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昌马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2011-08-15林代俊杨世忠王同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建昌母马全州

王 毅,林代俊,杨世忠,王同军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西昌 615042)

建昌马产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因州府西昌在元、明两代曾名建昌而得名,是四川省山地优良马种,古为贡马,形成历史悠久,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中形成良好的役用性能和较强的适应性。全州辖17个县市,总面积6.04万km2。其中山地面积占89%。境内山原交错,山高谷深,以及严寒酷暑的锻炼,形成了建昌马艰苦耐劳、机巧、灵活、善于攀登崎岖山路的优良特性,是自治州农牧民重要的役畜。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位于北纬26°03′~29°18′、东经 100°03′~103°55′之间,平均海拔 1 500 m(325~5 958 m);年均气温 15.1~17.0℃,年降水量800~1 200 mm,年均蒸发量 1 791~1 945 mm,相对湿度68%,年日照 2 338~2431 h,无霜期 272~281 d,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全州天然草地241万hm2,牧草以禾本科为主,占61%,豆科占7%、莎草科占10%,其他杂类草占22%。

1 品种特征和特性

1.1 体型外貌 建昌马体质结实干燥,体格较小。头稍重,多直头,眼明亮有神,耳小灵活。颈略成水平或斜颈。鬐甲较尻稍低,亦有鬐甲与尻同高或稍高者。胸稍窄,背平直,腰短有力,腰结合良好,尻略短微斜。四肢较细,筋腱发达,蹄质坚实,前肢间有外向,后肢多有刀状。全身被毛短密,鬃、鬣、尾毛较多而长。毛色以骝毛较多,其次为黑色。

1.2 体尺体重 成年公马体高116.0 cm±5.6 cm,体长117.2 cm±7.4 cm,胸围131.5 cm±7.1 cm,管围15.7 cm±1.2 cm,体重216.7 kg±29.8 kg;成年母马体高 114.2 cm±4.9 cm,体长 116.1 cm±7.3 cm,胸围 131.3 cm±8.1cm,管围 14.2 cm±1.1 cm,体重 206.0 kg±27.7 kg。

1.3 繁殖性能 建昌马的发情季节为每年的2—11月,而配种旺季为3—5月。一般发情周期为18~23 d,妊娠期为326~335 d,大多数母马是三年两胎,也有一年一胎或两年一胎的,繁殖率75%。繁殖力以5~15岁最强,繁殖年限较长,20余岁产驹屡见不鲜。建昌马大多数性成熟较早,公马一般10~13月龄达到性成熟;母马一般7~9月龄达到初情期。性成熟后母马虽然能配种受孕,但是母马发育尚未完成。故一般都不配种,以免影响母马本身和胎儿的生长发育。为保证母马的生长发育、妊娠和泌乳,并获得优良后代,一般初次配种年龄为3~4岁[1]。

1.4 驮载性能 建昌马具有较好的驮载能力。一般山路驮载 70~75 kg,体格较好的可驮载 80~100 kg,相当于体重的1/3、1/2;驮载速度每小时4~5 km,长途驮运可达半月以上,在平坦路面上骑乘最快速度1 km/1 min 48 s;母马较公马驮载力小,仅作短途驮运。挽力235 kg,一般骑乘可日行70~80 km。

2 建昌马的发展及数量

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山高坡陡,许多乡村至今不通公路,已通公路的乡镇,现代交通工具也无法取代山上居住分散的农牧民对马匹的利用。特别是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山区运输养马已覆盖千家万户,民间俗有“民家可无一牛,但必有一马”的说法。但无论从数量上或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求,这极大地促进了建昌马的发展。据1980年统计,建昌马存栏量仅为5.9万匹,1988年发展到12.9万匹,2009年末全州马存栏总数达28.31万匹[2]。

3 饲养管理

山区农村养马一般跟随牛羊终年放牧,平坝地区受放牧条件限制,也有系于田边地角零星草地任其自由采食的。冬春枯草季节不易吃饱时,以玉米壳、豆秸、荞壳等作为补充饲料。妊娠母马在产前1~2月,每天补喂精料0.25~0.50 kg。多数用蚕豆经开水泡胀或玉米、荞子整粒生喂。产后1~3 d用温盐水冲麦麸稀粥饲喂,1~25 d补饲0.25~0.60 kg炒黄豆粉,或蚕豆粉、燕麦粉;马驹出生后30~60 min内吃足吃好初乳,11~14 d开始诱食精料和优质细嫩的牧草[3]。

4 促进建昌马快速发展的因素

4.1 彝区扶贫建筑工程因素 凉山州所辖17个县市中国定贫困县占11个。近年来,国家对彝区扶贫力度不断增强,每年大量投入资金扶持彝区综合扶贫,2011年又相继投入44.64亿元,用于彝家民生新寨建设工程等1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量的建筑材料大部分靠人背马驮到达目的地,对马匹的需求急剧增加。

4.2 日常生活需求因素 由于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建昌马与山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播种时驮运肥料,收获时驮运玉米、洋芋等农副产品。市场交易时把农副特产运往集市,换回的生产生活物质都得靠马匹经羊肠小道驮运完成。

4.3 马帮物流因素 以木里县为代表的人口密度仅为9.53人/km2的大山区,马帮是特有的交通运输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山里进出的物资不断增加,马帮群体也不断扩大。这种原始的运输方式至今仍然在大山密林中回荡着驮铃声。全州还有马班邮路24条,单程2 784 km,是山里人们对外界沟通的重要渠道。

4.4 体育娱乐因素 彝族人民素有养马、赛马的传统。除了在山区用作交通运输工具外,每年彝族在传统盛大节日,如“火把节”、“彝族年”,都要举行赛马会。彝人以拥有一匹优秀的赛马而自豪。常将自己精心饲养调教出来的骏马炫耀示众,寻找对手比高低。

5 建昌马的开发利用

过去自治州马业发展方向不明,政府扶持少,主要和现行的产业政策有关。多年来畜牧业的考核,只倾斜于猪、禽、牛、羊,对马关心较少,马业基本处于放任状态。近年来,随着山区的建设和日常生活及体育娱乐的发展,对饲养建昌马的迫切性、适用性不断增强,数量逐年增加,引起了自治州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11年起,逐年拨款由自治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负责,建设占地3.35 hm2,存栏100匹良种马的种马场,研究完成州级重大科技项目“引进优良种马改良建昌马试验示范”,发挥科研机构的优势,以场带面,开展建昌马本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培育不同经济类型的品种,为全州马业发展提供现代养马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将促进自治州现代马业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及丰富彝族传统娱乐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1]吴迎春.如何搞好建昌马后备母马发情配种工作[J].山东畜牧兽医,2010(11):14-15.

[2]凉山州统计局.2009年凉山畜牧业统计年报[M](内部资料).2009.

[3]尔古木支,沙小平.山区农村饲养建昌马的技术要点[J].畜禽养殖,2002(6):139.

猜你喜欢

建昌母马全州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稻米氨基酸含量和组分及其调控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母马二题
繁殖母马的饲养管理
论李氏朝鲜王朝末期文人李建昌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泸西县总工会:全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会议在泸西召开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妊娠母马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马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