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实践为例浅析群众团体作用的发挥

2011-08-15马翠娥

中国机构编制 2011年6期
关键词:群众职业服务

马翠娥

以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实践为例浅析群众团体作用的发挥

马翠娥

群众团体是各自所联系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加强和改进群众团体工作,发挥其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和作用,对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职业教育社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基本经验

近年来,群众团体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吸引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共同奋斗,较好地发挥了自身优势和作用。

一是作为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发挥渠道畅通、联系面广的优势,认真履行建言献策职能,为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群众团体的政治优势是具有畅通的建言献策渠道,能够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群众团体还聚集了众多专家学者,可以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的研究,代表各自所联系的群众及时向党和政府提交问题准、对策实的报告或建议,协助和配合党和政府职能部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一个具有90多年历史的老团体,联系着我国众多职业教育界、民办教育界代表人士和一批专家学者。近年来,中华职业教育社发挥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优势,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职业教育法》的修改、创业教育、全球创新型经济、职业指导、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大学生就业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实地调研、举行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承担科研课题、向“两会”提交提案议案等形式,积极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为决策提供参考。

二是作为党领导的群众团体,发挥组织体系比较完善的优势,当好党的助手,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心环节就是要“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在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产品提供者方面发挥作用。群众团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拥有比较扎实的组织基础和一支宏大的工作队伍,拥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组织分布在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数量众多的基层组织联系着广大的人民群众。群众团体能够发挥自身组织体系的优势,通过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活动,如协助政府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关注弱势群体、扶贫助学等,成为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重要补充。

1994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提出了实施温暖工程公益项目的设想,即通过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指导和介绍,并把这两种手段紧密结合起来,为社会上迫切需要创造和优化就业条件的富余劳动力提供服务,帮助、指导他们就业转岗,合理开发利用人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稳定。1995年初温暖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以来,秉承“为国分忧,为民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灯亮一盏,光洒成片;不厌其小,务求其实;矢志不渝,做好做大”的宗旨。近年来,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中华职业教育社围绕“三农”问题、社会就业、扶贫开发、边疆发展等工作大局,推出了温暖工程下岗女工电脑培训班、温暖工程服务奥运中职班、贵州生活助学项目、高级护理骨干培训班、温暖工程新居民培训班、百县百万农民培训计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温暖工程新农民学习计划、百万大学生就业立交桥活动、千所学校认捐温暖工程项目、就业助学计划、同心温暖工程毕节项目、新疆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特色项目,打造出一批社会反响好、口碑佳的温暖工程品牌项目。

目前,温暖工程在全国建立基地113个,累计培训各类人员1035.3万人次,资助贫困学生53.3万多人,筹措金额4.8亿多元。中华职业教育社温暖工程的成功实施,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公益性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是社会组织承接基本公共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成功范例,也是职教社为党分忧、为民效力直接的体现。2006年,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正式将温暖工程列为统战系统为社会服务的三大项目之一,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品牌工程、亮点工程。

三是作为所联系界别群众的利益代表者,维护群众利益,参与利益协调,化解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多样化,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需要有畅通的渠道进行沟通。由于群众团体能够吸纳不同方面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是党和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能够推动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在当前社会转型中发挥着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稳定等作用。

维护职业教育与民办教育界群众权益,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重要职责。多年来中华职业教育社积极为他们鼓与呼,推动有关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帮助解决包括办学、就业、学校发展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与教育行政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机制,整合社会力量,形成维护他们权益的工作合力。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为学校排忧解难,切实为他们提供权益保障。加强引导学校正确对待利益诉求,服从大局。通过为学校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职教社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四是发挥民间组织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交往工作。

群众团体具有社会性、广泛性、活跃性、渗透性特点,它在国际交流与交往中起到独特的作用。通过与外国非政府组织进行合作等方式,开发引进和利用国外的知识、技术和资本等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群众团体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非政府组织间的活动,并代表民间力量,在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帮贫救困、生态保护等全球性事务中发挥作用。

2004年和2010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分别成为联合国公共信息部所联系的非政府组织和具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类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成员。利用这种身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多次参加联合国非正式区域网络会议、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年会,与联合国共同主办学术影响工程,代表国家向联合国赠送汉字和平立体雕像等,并积极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展示国家良好形象,成为政府对外交往的有益补充。

中华职业教育社还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不断加强与台湾职业教育界的密切交流,多次组团赴台交流考察,接待台湾参访团,举办两岸的学术研讨活动,促进两岸的沟通与联系。在做台湾青年和代表人士工作方面,先后举办了“上海夜未眠”台湾大学生参访活动、“2010寒假台湾大学生北京行研习营”、“2011台湾大学生湖北行”活动,接待了众多台湾青年学生,使来访的台湾青年学生全面而直观地了解了大陆,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二、当前影响群团作用发挥的制约性因素和主要问题

一是角色定位不清晰,作用难以充分显现。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仍承担着许多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务性工作,群众团体的许多职能难免与政府职能部门重叠和雷同。另一方面,群众团体普遍存在定性模糊、职能职责不清晰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工作抓手和工作切入点,导致很多单位实际上无事可做,无责可担;工作基本上是处于自发状态,干与不干、干得好与坏关系不大。

二是行业代表性不足,亲和力难以高度聚集。一些群众团体并不代表其所联系的界别的整体,而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力量小,覆盖面不广,所能掌握的行业信息不充分,难以发挥综合性的协调功能,既影响到自身的吸引力,也不利于实力的壮大和凝聚力的提高。在涉及到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打交道时,经常处于被敷衍应付的地位,直接影响到了工作效果。

三是组织建设滞后,妨碍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发挥。近几年,群众团体建设落后于改革发展的步伐,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群众团体缺乏应有的地位。有些单位把群众团体当作“三类科室”或“安置基地”,干部受冷落,政治待遇和工作条件得不到保障。其次,经费缺乏,工作人员数量少,工作形式单一。再次,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化、群众化工作手段运用得不够。如何根据群众团体的优势,通过一手抓政府资源,一手抓社会资源,用以破解工作难题的意识不强,如何在围绕国家工作大局中寻找工作的结合点上创新还不够。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和改进党对群众团体的领导,为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供坚强保证。各级党委、政府明确一名领导同志分管群众团体工作,定期听取群众团体工作汇报,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群众团体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通过群众团体征集所联系群众的意愿,支持他们参与相关法规、政策和制度的制定。通过加强党对群众团体的领导,强化群众团体的群众化、社会化、民主化功能,更好地了解和反映社会民众的意愿,增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是明确群众团体的职能定位,拓展工作领域,为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供广阔舞台。群众团体是协助党和政府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明确群众团体承接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具体事项,并赋予相应职责。结合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委托群众团体承接社会公共事务的办法和机制。积极扶持群众团体开展社会化服务,研究制定鼓励群众团体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激励政策。群众团体要按法律和政策规定,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创建服务品牌,提高工作水平。

三是推动群众团体改进内部运行机制,扩大覆盖面,增强代表性。群众团体参与社会管理要立足于联系群众紧密的优势并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平等沟通、协商协调、团结引导、权益维护、提供服务等途径开展工作。群众团体采取更加灵活的组织模式和用人机制,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模式,扩大社会聘用和志愿者服务范围,吸纳、整合社会资源、激发工作活力,增加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群众团体的覆盖面,从而更好地服务群众。

四是高度重视群众团体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供人才保证。群众团体要重心下移,眼睛向下,加强县、乡和“两新”组织中的群众团体组织建设,搭建管理服务的平台网络,把资源、项目向基层倾斜。把群众团体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纳入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加大与党政机关干部的双向交流力度,有计划地选调群众团体干部到党政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切实加强群众团体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加大对群众团体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通过挂职、蹲点、轮岗、交流等形式,使群众团体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增强才干。

总之,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群众团体工作,更好地发挥其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群众团体工作应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不断寻找新办法,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努力开创新局面。

(作者系中华职业教育社办公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群众职业服务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多让群众咧嘴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职业写作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