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大叶性肺炎69例临床分析

2011-08-15伽俊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5期
关键词:头孢类大叶胸片

伽俊凤

本文对69例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69例大叶性肺炎患儿。均有呼吸道症状,X线胸片均呈肺叶或节段性大片状密度增高影或肺实质浸润性病变。69例中男42例,女27例。年龄2月至13岁;其中<1岁6例,1~3岁8例,>3~7岁14例,>7~12岁28例,>12岁13例。发病时间:春季23例,夏季12例,秋季10例,冬季24例。入院前病程最短1 d,最长1月。农村患儿41例,城市患儿28例。

1.2 临床表现 咳嗽54例。体温正常9例。发热60例。热程平均7 d,热型多不规则。胸痛10例。轻度呼吸困难12例。各型皮疹6例。入院时查体一般状态欠佳,感染中毒症状较重。40例入院时病变部位听诊呼吸音减弱,14例呼吸音粗,无啰音。15例可闻及干湿性啰音。46例病变部位叩诊呈浊音。

1.3 实验室检查

1.3.1 血清学检查 所有患儿入院当天或第2天均行外周血象检查,其中白细胞计数(WBC):(4~10)×109/L 14例,<4×109/L 2例,(>10~30)×109/L 43例,>30×109/L 10例。中性粒细胞>0.8042例。特异性MP-Igm阳性20例。69例均检测血CRP,69例均>8.2 mg/L,降钙素原(PCT)检测36例,<0.5 mg/ml 10例,<0.5~2 mg/ml 26例。

1.3.2 影像学检查 69例胸片均呈肺叶或节段性大片状密度增高影或肺实质浸润性病变,多为单侧病变。其中右肺阴影40例(58.0%),左肺阴影27例(39.0%)双肺阴影2例(2.90%),其中一例为入院时为左上肺,一周后复查胸片为右上肺。

1.3.3 其他 血培养32例,阳性5例,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各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胸腔积液培养4例,均为阴性。痰培养45例,阳性27例,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肺炎链球菌10例,肺炎克雷伯杆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草绿色链球菌2例

1.4 并发症 69例患儿中30例有并发症。肺内并发症5例,其中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3例,脓胸1例;肺外并发症20例(29%),其中心肌炎8例,心力衰竭1例,肝脏损害4例,腹泻1例,各型皮疹6例。

2 治疗及转归

入院后确诊为大叶性肺炎,多采用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应用。如为MP-Igm阳性者,即给予阿奇霉素针10 mg(/kg·d);连用5~7 d,停药3~4 d后采用序贯疗法,总疗程3~4周。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存在细菌感染者,单纯静脉滴注阿奇霉素针3~5 d后,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者,则加用头孢类抗生素。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效果欠佳,则联合应用夫西地酸钠针或阿奇霉素针。1例患儿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针及夫西地酸钠针抗感染治疗10 d,肺部原有片状阴影吸收不明显,但密度明显变淡,胸腔少量积液吸收,体温降至正常5 d后再次升高,复查血CRP105 mg/L,故改用美罗培南针。顽固高热不退者短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中毒症状较重者,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针支持治疗。患儿热退平均时间为7 d,平均住院日为10 d,用药7~14 d复查胸片,其中肺部实变影完全吸收50例,明显好转17例,2例无变化,>4周完全吸收18例,1例无变化转上级医院,本组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大叶性肺炎或阶段性肺炎在儿科不多见,一般见于年龄较大及体质较强的小儿,机体反应性逐渐成熟,局限感染能力增强,肺炎往往出现较大病灶,如局限于一叶,则为大叶性肺炎,若局限于肺叶的某一段则为节段性肺炎。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已较少见,多为节段性肺炎[1]。对于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X射线表现[1]。导致发生大叶性肺炎的另一个原因是病程长,院前未进行正规治疗,机体免疫力与病菌相互作用的结果,病程在一周内者均是年长儿童。本文资料显示,以7~14岁儿童多见(共41例 占59.4%)。但婴幼儿发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常急性起病,病情重,病程相对较长。本组年龄最小2月。

根据本文资料分析,大叶性肺炎肺部体征往往不明显(有肺部啰音者占21.7%)。症状无特异性,可表现为只发热或咳嗽,或发热伴咳嗽。所以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咳嗽1周以上者应常规拍胸片检查,无论肺部有无阳性体征;发热在3~5 d以上,无法用“上呼吸道感染”解释,也应早期拍胸片检查以利早期诊断。

本组资料中,做痰培养45例,阳性27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与文献[1]记载一致。因为小儿多不能配合咳出肺深部痰,故在儿科做痰培养不容易做到。笔者多采用晨起时吸痰方法获取标本。较大儿童,鼓励自行咳痰。值得注意的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林琴[2]在2005年指出,大叶性肺炎的病原不单是肺炎链球菌,而是支原体、病毒和副流感嗜血杆菌等多种病原。国内外不断有报道,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有逐渐增多的趋势[3]。本组资料显示,MP-Igm阳性 20例,占29.0%,因住院期间仅化验1次MP-Igm,而抗体的产生需1~3周,故推测实际发病率更高。本组患儿用头孢类药物效果欠佳,同时缺乏支原体感染证据者,加用阿奇霉素针治疗,常取得满意疗效。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常表现为“症状轻,体征重”:表现为高热消退较快,咳嗽不剧烈或仅轻咳,精神状态良好,但X线胸片示肺内炎症改变严重,可见大片实变影。本组资料缺乏血清病毒学检测。

本组资料显示,胸片中单侧病变(97%),多于双侧(2.9%);右侧(58.0%),多于左侧(39.0%)。常见的肺外脏器损伤中,以心肌炎、中毒性肝炎为主,但均为可逆性,预后良好。

对于大叶性肺炎的治疗,多采用头孢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针治疗。如为支原体感染引起者即给予阿奇霉素针10 mg/(kg·d),连用5~7 d,停药3~4 d后采用序贯疗法,效果不明显时加用头孢类抗生素,常显示良好效果,肺部病灶吸收相对较快。对于应用头孢类抗生素3~5 d,无效者,早期虽缺乏支原体感染证据,也可加用阿奇霉素针。少数患儿采用头孢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夫西地酸钠针。均取得良好疗效。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4-1185-1216-1295.

[2]林琴,余更生,田杰.儿童大叶性肺炎病原学变迁的临床分析.重庆医学,2005,34(2):214.

[3]李玉林.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7-168

猜你喜欢

头孢类大叶胸片
不同千伏的X线胸片检查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联用头孢类抗生素与利尿药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研究(1)
盲目服抗生素 谨防延误治疗
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感染患者的疗效
放射线胸片联合CT胸片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分析
虫见大叶
大叶胡枝子根皮抗炎镇痛活性部位及其机制
大叶落地生根及其盆栽技术
大叶女贞锈壁虱药物防治试验
高仟伏X线胸片和DR胸片在尘肺病影像诊断中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