有效地阻止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闭角型青光眼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周边虹膜切除及小梁成形术[2];目前随着显微手术设备和技术的日趋完善,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解除了晶状体引起的瞳孔阻滞因素,加深前房,解除了瞳孔阻滞,减轻了周边虹膜的堆积,使周边房角开放,眼压得以维持正常[3、4]。

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通常1%~3%,本组92只眼采用标准巩膜隧道式切口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无视网膜脱离发生,这与手术者的熟练程度及选择的手术方式有关,因为巩膜隧道小切口下手术,整个手术过程中前房深度维持平衡,减少了因前房深度变化而导致的玻璃体前后移动,另外术中保持完整的后囊膜可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角膜水肿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有21只眼出现角膜水肿,术后5 d内消失,发生水肿的原因是晶体核过硬,超声时间延长所致。眼内炎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目前约为0.02%~0.5%,多发生在术后1~4 d,本组无眼炎发生,这主要因为术前准备充分,灌注液内加入抗菌素,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总之,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既可以达到治疗青光眼,降低眼内压,又能解除白内障晶状体浑浊所引起的视力下降,无青光眼手术后由于滤过手术器械操作等并发症,减少了因多次眼内手术可能增加术后囊样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1]臧晶.超声乳化白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11):832-833.

[2]汤萍.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深度的变化分析.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32-35.

[3]陈怡寒.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1000例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0,8(6):161-162.

[4]梁笑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08,21:120.

猜你喜欢

角型虹膜植入术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基于轮廓匹配和多项式拟合的虹膜分割算法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车辆启动系统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