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使用信息技术教材的基本策略

2011-08-15包小兰

中小学电教 2011年10期
关键词:课程表光标表格

☆ 包小兰

(如东县实验小学,江苏如东 226400)

教材是由符号、信息、媒介等要素构成的,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的材料。它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教学要把教材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者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认知的学习资源。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生成,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有机整合,创设与内容相关的学科链接

信息技术教材从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到以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和探究学习的巨大飞跃,改变了过去以学科为中心,单一学习技术的倾向,坚持以主题任务为主线,强调知识的融合,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这一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离不开有机整合,这里的整合既指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间,也指信息技术课程各模块间知识与技能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信息技术教材和其它学科教材的整合,必须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将相关学科的学习任务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时创造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画图》一课中,软件的选定与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时,可以联系美术课上的剪纸——剪窗花,要学生利用“画图工具”作剪刀也来“剪”窗花。虽然不同几何形状的重叠、拼凑和增删,不一定能“剪”出很好看的窗花,但在这种独具特色,充满智慧与乐趣的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造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可以帮助他们很快地学会选定、移动、裁剪等技能并能加以应用。

二、变换方式,设置新颖有趣的活动情景

信息技术教材关注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感知和领悟,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为主的个人体验与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正是信息技术教材倡导的新教学理念,它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种问题发现式、探究式、解决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有关的信息科学的知识,探究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意义建构。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比方,一个简单的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主动思维,实现高效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成学生能积极参与、能感性体验的活动任务,让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修改文字》一课,由于本课的知识点多而复杂、且比较零散,学生对于要记的知识点往往容易混淆。为了让学生能在一堂课中高效地掌握这些知识,笔者仔细分析了教材的特点,发现文字的删除方法一般就两种:退格键和删除键。用“退格键”删除的是光标前面的文字,用“删除键”删除的是光标后面的字。可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发现,如果直接地告诉学生这两个键的区别,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容易混淆。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分清两键之间的区别,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请七位学生来表演,一位学生当光标,其他六人头戴汉字排成一排,其中五人当一句五言古诗句,另一个作为重复的汉字。让学生思考,要删除这句诗中多余的字时该怎么办?在此基础上练习把“光标”放在这位学生的后面,按退格键,删除光标前面的文字;或是把“光标”放在这位学生前面,按删除键,删除光标后面的文字;也可以拖动选中对象,直接按删除键。在学生练习中引发思考,如果把“光标”放在了特定的位置,按删除键会删除什么?按退格键会删除什么?在学生充当的“光标”、“文字”来回走动演示中,在欢笑声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分清了删除键与退格键的区别,正确率也越来越高。

三、优化组合,安排适合认知的教学内容

虽然信息技术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遵循了一定的科学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时要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动地个性化地解读教材,也可以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补充和组合,以及对教材做适当地拓展,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

例如: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五课,安排的是学习制作课程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制作课程表的过程中掌握简单表格的制作方法。但是利用计算机制作一张课程表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插入表格方法和文字输入外,还要求学生掌握添加斜线和单元格合并、行、列的选择等操作以及行高列宽调整等操作技能。知识点众多,一节课下来学生十分忙碌,还不一定能全部完成,就算能完成也只是对一个固定框架的模仿,并不能让学生对制作表格有深刻地认识。此外,学生输入汉字速度快慢不一,层次差距比较大,相当部分学生完成不了汉字的输入。所以,笔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新的设计,第一课时设计为《学作简单的表格》,重点是掌握制作简单表格的结构知识并理解表格所反映的文字,及文字转化成简单表格的意义并能操作。第二课时设计为《修饰表格》,在第二课时中再完成添加斜线、合并单元格、修饰美化表格等等操作。这样的调整与分解极大地降低了教学的难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掌握课程表的制作方法。

四、指导阅读,拓展形式多样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创造的主体,教材应是“学材”和“素材”。学生应在材料中体验、探索、思考、研究和建构。为了发挥信息技术教材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教材不同的呈现方式,根据学生的喜好加强了对学生阅读教材的指导。

1.问题引导,在操作中自觉阅读

在认识画图界面时,让学生做“魔法师”,让他们主动去阅读教材,饶有兴致地学习工具箱、颜料盒的打开关闭操作;在创作图画的时候,结合多媒体在一棵树上绘制一个苹果,然后要求学生们到书上去寻找如何把一个苹果变成满树苹果的方法,让他们在边阅读边操作的过程中强烈地认识到“复制”、“粘贴”等命令的使用,这种技能的获得是建立在通过文字的描述和实际的操作实验基础之上,比通过教师演示告诉他们理解得深刻、牢固。

2.利用帮助,在疑难处主动阅读

教材不再仅仅是文字的平面教材,而是包含多媒体在内的立体教材,它所体现的不仅是静态的信息还包含动态的可交互的信息。在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工具软件中,可以要求学生阅读软件自身的帮助功能,还可以阅读相关的学习软件和网上资源,这些资源中图像、文本、视频、声音一应俱全,又都是非线性结构,学生可对相关素材下载利用。例如:在学生学习《金山画王》软件时,就让学生阅读软件自带的FLASH教程,这个教程不仅界面新颖、声音悦耳,而且是动态的非线性结构,学生碰到不会的地方都很愿意打开这个电子教程,进入相应的链接章节进行“阅读”,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再相应开展教学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笔者观察学生阅读由计算机呈现的教材都很感兴趣,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任务,更是学习的认知工具,只要信息技术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多一点创造,多一点探索,多一点反思,就一定能真正体现教材的创意、理念,发挥教材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课程表光标表格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统计表格的要求
超萌小鹿课程表
履历表格这样填
“孔子曰”之孔子的课程表
青年课程表
黑马学院2015年下半年超级课程表
陈光标吃剩饭倒了谁的胃口
本刊表格的要求
陈光标:巴菲特先生,我要裸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