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行的动力

2011-08-15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信念建设

雷 芸

(曲靖高等医学专科学校 思政部,云南 曲靖 655000)

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行的动力

雷 芸

(曲靖高等医学专科学校 思政部,云南 曲靖 655000)

今年是建党90周年。过去的90年中,中国经历了艰难探索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时期、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每个时期都面临着不同的任务和困难,但我们党都靠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一步步走向辉煌,迎来了今天这个崭新的时代。信念就是力量,就是前行的动力。共产党人要用坚定的信念引领自己的行动。

中国共产党;信念;革命;建设;动力

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观点、原则和理想所形成的内心的真挚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是希望的升华。目标的达成靠信念。信念是蕴藏在心中的火种,总是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点燃人生的火炬,为你照亮前进的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它是灵魂、支柱,有了它,才能一步步走向胜利。回顾我们党走过的90年历史,每个困难的克服,每个胜利的取得,无不靠有坚定的信念作支撑的。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民族独立,振兴中国,解放广大民众

1、勇挑历史重担,为信念而生的政党。20世纪前20年的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苦难深重的国家,列强铁蹄犯境,抢占土地,掠夺资源,役使百姓;政府腐朽愚昧,割地求和,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民众听人驱使、任人宰割,过的是囚徒、牛马般的生活。有识之士纷纷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拯救国家,救民于水火。走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道路的戊戌变法被清顽固派残酷地镇压了,意图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虽结束清王朝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果实被封建军阀所窃,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残酷的革命实践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组建了自己的军队,红军从无到有;在广阔的农村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从一块到十几块;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的革命道路,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进行艰辛探索。

2、长征是一次信念之旅。长征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后,为了保持革命力量,中共中央被迫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长征的队伍是一支年青的队伍,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4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几十万人跋山涉水,死里求生,身陷绝境而最后绝地重生,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的战斗;跨越15个省份,转战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还大,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究竟是什么激励着红军官兵走完漫漫征途,创造出举世震惊的壮举?是信念,走向理想永不磨灭的信念。长征队伍是由两个奇特的人群组成:一部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文化政治精英,另一部分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目不识丁的贫苦百姓,这两部分的奇特结合主要和信仰有关。政治精英们学贯中西,深谙马列主义理论却很少对身边的战士讲那高深的道理,他们深深知道,中国这块土地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两字——平等,他们用行动感染影响不识字的红军战士。那些穷苦百姓,看惯了贪官污吏,劣绅恶霸,可跟上了这支队伍,从领袖到高级将领和自己吃一样的菜根,穿同样的衣服,甚至死的姿势都一样,生下来可能连人都不是的他们突然觉得自己是人了。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大家坚信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一定能得到解放,这条路的尽头就是穷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中国。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将坚守的信念根植于心田,也迸发出了无穷的力量。两年后长征胜利完成了,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革命圣地延安,理想信念的播撒地。延安这块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自从中国共产党从南方转移到这里,它就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宝库和信念的来源地。中国共产党带领红军战士打土豪,分田地,白天战斗,晚上生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自己的行动与广大人民谋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延安所散发的精神气息仿佛一块磁石,吸引着每一个有理想的中国人,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中间分子,都纷纷站到它的旗帜下面来,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走向解放、独立的坚强的政治力量。在这里,我们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及时总结革命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也是革命和后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改天换地信念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然而,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提出了反帝反封建这个任务就等于真正懂得什么叫反帝反封建了吗?不!因为制定和执行反帝反封建的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是很不容易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共产党经历了北伐的胜利和失败,也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特别是经历了抗战的考验,经过对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理论的慨括,才逐步明白如何反帝反封建,依靠什么力量,团结什么力量,打击什么力量,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渐成熟,最终上升为理论,每次探索都伴随着牺牲。有了科学的理论作指导,这支革命的队伍变得有力而强大。在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走一条全民族抗战的路线,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终于取得了反帝斗争的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为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统一的新中国的解放战争中,付出巨大的牺牲,走一条人民战争的路线,战胜了军力、物力、财力强于自己数倍的国民党,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建立了新中国,改换了人间。

事非经过不知难,其中的艰辛只有亲历者知道!土地革命时期,八年多的抗战,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战士付出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生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有时很难理解当时的他们:看着自己的同志成片地牺牲还不惜命地往前冲?当你细细翻看、仔细咀嚼那段历史,很快就明白,是信念——为了自己和更多的人有饭吃有衣穿,不受欺压、平等地活着,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的信念的迸发出的力量。人类大同的思想、平等的理念和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力量是惊人的。共产党高级将领、参与重庆谈判的王若飞在坐了国民党三年的黑牢,押赴刑场的时候,泰然自若,视死如归,他说:“为真理和人民而死,死也值得!”,这正是当时很多共产党人真实的心理写照。正是有了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这一正义而坚强的信念,共产党出色完成了历史重任,被历史和人民选择为新中国的执政党。

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新中国诞生的过程是一段波浪壮阔而又充满艰辛的历史,然而,建设新中国同样艰巨,可有了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的坚定信念,一切似乎“容易”了很多。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冷战格局下诞生的新中国,顶住了来自资本主义阵营的压力,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治愈了旧中国无法医治的顽症;用了三年的时间使国民经济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同时,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在进行。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工程开工上马,新的项目落成生产,汽车、造船、飞机制造业,相继建成投产。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新民主主义国家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过渡;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在1970年升空。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新中国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千百万新中国建设者们的热情来自哪里?当时一位炼钢工人的话,透露了答案:“给自己干活,难道还要偷懒吗?”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翻身做主人的人民的巨大建设热情和创造力,源于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实现人民幸福的信念激发出的力量。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党也有失误、挫折。“大跃进”、“文化革命”,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文革结束时,中国百姓的生活几乎没有得到改善,又回到了10年前的水平,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当时中国大陆周围出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亚洲四小龙,美日等发达国家正谋求用高科技发展经济。中国将如何选择前进的方向?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三次复出年逾七旬的邓小平带领党审时度势,果断停止错误做法,重新确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是果敢而正确的选择,需要勇气、智慧,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人们负责任的态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进行,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城市改单一公有制经济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变流通体制、增强了企业活力;对外则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开阔了人们视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走出一条依法治国的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们对文化多样性需求……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新的生活方式开始进入普通中国人的家庭,人民思想空前活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新的观念,创业成为热潮,非农产业、个体私营企业异军突起,股票、债券也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走一条自己的路,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追求,在改革开放的尝试与探索中,“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命题,不仅被提出而且成为全党的共识,逐渐完善并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向我们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为全党全国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擘画了建设的蓝图,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使我们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之路走得更加坚定有力。

20世纪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信息革命已全面来临,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提速,新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带领着改革开放的中国顶住了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的巨大压力迈向新世纪。十多年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带来了全方位的变化。中国的出口呈现高速增长,“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世界,一批大型跨国公司逐渐成为来华投资新主角,在经济体制转型中,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强化企业管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变得自信和从容了,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且已越来越多地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个体私营企业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不仅总结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而且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新世纪的晨光中,中华民族燃烧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复兴之梦,获得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目标。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以民富国强的信念凝聚力量,以幸福的生活催生希望,中国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随着新的世纪的到来,中国迎来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激励着走在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每一位中国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党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深入分析新世纪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解决了新世纪我们国家如何发展、怎样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来享受的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在十一五规划里,出现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提法,譬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公平”、“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特别要注意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从这些字眼和提法中,人们不难看出一个重要的信息:我国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有重大发展,改革发展的政策和价值取向发生变化,追求共同富裕,实现科学发展,成为党执政治国的根本理念和方略。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人们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综合国力大为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面落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

今天,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接点,改革开放的关键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间期,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让我们面临更复杂的局面。如何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谋求现代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现代化建设的连续性?如何在提高效益的同时,更多地满足人民对公平正义日益高涨的需求?如何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经济起飞的同时,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从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里,我们高兴地看到了政府实现协调发展,缩小差距,富民增收,改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信心和决心。战鼓已经擂响,建设新型现代化国家的战舰已经起航。实现国家全面小康,我们有了一定基础,但也要清醒的看到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仍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实现13亿人口大国居民的增收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在人们思想日趋多元、多变、多样,国外各种社会思潮大量涌入,各种社会思潮错综复杂、相互交织,西方发达国家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诸如此类的困难还很多,这更需要我们坚定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指南,认真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让老百姓富起来。国富了民才能富,民富了国才能强,只有建立在普遍民富基础上的强大,才是根本性的强大。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到本世纪中叶一定能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民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D261.1

A

1671-2994(2011)03-0020-04

2011-04-05

雷 芸(1972- ),女,云南曲靖人,曲靖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思想政治。

责任编辑:刘建文

猜你喜欢

信念建设
有一种信念,叫“中国红”
为了信念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发光的信念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信念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