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年党的思想建设:内容、原则与路径的定型化

2011-08-15张书林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党员群众

张书林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山东 济南 250021)

90年党的思想建设:内容、原则与路径的定型化

张书林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山东 济南 250021)

建党90年来,党的思想建设的内容、原则、路径都已经初步成型。90年来思想建设的探索,建构了包括党的指导思想建设、思想路线建设、理想信念建设、执政理念建设在内的内容体系;确立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的原则要求;探索形成了包括学习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集中思想教育活动、抓好思想灌输和宣传鼓动工作等在内的推进思想建设的方法路径。

90年;党的思想建设;内容;原则;路径;定型化

今年是建党90周年。这90年在党的历史上显然是一段不平凡、不平淡、不平静的历史,在无比严峻、艰险、困顿的残酷环境中,党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千方百计地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事业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同时,党的自身各项建设也有条不紊、顺序规范地展开,并以所取得的成绩从不同侧面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面提升。在党的自身各项建设中,首要的、基础性的是党的思想建设。而对建党90年来形成的思想建设的内容体系、原则要求与基本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是从宏观上把握90年来党的思想建设的理性之路。

一、90年党的思想建设:内容的定型化

所谓党的思想建设,就是指党所坚持和信奉的一套具有强大的解释功能、相对稳定又具有发展潜力,理论逻辑上说得通又能够指导解决实践问题,保持相对纯洁又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为全体党员群众所认同又不为某些个人所操纵的党的思想理论体系、观念理念体系、价值取向体系的综合性建设过程。经过90年的探索,包括党的指导思想建设、思想路线建设、理想信念建设、执政理念建设在内的党的思想建设的内容体系已经形成,并初步完成了定型化过程。

2、党的思想路线建设。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思想建设的灵魂和精髓。党章指出: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四项基本要求,其中的第二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就明确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强党的思想路线建设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总要求。

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剖开来看,就是:毛泽东提出了实事求是、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江泽民提出了与时俱进。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解释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批驳“两个凡是”、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反对思想僵化的基础上,邓小平将解放思想与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还特别强调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性,他的名言是:“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②不能做到解放思想就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不能做到实事求是也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因为“解放思想必须真正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政治词汇,与时俱进是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提出这个词汇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迅速变换的政治形势对党的思想路线新的拓展和完善,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所谓与时俱进,就是江泽民指出的:“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3、党的理想信念建设。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对理想信念的坚贞不渝是党的强大政治优势。因此,加强理想信念建设、对党员群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内容。90年来,在加强党的理想信念建设方面逐渐形成了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把做好阶段性工作与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就当前来说,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共同理想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第二,将实现理想的过程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而不是让人们饿着肚子在那里“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让人民群众从坚定理想信念中得到需要满足,增强对理想信念的认同感和热爱感。罗伯特·米歇尔斯指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靠理想主义并不足以使他恪尽职守。人的热情并非可以长期储藏的物品。那些为了某种伟大信念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或许可以坚持几分钟,甚至几个月,但要让他们为同一信念始终不渝,常常是不可能的,即便这种信念并不需要他个人做出多大的贡献。甘愿自我牺牲如同一枚质地上乘的金币,它可以在一瞬间被花的一干二净,而如果我们将其化整为零,则会在不知不觉之间被花掉。所以即使在劳工运动中,领袖们不仅需要得到同志们的爱戴,获得良心上的满足感,而且需要不时地给予物质上的回报。”③第三,将实现理想的过程与党员群众内心和谐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理想的过程也是一个内心认同的过程,是一个达到自己的行为与内心相一致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内心和谐的过程。所以,党的理想信念建设中必须突出党员群众内心和谐的构建。这正如罗伯特·米歇尔斯所说:“一个人的生活往往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他的个人物质需求与那些将他个人和某一特定阶级或等级联系起来的利益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另一方面,在阶级利益之外以及社会斗争的外围,往往存在某些趋向,它可能在个人的内心深处激起某种足以将他拽出经济考量的热情,将他吸引到某种理想主义的阳光雨露之中,使他的行为与自己的本心相一致”。④

4、党的执政理念建设。执政理念是党1949年取得执政地位后,围绕执政目标所确立的基本理论原则和行为准则,是党对执政活动的理性认识,是党执政的宗旨所在和价值取向。任何一个现代政党都必须有自己的执政理念,这是执政党的执政宗旨和目标是否明确的前提条件,也是执政党争取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首要标准,因为人民总是习惯于首先以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作为判断其优劣的主要依据。自1949年执政以来,我们党立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执政理念的基本内核不变的情况下,对党的执政理念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基本上形成了以执政兴国的科学发展理念、依法治国的治国理政理念、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理念、求真务实的实干理念、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为基础和架构的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体系。党成立90年来,从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到邓小平提出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执政理念,到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特别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执政理念,再到胡锦涛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我们可以看出:党的执政理念的表达形式虽然在变,但其中所蕴涵的“为谁执政”的根本价值取向问题始终没有改变。

二、90年党的思想建设:原则的定型化

90年来在加强思想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逐步确立定型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的“四个结合”的原则要求。以此为基础,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真正为党员、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1、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又要敢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也就是说,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科学态度是: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结合实际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⑤从毛泽东开始,我们党就坚决反对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本本化的倾向。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就集中批驳了只顾教条化、本本化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不注重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回顾过去,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处在不停的变动中,所以,马克思主义必定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又必须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归结到一点上,就是要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即“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⑥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理论。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邓小平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异议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⑦因此,必须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看我们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键是看是否能运用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推进党的事业发展,能够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的实际问题越多,就表明马克思主义运用得越好。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第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这就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即“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是没有意义的;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也是没有出路的。

3、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就涉及到一个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这些来自外国的思想理论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早在1938年9月,我们党就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强调了要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问题,它使我们深入思考:究竟是应该从本本出发,还是着眼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必须切记:“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⑧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我们党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注重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党形成了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今后党的理论发展和创新中,毫无疑问,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仍将继续成为我们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

在大学生四年的钢琴学习中,能够学到非常多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如何运用到钢琴教学中,是现如今许多大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四年所学的钢琴知识,包括弹奏技巧、演奏方式、基本功训练等多种,如若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在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展示出来并能够得以运用,那这名学生将会是一位很好的的钢琴教师。但相反,现在多数大学生并不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钢琴教学之中。因此,提高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并将以转化运用到教学中,是现在多数学习钢琴的大学生应解决的问题。

4、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在其价值功能上体现改造党员群众的主观世界与改造其客观世界相结合。通过思想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党员群众认识到自己的思想错误和思想差距,自觉克服头脑中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不符合和不适应“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向党的正确思想看齐,从而达到改造主观世界的效果。从价值论上讲,改造主观世界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三、90年党的思想建设:路径的定型化

90年来在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特别注重对路径的尝试、纠错、优化、完善和创新,从更好地实现思想建设的使命任务、达到的预定目标入手,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定型化了推进思想建设的一整套方法路径。

1、学习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深入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发展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所以,在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更要致力于发展创新这一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年轻的、发展着的理论体系。它不仅包含了党执政后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已经成型的指导思想,而且也应该可以包括继科学发展观之后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创立的新的指导思想和重大理论。我们知道: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始终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显然,着力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的核心就是要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开展集中思想教育活动。开展党的集中思想教育活动,以此统一党员群众的思想是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路径。党的集中思想教育活动的原始形式是延安整风运动模式。整风运动就是在全党开展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让党员和干部在运动中通过开展深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党内思想教育形式。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针对党内业已存在并且根深蒂固的王明错误思想,为进一步统一党内思想,保持全党的意志统一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创造了在全党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整风形式,并形成了正确的解决党内矛盾的方针和方法。通过延安整风的集中思想教育,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使全党在党的七大上达到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新的思想统一。这就充分证明了延安整风运动的党内集中思想教育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新型的党内集中思想教育活动,其核心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群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抓好思想灌输和宣传鼓动工作。通过有效的宣传鼓动和持续的思想灌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是一个从列宁时代就被证明的好方法。列宁在1902年写的《怎么办?》一书中提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灌输论”思想。他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⑨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强调灌输,90年来一直将灌输视为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抓手。毛泽东主张的首先在思想上建党,其方法途径就是将无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灌输到党员群众和军队中去。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也都非常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灌输给党员群众,教育党员群众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克服自己头脑中过时的东西、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以达到改造思想世界,在政治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目的。当然,做好党的思想理论灌输自然离不开党的宣传鼓动。罗伯特·米歇尔斯指出:“宣传鼓动的目的就在于动摇对手的自信心,并使他们相信我们的主张要比他们的立场更高一筹”。⑩有效的宣传鼓动,能保证灌输的最终效果,是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方法。90年来党确立搞好宣传鼓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党的宣传工作“姓党名宣传”,在宣传上不能出现同党的要求不一致、相矛盾、相抵触的噪音、杂音。宣传工作要当好党的喉舌,按照党的要求和规范进行宣传,从实质上明晰“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4、做好思想政治工作。90年来党的思想建设的实践证明:对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和法宝,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因为对党员群众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揭开其思想疙瘩,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切实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去克服自己头脑中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增强抵制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一切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90年来形成的做好党员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切实把握的着力点包括:第一,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把好党员群众的思想脉搏。只有摸清了党员群众真正的思想认识状况,找准他们思想上出现问题的根源,做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第二,把握心理活动和思想认识规律,深入党员群众中,寻找政治思想教育的“共鸣点”。第三,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寓教于乐。思想政治工作要坚决摒弃带有强迫命令性质的工作方法,注重创新宣传工具、宣传手段、宣传方法和宣传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群众喜闻乐见、感兴趣的形式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灌输进党员群众的思想和头脑中去,使党员群众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思想改造,提升思想认识。

5、贯彻“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90年来,我们党从思想建设任务要求的繁重复杂性入手,特别强调思想建设要向前推进必须贯彻“重在建设”的方针。90年来的经验表明,贯彻重在建设的方针:就要着眼于把“建设”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之以恒地落实党的思想的建设的各项要求,并抓出成效;就要切实抓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增强全党同志学习贯彻这一理论体系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就要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就是要正确地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不断克服党内的错误思想,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性、观念上的先进性、理念上的科学性;就要从中西文化中吸收一切被实践证明优秀文明的成果,使党的思想建设真正具有包容性和世界眼光等。

6、着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基于党在思想建设中的主导性地位,在90年的探索中总结形成的推进思想建设的重要抓手就是: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求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以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努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重点是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历史,同时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的知识。为了保证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干部队伍、学习型党员队伍建设取得实际成效,各级党委应该自觉加强对理论学习的指导和服务,加强理论宣讲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切实发挥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国民教育体系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把干部的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和考量标准。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②⑦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4、114 页。

③④⑩(德)罗伯特·米歇尔斯著,任军锋等译:《寡头统治铁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第 111、207-208、207 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

⑥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37页。

⑧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页。

⑨《列宁全集》,第2版,第6卷,第29页。

D23

A

1671-2994(2011)03-0005-05

2011-04-03

张书林(1974- ),男,山东冠县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刘建文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党员群众
我是党员向我看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