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40例效果观察

2011-08-15梁春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5期
关键词:预见性下肢血栓

梁春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造成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从而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1]。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为DVT的三大常见病因[2]。临床护理以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患肢护理、抗凝溶栓治疗护理、出血护理、健康教育为主。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5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23~77岁,平均34.3岁。其中单侧下肢24例(其中左下肢18例),双下肢16例;伴高血压4例,冠心病3例,脑出血锥颅术后5例,子宫肌瘤手术后3例。本组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伴程度不同的疼痛,部分患者皮肤呈青紫色,伴皮温升高,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本组患者均经彩色超声二维声像图检查确诊。

1.2 治疗方法 参考黄春燕等[3]的方法进行,略有改动。采取以药物治疗为主,物理预防为辅。药物治疗:尿激酶25~50万U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ml,患侧肢体静脉滴注,1次/d,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6000U,2次/d,7~14 d为一个疗程;物理治疗: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以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足底按摩等为主,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凝血功能。

1.3 疗效标准 参考徐彩凤等[4]的相关标准进行,略有改动。下肢肿胀、疼痛完全消失为治愈;下肢肿胀明显消退,疼痛消失为显效;下肢肿胀、疼痛减轻为有效;下肢肿胀,疼痛未见减轻为无效。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治疗后7~14 d痊愈出院,治愈8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2例。

3 护理

3.1 预见性术前护理 一方面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具体方法如下:观察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辅助检查,了解患者疾病程度及全身基础状况,掌握患者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知晓患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状况,从而预判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及并发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家属文化程度,使患者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术前应仔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具体方法如下:准备好手术需要药物,做好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嘱患者术前禁食4 h,用卷尺对患者双下肢精确的测量并记录,并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发展进程,将本病可能的并发症及危险性、预防知识等详细告知患者,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

3.2 预见性术中护理 术中止血应彻底,避免大量使用止血药,注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出预见性护理。对于呼吸系统并发症,护理措施如下: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气道,吸痰;②监测呼吸状况,观测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口唇及四肢末梢有无发绀现象;③给予充分氧疗;④对呼吸困难者给予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⑤抗感染治疗。对于高热等并发症,护理措施如下:①入院后监测体温,3~4次/d,调节室内温度,使室内温度维持在20℃~22℃;②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③口腔护理,2次/d;④退热时大量出汗者,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被服,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对于褥疮预防,护理措施如下:①每30 min翻身1次,受压部位翻身后湿热敷,有必要时用气垫床;②保持床铺平整无渣屑,嘱患者定时清洁患者皮肤。同时配合患者术中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心理活动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心理辅导,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情绪,以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3.3 预见性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观察重点以常规心电监护、肢体皮肤颜色改变、肢体疼痛状况、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情况、下肢肿胀情况、呼吸情况、低氧血症发生情况、血小板情况、凝血时间等为主。采取预见性护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术后抬高患肢15°~30°,并按压腓肠肌,促进静脉回流,以预防高浓度、高渗透压的造影剂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注意观察局部反复穿刺,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尽量抬高患肢,需高于心脏水平,避免在腘窝处垫小枕,以防阻碍下肢静脉回流,膝关节安置于稍屈曲位,用卷尺测量下肢粗细并及时与术前或健肢比较,加强活动,鼓励患者脚踝和足趾经常活动,监测患者小腿皮肤温度、色泽、水肿及足背动脉波动情况以预防静脉壁继发性损害。术后健康教育,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以指导患者出院服药及恢复治疗为主,通过详细填写出院记录,注明每种药物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日常饮食及适量运动,以高维生素、优质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饮食为主,禁食生冷硬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支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建立医患信任,促进疾病康复。

本组患者经预见性护理后,恢复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

4 讨论

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更加责任化、系统化、规范化,更加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护士独立思维与钻研的工作能力。改变了以往患者入院后需依据医嘱用药,延误抢救时间,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可根据患者病情,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的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组在溶栓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之南,潘家绮,武永吉.协和血液病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728-732.

[2]吾甫尔,赛力克·马高维亚.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学及诊断进展. 新疆医学,2008,38(4):109-112.

[3]黄春燕,陆仁连.药物溶栓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吉林医学,2010,31(30):5449.

[4]徐彩凤,黄惠芳.经小隐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0):6.

猜你喜欢

预见性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