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语文教师怎样从主导作用方面激励学生

2011-08-15冯新元

中学语文 2011年24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

冯新元

教学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应以积极的、优胜的教学手段实施于教学,从主导作用方面去激励学生。怎样激励?途径千万条,实践中我有如下体会。

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从“实”进行激励。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有“因材施教”之说,即言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特点和不同兴趣的学生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学生对象,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性。

1.分层设疑。

“提问”分层次,区别对待,不能一概同题。比如我在教《狼》一课时,程度低的学生,只叙述情节;程度中等的学生找“狼之黠”;优等的学生答主人公是狼还是人?为什么?这样设计提问,既兼顾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又使学生充分学习,各有所事,各有所得,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了。

2.分层要求。

对学习任务,目标要求方面的要求,依程度的差异,分层次对待。以容量分,可少、中、多;以难易分,可浅显、中度、较难;以迁移能力或延伸训练分,不做、少做、全做,不强求一律完成。如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对程度低的,只要求了解概貌,能掌握字词的基本意义和消息的要求即可;中等的可涉及词语在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及消息的写法运用;程度高的,可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及当堂口头报道身边的事,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这样,学生对语文都有兴趣,还鼓励每层次向上一个层次“攀登”。这不要求每个学生把一课全部掌握的“量体裁衣”的做法深受学生欢迎。

3.发展特长。

对同一个学生来说,他的知识、能力并不完全是差的,只是发展不平衡。因此总有突出的某方面,老师要注意发现和发展。如我班一个同学各科成绩差,可他喜欢写作,文笔流畅,构思新颖,我利用这一点鼓励他,他有了自信心,写出了反映家乡变化的《水桶的故事》的好文章,并在校刊上因作为优秀作文发表了。让各层次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所长,进而扬其长,也是教学的一种成功,因这样不仅面向了全体,还可以培养、发展专长,甚至可以培养创新人才,何乐而不为呢?

二、从教师自身之“优”方面间接对学生激励。

教师的语文教学方面的各种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在各方面应是高素质的,这样,对学生的激励是巨大的。具体表现是:

1.以“范”领好头。

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要能起示范作用。要用过硬的基本功使学生愉悦,进而仿效。即有一笔好字,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一手好文章。让学生有“规”可依,有美可赏,还可以有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这样学生就可能喜爱这门课了。

2.以“新”套住学生。

教师的教学手段不应是公式化,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或改变程序。对学过的知识可不教学,如作者、字词等。分析结构视情况而定,不必每课都作,可避免重复教学。如教学《社戏》,我就没有分析结构,只扣住“看的是什么戏”,“戏好不好”,“体现在哪”,“到底有什么好”,这样牵动了全文内容,比传统的程式教学学得快,学得省时,学得明白。再重点突破精段,面点结合显效益。同时教师要根据情况灵活选用教法,每上一课换用一种新教法,争取课课不同。如这课以讲授为主,那课就以讨论为主换一课则以朗读为主……这样不落俗套,花样翻新,使学生觉得新鲜。多姿多彩的教法能激起学生不倦的兴趣。

3.以“才”征服学生。

对名篇教师能背诵着朗读、讲解,能旁征博引,举一反三,可让学生诚心钦佩你知识的过硬与渊博,进而效仿,想成为这样的人,就培养起了学生的文学兴趣。还要掌握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含体育、文艺等)这样教起说明文、议论文(含哲理散文)等会踌躇满志,游刃有余,岂不让学生甘拜下风吗?如果老师讲起话来,出口成章,文采奕奕,更能使学生感觉在读一篇优美的散文,折服中得到文学的熏陶,你无形中又成为学生文学的启蒙者与向导。可见渊博之才对学生的作用多么大。因此,作为教师应加强专才和通才的修养。

4.以“宽”的评语关爱学生。

这不仅是道德修养问题,更是语文的涵养问题。教师应以高素质的修养去对待每个学生。因为从每个人的整体看,应没有差生,要认定每个孩子是优秀的。要从全方位纵向地评价学生,找他们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孩子自信。让学生有“我能行”意识。如在教学中说:“你能做好”“你对这不容易的问题能答出,说明你能行。”这样可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切不可横向比较,以彼优点比此缺点。总之,评价不应该是消极的,否定的。评价,触及到学生的自尊、自信,不是简单的语言表现,而应是积极的丰富的激励内涵,不能妄用之。

三、从教师精心设“境”方面激励。

设“境”鼓励能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能力,爆发创造力。

1.设置“限制”机会,促人人参与学习。

目的是让学生在“限制”中锻炼和发展能力。老师设置一定善意的学习任务限制督促学生完成,如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的答疑、质疑的量化,一般不少于5次,教师逐人做好记载;每晚自习前轮流口述见闻、感想,不得少于两分钟;或轮流读报纸及其它优美文章,或进行辩论以表示自己的看法。这样可督促学生积极参与,锻炼胆识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2.设置竞争环境,激人上进。

可对手竞争,鼓励各层次程度的学生自选同等实力竞争对手,看谁的进步大。这符合实际的做法可使学生充满信心,不甘落后,争取进步。还可设置一些各类的活动竞争,如:故事会,演讲赛,明辨是非的辩论赛、对同一事物“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表述观点赛、益智赛(谜语、对联、思维体操、成语、游艺园)等,使学生多一些竞争意识,在学业和为人方面都有所获。

3.设置“愉快”环境,运用愉快教学法。

这是针对学生“学”的需要,适当引进与教材直接有关的新信息,同时,在学好教学大纲所规定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各种富有趣味的活动,如“与好书交朋友”、“3分钟小演讲比赛”,以及“语文剧场”、“访问标点符号先生”、“故事大奖赛”、“即景写作”、“即席讲话” 等,使语文教学活动在一种愉快的情绪气氛中进行。

4.设置有效的“赏”境。

得到欣赏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点,鼓励是促进他们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使学生不断地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喜悦以至成功,从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起重要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它会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发向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学习的兴趣。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