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作文教学方法微探

2011-08-15蒙花珍

中学语文 2011年24期
关键词:学案作文材料

蒙花珍

经常听到高中语文教师抱怨:当老师难,当语文老师更难;写作技巧讲了三年,学生作文改了三年,有的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停留在初中阶段。老师们困惑了:“教与不教”“改与不改”到底有没有区别?当然有区别!关键在于“如何教”和“如何改”的问题。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作文的“教”和“改”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作文的“教”

(一)积累材料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形成观点、提炼主题的依据。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仔细观察,认真阅读,勤奋思考,获取最精最足的材料,这样才能构建出一篇好文章。作文的材料来源无外乎生活和阅读,指导选材的途径也就是这两条:一是从生活中获取经验材料,二是从阅读中获取文字材料。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材料

写作永远植根于生活,离开了生活,作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写作文感到“无米之炊”,其实是对自然、对生活没有发现感悟,没有留心。寻找生活的源头,才会找到真实的活水。学生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都是第一手材料。指导学生接触现实生活,体悟现实人生,引发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情感和思考,这也是获取生活材料的重要途径。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电视新闻、报刊杂志等各类媒体和途径,时刻关心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百姓生活等动态。

2.指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取文字材料

语文教师要按照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智力、身心成长及综合素质情况,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合适的课外书籍。一般每个学期阅读十篇左右,介绍十位左右相关作家。并规定学生阅读期限,要求学生读完,写出内容简介或读后感。另外,阅读材料的积累还可以通过分任务的形式补充,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分配一两个主题的材料收集工作,从名言警句、佳词好句、典型事例、材料分析等方面摘抄。通过课外广泛的阅读,培养学生一定的文学修养,为其写作培植肥沃的土壤。

3.建立材料交流的平台

萧伯纳曾说过:“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间交流思想,那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借用萧伯纳的话,如果学生拿一个材料跟同学交流,他就获得两个材料,那么学生的视野就能大大拓宽了。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小组代表朗读材料并做简要点评,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并点评;也可以定期在学习园地张贴这些材料。

(二)阶段性的作文训练

现在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没有周密安排,布置作文随意性较大,从高一到高三训练的方法和内容差不多,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到命题作文。写作教学无序,各年级没有训练重点,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不快。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将高中三年作为时间上的点线,分段实施。第一年重在打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对随笔要求只是去写,先动起笔来。大作文先弄懂各类文体的格式要求和规范。小作文学会观察和综合。第二年重在养成习惯:对随笔要求在写了的基础上要尽量写好,趋向言之成文。大作文则要求根据格式要求不走样。小作文则是讲究自然。第三年开始寻求突破:随笔要写精,大作文要规范通畅,小作文有创新。

(三)作文片段训练

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这就是“作文片段训练”。作文片段训练,内容单一,形式灵活;耗时少,反馈快,灵活性大。它能帮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积累生活经验,丰富语言材料,掌握写作方法。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片段系列训练,并且使之成为训练系统和训练体系,学生将受益匪浅。《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个学年练笔的数量不小,如果单从大作文这种形式着手,那是很难达到要求的,倒是片断训练这种“细水长流”的形式很容易汇成“大江大河”。片段练习的训练内容十分广泛。它可以专门训练某种写作技法,如对比、象征、悬念、误会、衬托等;可以训练某种语言特色,如幽默、平实、生动等;可以训练某种作文结构特点:过渡、照应等;可以记录生活百态、社会热点动态甚至就此发表评论乃至时事评论。作文片段训练的方法不拘一格,但必须循序渐进;先进行仿写,然后生发延伸。

(四)编写作文导学案

作文导学案能让学生对作文训练的目的、要求、方法等更加明确,也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作文导学案要求简明、实用、操作性强。作文导学案的编写范围非常广,作文训练的内容基本上能编成导学案。一份导学案一般包括方法点拨、范例分析、实战演练等。导学案要在上课的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学生事先预习、思考。比如我在编写“作文材料审题立意”这一个专题,设计四个环节:1.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关键词句、以果溯因、多角度立意、辨明关系、感情倾向等。2.范例分析。课堂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具体例子,总结印证方法。3.实战演练。先列出材料,后写上“我的立意:________ 。依据:________ 。 ”4.总结规律(或收获)。

二、作文的“改

作文的批改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作文批改中恰当地运用详批、面批、点批和互批等不同形式,也可以起到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促进作文水平提高的作用。目前,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全批全改”方式,但这种方式因批改负担过重而造成反馈周期长,而且是教师“以一对百”,批语多用套话,易造成教师审美疲劳,不能多角度地指出作文中的优缺点,也不可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在教学实践中推行学生合作探究的作文评改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1.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

在学生动手评改之前,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规范的作文评改符号,以及写评语的方法,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作文作文评改可从十个方面入手: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文面是否整洁;三看有无错别字;四看有无病句;五看标点有无错误;六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七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九看表达方式是否恰当;十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形象。

2.教师作文评改示范

可以把教师精批细改和写有评语的作文印发给学生,也可以挑出具有代表性的作文用投影的形式,当面评改。

3.分组合作探究的作文评改方式

教师按写作水平高低或位置情况成立作文批改小组,一般是每五、六人为一组,并确定小组长,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评改其他同学的作文。每一个人先把五六篇作文轮流看完,针对同一篇文章,经小组讨论后,先由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提出口头评改意见,并兼纳其他组员的建议,加深学生对作文的整体评价认识,然后采用组长组织轮流执笔的方法进行评改。同时也提倡写作者进行反评、重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坚持合作探究互评作文,能够取长补短,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猜你喜欢

学案作文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乡愁导学案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