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氧头罩在高压氧治疗中的使用及护理

2011-08-15谢海燕胡娟黄莉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头罩高压氧气管

谢海燕,胡娟,黄莉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高压氧科,贵州遵义563000)

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患者通常是在空气加压舱中使用面罩进行吸氧治疗的,但在气管切开的患者(有口、鼻、气管切开三处开放)、全牙脱落的老年人、下颌关节畸形患者,以及小儿患者肺活量小(呼吸浅)或不能配合等,用面罩吸氧很困难甚至根本不能施行,所以氧疗的效果较差。对上述患者我们均为其使用输氧头罩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资料 160例患者中,男93例,女67例,年龄2~82岁,平均43岁。其中重度颅脑损伤85例,心肺复苏后42例,脑出血术后12例,脑膜瘤术后6例,中毒昏迷15例。其中气管切开患者136例,全牙脱落的老年人2例,2~6岁不能配合面罩吸氧幼儿22例。均无严重肺部感染和高压氧治疗禁忌证。

1.2 材料采用青岛科信加压舱产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医用输氧头罩,有肩围式及颈围式两种。

1.3 治疗本组患者用一级供氧吸氧,压力为0.2MPa(2.0ATA),吸氧时间为20min×3,中间间隔休息5min,1次/d,30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7d。对于颅内压高者,减压过程中给予脱水剂治疗。

2 护理

2.1 入舱前护理

2.1.1 准备物品 备好吸氧头罩,检查其密封性是否良好,备吸氧管并检查其通畅无漏气,检查吸痰装置良好、备各种型号的吸痰管、吸痰用的生理盐水等。医务人员备纸笔等。

2.1.2 心理护理 对初次入舱清醒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向他们讲解进舱后加压及减压过程中的各种反应及注意事项,减轻他们的焦虑恐惧心理,以便能配合进行高压氧治疗。

2.1.3 安全管理 禁止将打火机、手机、各种遥控器及电动玩具带进舱内;第一次进舱患者及家属血压正常者鼻腔常规滴入1%麻黄素液,以收缩鼻粘膜,改善鼻通气,有利咽鼓管的开启;并指导清醒患者及家属做捏鼻子鼓气、打哈欠等帮助开启咽鼓管的动作,防中耳气压伤;患者禁止使用发胶、唇彩等易燃品。

2.1.4 病情观察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给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意识、瞳孔;彻底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加压初期压力不够而耽误吸痰时机,并关闭患者身上各种引流管,有输液者输液瓶插排气针。

2.1.5 体位准备 将患者换到平车上平躺,以便于戴头罩及护理。危重病情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便于治疗过程中动态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2.2 加压时护理 开始加压时由于空气压缩而变热,应开启冷空调控制温度在24~26℃。初始升压阶段速度缓慢,特别压力在0.04MP前更应慢,让患者有时间逐渐适应压力的升高。督促清醒患者及家属做捏鼻子鼓气动作,或嚼口香糖、间断吞咽口水;有吞咽动作的昏迷患者少量喂水,刺激其吞咽,以助打开咽鼓管。由于加压时呼吸阻力增大,应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有无憋气、呼吸困难、烦躁等症状以及抓扯耳朵等异常动作。如有上述情况应暂停加压,检查呼吸道是否有痰液堵塞,及时吸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或者是否耳朵胀痛,让其休息1~2min,并继续少量喂水,促进其吞咽,症状缓解后,再缓慢加压,若仍无好转应减压出舱。

2.3 稳压时护理

2.3.1 戴输氧头罩 加压完成后,护士与家属共同协作戴头罩。使用肩围式头罩的患者,家属将患者头部轻轻抬起(颈椎损伤者除外),护士随即轻快地将输氧头罩放入患者颈背下,头罩外圈最窄处置于颈下,有数字标签面即最宽处朝上,枕部垫一些纯棉布,然后依次轻微抬起左右肩,将围肩的乳胶膜拉下围住两肩膀,后背部分的乳胶膜整理平整,前胸部分则拉下盖过气管切开开口处,让乳胶膜紧贴患者胸壁上,并轻按压胸前两腋窝缺口处,使其相对密封,以防氧气漏入舱内。然后用输氧管和排氧管将头罩与舱内的输氧和排氧口连接好,同时开启供氧开关。若用颈围式头罩,护士与家属同样共同协作将患者头部置于头罩内,然后将乳胶膜往前拉下盖住气管切开开口处即可。但痰多患者不用颈围式,因不利于吸痰操作。

2.3.2 氧流量控制 根据患者的肺活量及头罩密封性能控制流量开关,头罩内氧气不能太满胀,应随时看到头罩随呼吸一伸一缩为宜。一般成人流量控制在10~15L/min,小儿控制在5~10L/min。

2.3.3 患者观察与护理 密切注意乳胶膜不能贴紧气管切管开口,防止其阻碍呼吸;使用头罩吸氧时患者会感觉闷和热,陪舱护士应经常通过透明氧罩与患者进行目光交流,让患者感觉到护士就在身边,还可以轻轻握住患者的手,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减轻焦虑恐惧心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其呼吸、动作、表情,提示即将休息的时间;若出现呼吸加深加快、汗多、烦躁,应立即仔细听诊肺部痰鸣音是否加重,检查气管内是否有分泌物堵塞,若有痰液堵塞便揭开头罩,及时吸痰,防止造成患者窒息,若无痰液堵塞但明显烦躁、呼吸困难者亦可揭开头罩,暂停头罩吸氧,改吸舱内空气;若发现患者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四肢抽搐等氧中毒先驱症状,应立即关闭供氧阀门停止吸氧、必要时减压出舱。由于稳压时间较长,患者感觉很无聊,患者易产生烦躁和厌倦的情绪,极个别患者坚持不了治疗,此时可通过诱导,在患者之间,陪护人员之间寻找共同话题,通过增加相互之间的交谈来缓解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厌烦情绪。同时在整个吸氧治疗期间播放乐曲、相声、小品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2.4 减压时护理 减压时由于空气膨胀吸热,舱内温度降低,应提前开启热空调,控制温度在20~24℃,并给患者盖好棉被,注意保暖。所有引流管和导管均要开放,特别是带气囊的气管套管减压前应将气囊放开,以免减压时气囊膨胀,压迫气管引起黏膜坏死,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气管堵塞,痰多者在减压前彻底吸尽,以防减压后压力不足而延误吸痰,若必须吸痰时,应暂停减压操作,等吸痰操作完成后再继续减压。而且吸痰管也要比平时插得浅些,动作更轻柔更慢些,当然,减压时尽量不刺激患者,防止其咳嗽、憋气,以防气道及肺气压伤。若氧饱和度降至正常范围下应打开氧气继续吸氧。

2.5 出舱后护理 治疗结束出舱后,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各种管道引流出的液体是否与进舱时颜色、性状一致,量是否有明显异常,并完善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记录。若无特殊情况,及时安全送患者回病房,向病房护士或医生简单介绍患者在氧舱内的情况。

3 讨论

3.1 输氧头罩的使用 舱内使用头罩的患者多数为昏迷或病情危重,无法佩戴面罩吸氧,常需要头罩来保障患者无阻力的吸入高浓度的氧气[1]。患者气管内的分泌物增多及头罩可能不密闭,有可能造成氧气泄漏舱内的危险,因此要求护士在舱内护理,并且工作要一丝不拘,进舱前要严格检查患者的衣服与被盖是否为全棉,治疗期间头罩与患者身体间的密封是否紧密,给患者吸痰时要及时关闭氧罩供氧,以免氧气泄漏造成舱内氧浓度升高。

3.2 特殊患者的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所带气管套管的气囊在减压前应将气囊开放,这样才能保证安全有效的治疗。昏迷及危重患者应用心电监护,全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呼吸节律及深度;观察患者表情变化,有无面部苍白、肌肉颤动、口唇发绀等呼吸困难或氧中毒等征象,轻者予以吸痰、暂停吸氧,重者立即减压出舱。儿童患者入舱前多带些零食及水果,加压时因不便给其做捏鼻子鼓气动作,可通过给其进食,既有利于帮助打开咽鼓管,又有利于诱哄哭闹不合作儿童,使其安静,必要时可遵医嘱予以镇静剂使其完成治疗。

3.3 良好的沟通技术[2]由于患者病情不同,性格各异,除了原发疾病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创伤外,与病房不同的高压氧舱环境,舱内压力的变化,都将对患者及其陪护人员造成不同程度的焦虑感,甚至恐慌情绪。为了减轻上述不良影响,除了入舱前进行必要宣教外,陪舱护士要随时关注舱内不同人员表情及语言的变化,在加压期和减压期结合舱内情形给予必要解释和动作指导,缓解患者及陪护人员的焦虑情绪或身体上的不适;特别在时间较长的稳压阶段,舱内人员易产生无聊、烦躁和厌倦的情绪,此时可通过言语诱导,在患者及陪护人员之间寻找共同话题,促使相互之间通过交谈来缓解舱内压抑及厌烦气氛。同时在整个吸氧治疗期间播放乐曲、相声、小品等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有利于高压氧对疾病的治疗。

[1]王勇,王强,李兴明.大型空气加压舱中头罩的制作与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3):10.

[2]侯书玲,宫巧芝,王金辉.对高压氧疗法初次进舱患者的心理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07,5(9):77.

猜你喜欢

头罩高压氧气管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基于非结构嵌套网格的低空大动压头罩分离数值模拟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超声速氟化镁红外头罩热强度失效判别准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