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2011-08-15范钦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年8期
关键词:孔法胆囊炎胆囊

范钦忠

(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新安 471800)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和金标准[1],通常采用四孔或三孔。我们于2010年3~6月利用普通腹腔镜器械完成二孔法LC 126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男37例,女89例。年龄22~67岁,平均42岁。体检发现无症状胆囊结石1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16例,以食欲减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42例,右上腹痛反复发作54例(包括急性发作4例),急性发作7例。病程1 d~4年。73例有右上腹压痛。B超提示胆囊结石3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22例,胆囊炎伴结石65例。化验除9例血白细胞升高[(10.1~17.2)×109/L]、4例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46~72 U/L)外,其他正常。术前诊断胆囊结石3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22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58例(其中萎缩性胆囊炎1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7例。除3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于发作36 h内急诊手术外,其他病例均为择期手术。

病例选择标准:①胆囊结石;②胆囊息肉样病变;③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症状较轻且次数少,病程短;④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在48 h以内,症状及体征较轻,不伴有寒战、发热,B超提示胆囊增大不明显、囊壁增厚≤4 mm;⑤术中观察胆囊及Calot三角无粘连或粘连较轻,Calot三角水肿不明显。

排除标准: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病程长、发作频繁;②3个月内曾有急性发作,且发作时伴有寒战、发热,疼痛剧烈且超过48 h;③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超过48 h或B超提示胆囊明显增大、囊壁增厚>4 mm、有“双边征”、胆囊颈部结石嵌顿;④置入腹腔镜探查,见Calot三角脂肪过度堆积或胆囊及Calot三角粘连、水肿明显。

1.2 手术方法

利用普通腹腔镜器械,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术者站于病人左侧,助手扶镜站于病人左下方。手术由同一医师完成。先于脐下缘偏右切口1 cm,建立气腹,压力设置14 mm Hg(1 mm Hg=0.133 kPa),10 mm trocar稍向右上方倾斜穿刺,为观察孔,取头高左侧倾斜位,置入10 mm 30°腹腔镜探查,胆囊及Calot三角无粘连或粘连较轻,Calot三角水肿不明显者继续二孔法操作。剑突下偏右沿皮纹切口0.5 cm,5 mm trocar穿刺,为主操作孔,脐缘切口向左绕脐延长1 cm,10 mm trocar由切口左端稍向左倾斜穿刺,为副操作孔。术者左手持胆囊抓钳由副操作孔进入,钳夹胆囊壶腹,右手持分离钳经主操作孔分离显露胆囊管后,钳夹胆囊壶腹,左手抓钳退出,换10 mm直角钛夹钳经脐部副操作孔施夹,退出钛夹钳后,换胆囊抓钳钳夹胆囊壶腹,右手离断胆囊管,同法处理胆囊动脉。然后,左手钳夹胆囊,右手持电钩游离,顺逆行结合,常规完成胆囊切除。胆囊由脐部操作孔取出。脐部切口内两穿刺孔分别行皮内缝合,剑突下0.5 cm切口对合粘贴,不予缝合。

2 结果

本组126例均二孔法完成,无中转三孔、四孔或开腹。手术时间20~75 min,平均32 min。术后病理诊断:胆囊结石32例,胆囊息肉22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63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结石8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1例。术后24 h内进食113例,48 h内进食13例。均于术后24 h内下床。术后1 d出院12例,2 d出院37例,3 d出院64例,4~5 d出院13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7 d。无手术并发症,切口瘢痕不明显。随访96例,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术前症状均消失,饮食正常,无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肝功正常,肝及胆管无异常,腹壁仅见剑突下约5 mm切口痕迹,美容效果满意。

3 讨论

LC由标准的四孔逐渐发展到三孔,临床应用显示三孔 LC 是安全、有效、可行的[2,3],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二孔法 LC 的报道也较多[4,5],继而经脐单孔LC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6]。经脐单孔LC虽然实现了更加微创更加美观的目标,成为理想的腹壁无瘢痕手术[7],但在脐部狭小空间,外部器械相互碰撞,置入腹腔内的器械与腹腔镜几乎呈平行状态,导致“三角关系”缺失和视野受限[7],手术操作技术难度大,手术时间延长[8],单孔腹腔镜手术专用器械价格昂贵,实施手术所需费用较高[9],这些因素都使单孔LC在基层医院难以开展。二孔法LC采用胆囊悬吊,易致胆汁漏影响操作[10],而且牵引线不能调整牵引方向,暴露欠佳,操作困难,并使手术适应证受到限制[11],带有操作孔的特殊腹腔镜及器械,研制换代较快,其使用在基层医院受到限制。

我们的二孔法LC使用普通腹腔镜器械,在三孔法的基础上,将右上腹操作孔移至脐部,与剑突下操作孔仍可形成较好的操作角度,没有明显增加操作难度,使手术仍具可操作性,手术适应证也可适当放宽,对萎缩性胆囊炎,Calot三角解剖关系尚清,发作48 h以内的急性胆囊炎,Calot三角水肿较轻者,亦可选择二孔法LC。本组12例萎缩性胆囊炎,7例急性胆囊炎也施行二孔法LC成功。由脐部操作孔施夹,减小了剑突下切口长度,使张力较大、术后疼痛和瘢痕相对较明显的剑突下1 cm切口减小到沿皮纹0.5 cm,使手术更具美容效果,术后痛苦进一步减轻。探查后决定手术方式,已对手术难度有所评估,减少了盲目性,发现胆囊粘连严重或Calot三角水肿明显,即按三孔或四孔法手术,不增加脐部切口长度。本术式具有手术操作可行性和安全性,不需要特殊器械,能够在基层医院开展。

1 傅贤波.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发展我国微创外科.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1):1.

2 史卫海,戎亚雄,姜丹乾,等.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4):368 -369.

3 王定新.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5):368 -369.

4 高治军.改良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5例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7):586.

5 潘万能,张雪峰,徐 刚,等.二孔法及改良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胆胰外科杂志,2007,19(5):313 -314.

6 朱江帆.经脐入路内镜手术:微创外科技术新的热点.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12):1072 -1073.

7 朱江帆.NOTES与TUES设备和器械发展现状.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1):28 -32.

8 徐大华.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技术瓶颈分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1):21 -22.

9 姜海军.单孔腹腔镜手术进展与未来.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1):37-40.

10 朱 岭,全卓勇,刘 文,等.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腹部外科,2010,23(2):91 -92.

11 潘延涌,吕 杰.三种二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临床外科杂志,2009,17(2):141 -142.

猜你喜欢

孔法胆囊炎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不同途径经腹膜外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改良三孔法与常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