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大规模奶牛养殖园区(场)项目思考

2011-08-15王秀清宁夏银川金凤区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中国乳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奶牛场入园奶业

文 / 王秀清 韦 人 宁夏银川金凤区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之后,经过奶业产业链中各部分的共同努力,我国奶业逐渐回暖,且再次步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众所周知,奶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因此,各级政府积极推广奶牛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方式,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园区(场)的建设给予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扶持。然而奶牛养殖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基础薄弱,起点较低,盲目发展,有很多不理性的成分。一旦规模超出了界限,饲草料供应、奶牛的疫病防控、奶牛福利等就会出现问题,导致奶牛生产指标降低。因此,就目前我国的国情分析,应当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而不宜盲目地建设超大规模奶牛养殖园区(场)。

1 超大规模奶牛养殖园区(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科学论证

大部分超大规模奶牛养殖园区(场)在建设的期初,缺少合理规划,没有征求土地、畜牧、兽医、环保、建筑和乡村等相关部门及专家的意见,对奶牛饲养、奶牛防疫、饲草料供应、奶牛来源、生乳交售等相关事项,缺少充分的考虑,匆忙决策上马。个别养殖场是在开始建设后,才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专家只能在奶牛的疾病防治、饲草料供应、奶牛场的布局、奶牛场的绿化、粪污处理、生态环境以及奶牛场建设的各项配套措施方面提出一些亡羊补牢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1.2 疾病监控及防疫体系不健全,存在爆发大规模传染病的隐患

部分奶牛养殖园区(场)建成后,内部缺乏科学管理的问题凸显,极不利于小区养殖的良性发展,甚至留下疫情隐患。园区(场)内各规模养殖场各自为政,进行防疫和消毒,并且存在养殖户不按程序免疫和消毒的情况。再加上疾病监控及防疫体系不到位,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极易形成大规模的爆发,使奶农(户)遭受巨大损失。

1.3 饲草料供应紧缺,奶牛养殖成本增加

目前,有部分3 万~5 万头的超大型规模奶牛养殖园区(场)在某一个乡镇建成后,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的奶牛园区(场),就会出现饲草料来源匮乏的问题,特别是粗饲料问题更加严重。另外,当奶农(户)到园区(场)进行集中饲养后,青贮玉米、牧草需求量加大,牧草和土地及农副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青粗饲料等价格相对提高,且会出现供应紧张。即使制定优惠政策,动员周边县区农民种植玉米和牧草,但运输成本以及运输机械的投入,也会造成养殖成本的增加。

1.4 奶牛来源不足

超大型规模奶牛养殖园区(场)建成后,大部分奶农(户)没有奶牛,另外少部分养殖户的奶牛数量也不多,这就需要补充大量奶牛。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奶业,高产奶牛成为了抢手货。因此,在园区(场)建设前应要提前考虑奶牛的来源问题。

1.5 资金短缺

建设一个300~500 头的规模养殖场,基本建设需要投入500 万元以上。目前银行贷款难,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制约小区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

2 对策和建议

2.1 养殖园区(场)建设要有整体规划,必须进行科学论证

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全面综合考虑当地的地理特点,对养殖小区用地、供电、供水、交通、防疫、物质供应、生产布局、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乳品企业加工能力等进行统一规划。在建设奶牛园区(场)前,要对园区(场)的选址、建设规模、畜舍建设标准、生产区和管理区的布局等进行多方面考察,邀请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反复的科学论证,为园区(场)建设作出整体规划;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切忌搞花架子,更不能搞政绩工程。要优先考虑让由于城市扩张以及城市水源搬迁的牛场进入园区(场)。要想促进奶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就必须保证奶牛养殖园区(场)及规模奶牛场考虑成熟一个,再建设一个。对于因水源地搬迁的奶牛场,在土地置换、拆迁补贴等方面要给以最大的优惠政策,所有养殖奶牛必须搬迁到新的园区(场)或场区。要对原有牛场进行复垦,绝不允许以搬迁牛场为名进行各种圈地行为。

2.2 适度规模,合理布局

在规模奶牛园区(场)的建设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宜场则场、宜区则区”的原则,鼓励龙头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和个人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工作。对有一定资金和奶牛的养殖户应提倡其独立办场,发展适度规模。对于超大规模奶牛养殖园区(场)的建设要慎之又慎。无论是规模奶牛场还是奶牛养殖园区(场),养殖规模应控制在500~1000 头为宜。

奶牛养殖园区(场)的占地应按照我国政府的规定,其用地标准包括全部建筑物和运动场,即每100 头奶牛用地面积20000 m2。占地面积还可通过建筑系数(场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占全场土地面积的百分数)粗略估算,一般奶牛园区(场)的建筑系数为15%~25%。园区(场)牛舍所需面积,应按奶牛散养时成年奶牛每头占舍内5~6 m2计算。运动场面积一般按每头奶牛所占舍内平均面积的2~3 倍估算。一般情况下,成年奶牛每头占地20~25 m2,育成牛每头为10~20 m2,犊牛每头为5~10 m2。

2.3 实行奶牛入园(场)准入制

近年来,随着奶业的快速发展,人畜共患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逐年增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新建奶牛规模养殖园区(场)应严格实行奶牛准入制。对入园(场)的奶牛,农牧部门按照规程进行严格地检疫和检测,“两病”检疫阴性的奶牛发放检疫合格证后,才准许入园(场)饲养。

2.4 严格按设计规划实施,杜绝滥搭和滥建

进入园区(场)的奶牛户,严格按照农牧部门提供的设计方案施工,各家各户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建设,不能随意破坏公共设施,私自更改图纸,杜绝滥搭、滥建的行为。

2.5 杜绝空圈现象

建设园区(场)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但是有部分企业不是为养牛而来。他们一方面为了圈地,另一方面为了争取资金补贴。这种行为致使有些园区(场)奶牛存栏率极低,甚至存在有“区”无牛的现象,造成大量土地和房舍闲置。对于入园企业,政府应规定其引入奶牛的期限,对于到期没有进牛,或者数量偏低的收回其土地使用权。

2.6 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对于西部地区要从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考虑,特别是建设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的园区(场),要从生态治理方面合理规划。可以考虑在适度发展规模化和园区(场)养殖的同时,把园区(场)建设成为集沙漠治理、防风林、经果林、设施温棚花卉蔬菜、退耕还林、封育禁牧、奶牛养殖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园区(场)。

2.7 加强入园企业及养殖户的培训工作

农牧部门要加强入园企业及养殖户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园区(场)业主、管理人员、饲养人员和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法律等相关业务的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乳制品卫生质量安全为中心,强培训、抓管理、促规范,全面推行奶牛健康养殖,确保奶业平稳发展。

2.8 扩宽融资渠道,保证资金扶持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园区(场)基础设施的投入,保证水、电、路、污水处理、沼气池等公共基础建设按期完工。还应制定相关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建立奶业发展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引导外资和国内民间资金进入奶业,形成国有、集体、个人、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形式的乳品企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加大对奶业的信贷支持,扩大信贷范围和金额,延长还款年限。

猜你喜欢

奶牛场入园奶业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孩子入园焦虑,家长莫要恐慌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
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
2013年全国16 省(区、市)规模奶牛场卫生保健与疫病防制状况调查报告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
2012年上海市规模奶牛场生产管理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