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管理创新需以管理机制改革为保障

2011-08-15

中国机构编制 2011年6期
关键词:矛盾机制信息

唐 钧 范 坤

社会管理创新需以管理机制改革为保障

唐 钧 范 坤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有效的社会管理需要以合理的机制作为保障。只有根据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才能使社会各领域、各部门和全体社会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社会才能稳定、有序地发展。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需从以下四个方面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一、完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强化社会问题的源头治理

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动、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给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活力,也带来了社会矛盾高发多发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流转、劳资关系等易引发新型矛盾纠纷。如果这些矛盾长期积聚且得不到解决,有可能转化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风险源。传统的社会问题处理,倾向于应急式、“灭火式”的管理方式,若应对不及时、应对方法不恰当,易导致更严重的社会稳定事故。因此,完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需要不断完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优化矛盾调处机制,强化问责考核机制,以达到从源头上治理社会问题的目标。

第一,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着力改善民生。利益是影响社会秩序的要素之一,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社会矛盾。完善利益协调机制,首先需要妥善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科学合理界定公共利益;其次要协调人民内部利益分配,减少各方面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例如,杭州市在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通过社会资源向民生倾斜、向最困难的群体倾斜等手段,努力让人民群众“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为预防社会矛盾、建设“幸福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优化矛盾调处机制,争创无缝式、高效调解。以“和为贵”为主旨的调解机制,多元联动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保障社会稳定。优化矛盾调处机制,首先要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大调解,形成结构良好、功能协调、程序衔接、良性循环的多元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要加强专业调处机制,针对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环保纠纷、交通事故等社会矛盾高发领域,建立专业调处机制,并实现与公安、检察、法院衔接,形成无缝联动的矛盾调处机制。例如,从2003年起,江苏省南通市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政法综治机构牵头协调、调处中心具体负责、司法部门业务指导、职能单位共同参与、社会各方整体联动的矛盾纠纷调解大格局。该调解机制融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于一体,集预防、发现、调处于一身,构建了诉调、公调、检调对接机制,建立了医患纠纷、劳资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等专业化调处机制,开启了大调解机制先河。

第三,强化考核问责机制,实施责任倒查。维护群众利益是政府工作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要求,行之有效的考核问责机制,有利于加大维护群众利益的力度,有利于巩固矛盾纠纷调处的成果。强化考核问责机制,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把“大调解”等工作纳入党政目标管理,记入领导干部政绩档案。要完善责任追究机制,把群众的认可度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结合矛盾调处发现的问题,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综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完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关口前移,以标本兼治的社会管理机制预防、化解和减少社会矛盾,为有序有效的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创新信息综合应用机制,优化基层服务与管理

城乡社区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大多数群众生活的基本依托,也是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平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层出不穷,社会管理要素日趋增多,社会治安管理难度不断增大,加上当前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呈现出精细化发展趋势,单靠传统手段已经难以实施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因此,创新信息综合应用机制,需要不断创新信息收集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反馈机制,为基层社会服务与管理提供保障。

第一,创新信息收集机制,了解民情需求。社会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了解社会民情,加强信息的收集,在第一时间有效地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需要划分信息收集单元,以社区或者社区网格为单位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使社会管理由区县、街道延伸到社区、网格、家庭甚至个人,有利于细化民情信息,提高信息传递效率。要落实信息收集人员,配备专人开展信息采集工作,有利于实时、主动地发现社会管理问题,提高信息质量。例如,北京市东城区自2010年底开始实施新的“网格化”社会管理,引入先进的通信技术,构建了一个“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格)、“中间有网”(互联网)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据东城区政府不完全统计,2010年12月到2011年3月,东城区三个试点街道通过“网格”收集社情民意信息8400多条,化解矛盾纷争630余起,排除隐患800余起,为民服务做实事6700余件。

第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掌握社会动态。全面、完整、动态的社会信息决定着社会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联通共享的信息机制,有助于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需要明确信息源,科学确立信息分类标准,统一信息口径。要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各部门信息对接,动态更新。深圳市通过居住证“1+3+N”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了人口信息联网共享,系统掌握了居住、就业、社保、计生、教育等38项基础信息,形成了“三合一”闭环式管理机制,有效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

第三,健全信息反馈机制,优化基层服务。准确、全面的社会管理信息通过及时、高效的反馈渠道传递到公民,有利于提高基层社会服务水平。首先,建立全面、准确的生活服务信息反馈机制,方便公民时时查询,有利于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其次,通过网络政务系统、自助行政服务系统,方便政务办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广西自治区百色市在农村社会管理“农事村办”建设的基础上,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平台,实现各乡镇“农事村办”服务中心、村服务站实现网络联接,“农事村办”服务站点工作人员可通过网络逐级上报申请办理,外出务工的人员同样也可以通过网络申请异地办理相关事项,提高了农村社会服务质量。

综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创新信息管理机制,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系统,把社会矛盾尽可能地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健全社会协同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社会管理功能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分化,社会利益多元,社会问题复杂,社会管理的任务繁重,单靠政府的力量难以覆盖所有的社会管理领域。而社会管理的主体除了党委和政府外,社会组织也是重要的主体,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力量与重要依托。社会组织是公民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自我组织形式,能够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群体行为和提供社会服务;社会工作者具有立足一线、直接联系群众,特别是直接帮助弱势群体的优势。因此,健全社会协同机制,需要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的发展机制、参与机制和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社会管理功能。

第一,完善社会组织发展机制,促进社会组织成长。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职责明确的社会组织发展机制有利于社会组织的成长,有助于加强社会管理能力。首先,要完善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支持机制,明确社会组织的职能定位、政策支持等,为社会组织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其次,要完善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建立登记管理、备案管理和分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为社会组织成长留下活动空间。其三,要完善社会组织的竞争机制,鼓励并引导同类社会组织良性竞争,刺激社会组织良性发展。例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通过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搭建孵化平台、设立扶持资金等举措,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并探索实行社会组织备案制度,形成民主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社会组织运行模式。

第二,建立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发挥社会组织优势。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具有组织引领、协调整合、示范带动和排忧解难的功能,创新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可充分发挥其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首先,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协商机制,发挥社会组织的反应利益诉求、规范社会行为的优势。例如,深圳市桃源居社区在实践中摸索建立了“六方联席会议”机制,通过一个由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社区公益中心和物业公司等六方的负责人,及社区党员代表、社区居民积极分子代表共同参与的“六方联席会议”,社区服务架构与社区治理结构统一起来,各方力量分工协作,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治理效率。其次,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合作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的优势。深圳桃源街道通过在工业园区设立“和谐企业工作室”,协同企业工会组织、园区物业共同解决园区及企业、员工面对的各种纠纷和矛盾,推动了和谐企业建设。第三,建立社会服务购买机制,发挥社会组织专业化的优势,使公共服务走上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运作,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投资,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第三,健全社会组织监管机制,防范弊端和问题。社会组织内部治理不善、管理松弛等因素,会严重影响社会管理的成效,因此,需要健全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发展。要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内部管理机制,优化治理结构,提高自律性。建立社会组织信息公开机制,使之接受社会监督,加大失信惩罚。完善社会组织退出机制,维护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秩序。

综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需要健全社会协同机制,凝聚多方力量管理社会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调解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四、畅通民情沟通机制,保障公民参与和科学决策

传统的民情沟通、利益表达渠道主要包括人民代表、政治协商、信访制度、大众传媒等方式。这些利益表达渠道对于社情民意的沟通和社会利益的表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各种新兴媒体的发展,需要从拓展民意表达渠道、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入手,畅通民情沟通机制。

第一,建立民意表达综合机制,重视社会互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情民意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渠道选择,政府热线、网络论坛等高速的、即时回应的民意表达方式有利于政府与社会互动,增强政府社会管理政策的实效性。建立民意表达综合机制,需要保证沟通渠道的即时性,以最短的时间回应公民民意诉求,取得社会信任。要建立媒体联动机制,综合运用传统媒介、网络等媒体进行追踪报道,扩大社会互动成效。例如,广东省惠州市在网络问政探索中,通过建立领导用网机制、四个平台互动机制和媒体联动机制,做到主动问政、便捷问政、有效问政、明白问政。

第二,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善用新媒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应用的拓展冲击着政府信息公开,也会变革政府社会管理方式。善用互联网论坛、博客、微博、手机等新媒体,有利于政府社会管理权威性,增强社会管理手段的有效性。在突发事件中,新媒体对政府信息发布的作用尤为明显。例如,汶川大地震后20多分钟左右,有关震情的权威发布便在政府网站出现。此后,更是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24小时不间断滚动地直播灾情、实时更新伤亡数字,让公众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知情权。

第三,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以广泛的公民参与推动科学决策。在拓展民意表达渠道、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的基础上进行舆情研判,可为重大社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规避社会管理政策的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例如,黄山市徽州区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和政策出台、重大项目实施的刚性前置程序,促进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2010年在“拆违控违”和招商引资工作中,通过风险评估,实现了集中拆违“零冲突、零事故、零强拆”;谢绝了33个总投资额达22亿元的污染项目。

综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畅通民情沟通机制,结合多种信息手段,拓展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扩大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程度,优化政府信息发布方式,强化社会舆情研判,维护社会稳定。

面对当前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受到多重挑战,迫切需要改革创新。这就要求不断完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从源头治理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创新信息综合应用机制,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基层服务与管理;不断健全社会协同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补充社会管理力量;不断畅通民情沟通机制,扩大公民参与,推动科学决策。通过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管理机制,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本论文系科技部国家软科学项目“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0GXS1B025)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矛盾机制信息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订阅信息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展会信息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