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医谣言辟谣,医生不应缺位

2011-08-15中国医药科学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3期
关键词:滴血辟谣卫生部

文/《中国医药科学》记者 何 晓

涉医谣言辟谣,医生不应缺位

文/《中国医药科学》记者 何 晓

12月1日是“2011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就在这个日子悄然临近的11月中旬,几天之中,很多人都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最近不要在外面吃东西,尤其是烧烤和凉拌菜,一伙感染艾滋病的新疆人,拥进全国各个城市,用自己的毒血滴到食物里。此事今天早晨已被公安部、卫生部证实,河南省已有多人被传染,看到后马上发给你关心的人,让他们小心注意!”

尽管近些年国家相关机构对于艾滋病的科普宣传已经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恐艾症”依旧盘踞在无数人的心中,阴霾般挥之不去。因此,这些谣言,在三五天之内,迅速通过手机、QQ,以及微博,蔓延开来,让那些对于艾滋病传播知识不太了解的人惶恐不安。

11月16日,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出面辟谣称:“这纯属谣言!科学证据表明,艾滋病传播有三种途径,即经血液途径、性途径和母婴途径。艾滋病病毒不能通过餐具、饮水、食品而传染。自艾滋病病毒发现以来,国内外没有一例经食品传播艾滋病病例的报告。”

当天,新疆自治区公安厅也通过官方微博“平安天山”辟谣称,未发现新疆籍艾滋病人用病血滴进食物投毒的案件,并详细说明道:“近日有部分用户通过发微博、QQ及短信等形式,称一伙新疆籍艾滋病感染者在全国部分城市用自己的血滴到食物里,有人被感染。对此,我们联合多部门进行了核查,截至目前,未发现有关艾滋病人投毒的案件。”

继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公开辟谣和新疆自治区在官方微博发布辟谣说明后,针对依然在民间持续蔓延的“新疆‘滴血食物’传播艾滋病”谣言,各地公安微博也纷纷转发,一再提醒广大网民“请勿信谣、传谣”。

实际上,类似这种所谓艾滋病人食物投毒传染艾滋病之类的信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谣言了,最为典型的,就是在2008年三四月份,蓦然而起的“吃烧烤传染艾滋病”的谣言。“最近不要吃烘烤的东西,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全国部分城市通过竹签挑破自己皮肤沾血滴入食物传染他人,请转告你关心的每个人。”这是当时的谣言“蓝本”,仔细同这次“‘滴血食物’传播艾滋病”的谣言相比,可以看出其“雷同度”有多么高。而且,当时这个“吃烧烤传染艾滋病”的谣言,蔓延速度也同样快得惊人,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广播天下。同样的,当时的辟谣方式也与这次“‘滴血食物’传播艾滋病”大同小异:由政府职能部门出面辟谣,甚至新疆自治区政府还为此召开了专门的新闻发布会。

记者通过相关途径略一查找即发现,近些年来,全国不少城市都有类似的事件和短信流传,版本虽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比如“有一群艾滋病群体,将沾有艾滋病毒的牙签,放到餐馆的牙签盒里,让用牙签的顾客遭殃”;“西瓜被人注入艾滋病血液,导致顾客中招”之类。而且,无一例外的是,这些“雷同度”极高的谣言,都曾经在民间引起过恐慌,也都很快就销声匿迹了。究其很快就销声匿迹的原因,我们在仔细审视后就会发现,这类谣言发生后,大多都有公安机关的“表态”和“处理措施”,比如非常熟悉的“警方已出面证实,一切是谣言”;“110报警台工作人员称,市民如果收到此类短信,不要转发,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将予以调查,依法追究责任人相关责任”等。

而 11月中旬逐渐蔓延开的这次“‘滴血食物’传播艾滋病”的谣言,如果说比之以前的辟谣方式有一些进步的话,那就是除了谣言“涉及地”的公安机关,辟谣的行列里多了卫生部新闻办。多家媒体的报道标题都是“卫生部紧急辟谣 ‘滴血食物’传播艾滋病系谣言”。卫生部新闻办在辟谣过程中,还顺便普及了一次艾滋病的传播知识。虽然这次“科普辟谣”简单到只有寥寥数语,但也能够让人理解:毕竟,作为卫生行业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卫生部新闻办不可能像专家做科普报告那样,去针对一条谣言而给民众上一堂详实有据的科普大课。

纵观卫生部近年来就一些涉医谣言的辟谣行为,我们不难发现,卫生部并非不重视涉医谣言的辟谣工作,比如在去年9月6日,卫生部对于“麻疹毒疫苗”的谣言,就曾经在一天之间连发六文辟谣。这充分说明,卫生部作为涉医谣言的最权威辟谣者,在一些谣言蔓延到能够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生活、抑或有可能误导很多人的时候,还是十分尽职尽责的。

然而,记者在检索涉医谣言的辟谣行为和做法时,十分遗憾地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涉医谣言流传开后,除了卫生部门之外,辟谣最“卖力气”的,一般都是公安机关。这个现象难免让人有“外行人说内行话”的感觉,因为“举报”也罢、“查处”也罢,这些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对于谣言的传播,都不能从“根子”上釜底抽薪。

于是,我们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在这些涉医谣言滋生后,大多都是公安机关在声势浩大地辟谣和“采取措施”呢?为什么即使是行业主管部门比如卫生部出面辟谣,也只是“新闻办公室”在发声呢?

实际上,对于那些缺少与谣言相关的医学知识的民众而言,在谣言满天飞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与谣言相关的医学领域的医生们的“科普辟谣”,是与谣言相关的医学专家们能利用现代发达的传播工具,通过各种传播途径,迅速与谣言“对抗”,迅速为民众释疑解惑。

遗憾的是,每次大规模的涉医谣言蔓延时,却很少能够听到这些来自专业人士的“声音”——也就是说,涉医谣言蔓延时,医生在辟谣工作中,缺位了。

截至记者动笔写这篇文章时,关于“‘滴血食物’传播艾滋病”的谣言依然在网上流传。因此,我们期待有更多相关专业的医学界专业人士加入“辟谣阵营”,早日让谣言止于“知”者。我们更期待,以后再有类似的涉医“变种谣言”出现时,第一时间在各类媒体上辟谣的,是相关专业的医学界人士,而不仅仅是公安民警和新闻工作者。

猜你喜欢

滴血辟谣卫生部
黄道培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澄清事实 明辨是非——温州新闻网辟谣举报平台建设之探索
滴血认亲
第二部
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辟谣联盟:一切谣言都是纸老虎
卫生部崔月犁部长寄语本刊
卫生部顾问钱信忠为本刊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