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敢问路在何方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考察

2011-08-15张洪峰

中学语文 2011年24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语文

张洪峰

唐代诗人朱庆馀快要考试的时候给时任水部郎中的张籍写了一首小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说白了,就是我这些诗写得怎么样,可不可以发表,能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是人家说得比较含蓄,“犹抱琵琶半遮面”,把自己比作刚为人妇的新妇,把张大教授比做新郎,把主考大人比作舅姑,即便是有求于人,马屁也拍得“润物细无声”。张教授虽没有在西太平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也不是微硬(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可人家到底是参加过高考,获得过当年的高科状元,毕竟不是浪得虚名,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你瞧瞧,人家师徒二人,一唱一和,堪称“拍”与“被拍”的典范。那么,今年的18道高考作文试题到底身价几何,这些命题人的辛苦杰作能不能“一曲菱歌敌万金”得到广大考生和废寝忘食的一线教师的认可呢?在一片吹嘘声中,仔细研究了这18道决定广大考生命运的试题后,不禁叫人疑问重重:作文,敢问路在何方?

在18套高考试卷中,我们先来看看5道命题作文,分别是:全国Ⅰ卷的“期待长大”、湖北卷的“旧书”、山东卷的“这世界需要你”、安徽卷的“时间在流逝”、四川卷的“总有一种期待”。因为“时间在流逝”,谁都不喜欢别人总是把自己当作小孩,尤其是现在的90后;谁都愿意在别人的心目中自己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圣人,尤其是那些“我的时间”已不够用,即将面临着退居二线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于是我们的命题人既移位思考,站在朝气蓬勃的18岁的青年的角度,高声呼喊“总有一种期待”“期待长大”,又非常谦卑的把自己比作一本“旧书”,虽已是人老珠黄,风流不再,可还要大声疾呼“这世界需要你”,真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伟志。《教育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明文规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老美一片“中国威胁论”的声中,我们就在一方面躺在老祖宗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造福全人类的四大发明的功劳簿上,一方面就去潜心研究膨化剂、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高价楼市的经济前景的氛围中,去“总有一种期待”“期待长大”“拒绝平庸”期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吗?语文教学为什么耗时长,效率低?为什么学生作文常常是无病呻吟,假大空杜而不绝?我们一味的去埋怨我们的学生是“九斤老太”,我们抱怨没有新时代的王勃、骆宾王,我们有没有去深刻的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虽然没有去阅卷,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不难想象,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说“时间在流逝”,自己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要与时俱进,总有一种期待,就是期待自己快快长大,像中国达人刘伟一样遭遇挫折而不放大痛苦,矢志不渝,发奋图强,“虽然体会不到拥抱别人的幸福感,但能够在琴声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像科学泰斗钱伟长一样“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添砖加瓦;像雷锋传人郭明义那样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这几年,国人一直在“打假”声中践行者“假打”的法则:一方面,假酒、假药、假……真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方面“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在浩浩荡荡的“打假”运动中被发扬到极致:给西洋人玩的玩具咱得认真点,别看人家是蓝眼睛,白皮肤,外貌没咱汤唯妹妹火辣漂亮,可那是纯正的贵族后裔,咱可得罪不起,不然,美钞、欧元、马克……统统的都成了一个个七彩的肥皂泡,只留下一片哈喇子;给咱自己人玩的,没事!咱中国人抗毒性强,你瞧瞧,当年小鬼子的731都没把咱怎地,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不更都是小菜一碟吗?谁再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我和他急。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天生的耐抗毒。我们的高考还在让九百多万考生继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誓把假大空话的作文坚持到底。请问尊敬的命题大人,你是一天到晚坐井观天、孤陋寡闻,还是在劈波斩浪、与时俱进啊?长此以往,一直在高级知识分子层中高呼的学术打假岂不是在刚刚起步的高中阶段就成了作文假打?

命题作文尚且如此难孚众望,材料作文的庐山面目又该如何?以全国Ⅱ卷为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姑且不说这道作文试题实质上是2002年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的翻版,纯粹是换了一个包装,自认为今年二十,明年就十八了,其实毫无新意可言。单就名义上命题者要求考生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来说,考生除了“诚信”,别无选择。语文本来是一门充满生机与活力,春意盎然、朝气蓬勃的学科,不知道何时,语文的味道却突然变了。人们虽然常说“文以载道”,可语文毕竟不等同于政治。柳永能够把情人之间的离别写得出神入化,缠绵悱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真挚的感情,多感人的画面,一千多年了,一直到今天还叫人津津乐道。可是要是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抑或绝代天娇在高考作文中毫无羞涩的大写特写自己的恋爱史,写自己与靓妹或是帅哥的离愁别绪,不用说,这家伙虽然敢做高考作文中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结果那一定是必死无疑。笔者一次偶然,却发现一个真理,一个学生交作文时误把自己的一份情书夹在作文本里,使得我有幸探知孩子的感情世界。平时畏文如虎的学生,写起情书来,却头头是道,思路清晰(为什么爱你——怎样爱你),主题突出(爱),感情真挚(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有文采(有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骈散结合,句式整齐)……高考作文不是要写800字左右吗?人家写了2000多字。高考作文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在一篇2000多字的情书里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之所以写不出好的作文,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情感和学生的生活产生了隔阂,我们的要求与学生的天性不能磨合。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多元化的生活决定了多元化的选择。西方哲学早就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种思想未必完全正确,但可以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多元世界中,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不能以我们的眼光来看孩子的世界。早恋早已是学生世界一个不争的现实,我们为什么要回避呢?社会中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成人世界把感情经营得光怪陆离,孩子们也是人,也有感情的需要,而我们的家长、教师,除了挣钱,就是孩子的成绩,动不动张口就骂,抬手就打,有几个是孩子的知心朋友?我们有理由阻止孩子的感情需要吗?我们有资格去批评孩子成长过程中被他们视为最美好的故事的吗?我们这些过来人又有几个学生时代没有对她或他产生过异样的情愫?我们为什么都成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假道学的代言人?金钱无论对小孩还是对大人,都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诱惑。无论是“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还是“把500万元留给自己”,还是“把500万元给对方”,我们怎么能够面对孩子的选择来厚此薄彼吗?一方面我们要求孩子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像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一样,言忠信,行笃敬,演绎出现代传奇;一方面我们的一些党政要员常常千方百计的把国家的财产、人民的利益变成自己的私利。虽然我们有信心来改变这个现实,而且我们正在努力着,可是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尊重孩子眼里的世界?我们还怎么能够践行《教育规划纲要》要求的“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教育理念?

你别说,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还真有点不把豆包当作干粮呢。一直站在语文教学最前沿的上海卷也没有免俗: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1991年高考作文曾经就“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两个对立的观点要求考生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发言稿,或者是议论文。上海卷大概就是极尽全力的继承了前辈们努力探索的辛勤成果,高举语文教改的旗帜,要求考生记住,一方面“近墨者黑”已经成为历史,一切都会过去,另一方面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得意还是失意,是和风细雨还是黑云压城,是山重水复还是柳暗花明,因为毕竟有过,一张涂抹过的白纸,不管涂改得如何干净,总是还有星星点点的印迹,要让考生记住: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这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比如伟大领袖毛主席当年曾经泼墨挥毫,写下了“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华丽诗篇。可是站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我们怎样辩证的分析愚公移山这个苦恼了几代人的问题?愚公是不是除了移山、搬家就别无选择?当然从低碳经济的角度考虑,愚公的最佳选择应该是立足山区,搞山区开发,比如可以建联排别墅,发展绿色农业……当年青一代的日本人正在思考着未来中日战争会从哪里、会因为什么原因而发生,他们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的时候,我们的富二代们拿了个LV只是为了上街买点菜,酒驾之后出了车祸是把人撞伤还是把人撞死,我们的道德建树是不是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更是一大难点,假大空的作文模式让多少语文教育工作者皓首穷经。多少年来,人们都在渴望着作文要回归生活,回归真情,努力寻找着作文教学瓶颈的突破口,而作为作文教学指挥棒的高考作文试题,带给人们的不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爽心悦目,不是“甲光向日金鳞开”的豪情万丈,命题思想的格式化,多元选择的标准化,辩证思维的幼稚化,使得我们不能不产生疑惑:作文,敢问路在何方?作文,叫我如何去想你?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