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外科使用甘露醇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

2011-08-15叶晓奇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3期
关键词:外渗甘露醇静脉炎

叶晓奇

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浙江乐清 325608

甘露醇为渗透性利尿药,经肾小球滤过,不为肾小球再吸收,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脱水,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高压,具有价廉、疗效好的优点,是临床上颅内高压患者的首选药物,尤其在神经科应用中尤为突出。因此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5例患者为轻、中、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肿瘤等。男42例,女23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78岁。

2 护理干预

2.1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不同的年龄特点、不同心理,制定适宜个体特征的心理疏导计划。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应用甘露醇的必要性及甘露醇的性质,以及应用后的反应,使患者及家属从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放松,配合治疗,推注药物时护理人员要和患者交流,通过谈话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药物的刺激反映[1]。

2.2 穿刺部位加温

穿刺前及应用药物前后30 min,指导家属局部热敷,不仅提高静脉穿刺率、而且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防止药物沉积于血管壁和加快血液循环,有利于减轻静脉刺激症状和血管壁的损伤。

2.3 选择最佳血管

选择粗且直的弹性血管,尽量少用或不用足背静脉;输液过程勤观察,对躁动不合作的患者,要给予适当地约束,输液处有渗出肿胀,即使有回血也要重新穿刺。输注时尽量减少同一静脉注射次数,另用酒精湿敷以预防静脉炎,并建议使用套管针输注甘露醇,留置时间不要超过6 d,经常观察穿刺部位的变化。

2.4 给药前的监测[2]

甘露醇应用最好在颅内压监测下调整用药,临床上多将颅内压>2.7 kPa作为需要进行颅内降压治疗的临界值。提高控制颅内压阈值的目的是预防脑疝形成的同时,也应防止医源性过度降颅压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2.5 引针穿刺

“前导后冲”穿刺时用生理盐水作为引针穿刺,静推甘露醇后再用生理盐水快速静脉推注,以保证药物完全进入人体,而且稀释冲去滞留在静脉内的甘露醇,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3]。

2.6 注意甘露醇的毒副作用

甘露醇在降颅内压的同时也可引起内环境紊乱以及肾功能损害。故在用药期间,应加强巡视,一旦发生毒副反应,应当机立断,让患者采取平卧位或头低位,鼓励患者多饮水,静滴低渗液及血管扩张剂,配合医生定期测定血清K+、Na+、Ca2+,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脱水治疗中还要定期复查血尿素氮、肌酐含量,注意记录尿量,一旦出现急性肾衰竭,立即停用甘露醇,并按急性肾衰竭处理。

2.7 甘露醇溶液外渗的处理

输注甘露醇时,一旦发生渗漏,需及时处理,可采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烧伤湿润膏外敷等措施,可改善微循环,消除水肿,防止组织坏死。如外渗伴有局部淤血,可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注射,以降低局部血管的脆性,有利于渗出物的吸收,减轻局部损伤。已发生局部缺血,严禁使用热敷,因热敷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代谢加快,氧耗增加,加重组织坏死。

2.8 护理结果

护理结果显示,所使用甘露醇患者中,4例出现静脉炎,有12例发生电解质紊乱,6例出现肾功能损害,3例发生药物外渗现象。

3 结论

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脱水药物,静脉注射后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细胞脱水,在神经科降低颅内压方面已被广泛应用。但甘露醇对血管刺激性较强,易引起静脉炎,通过有效地护理干预,大大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1] 赵迅.儿童医疗中健康教育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4):78-79.

[2] 江基尧,朱诚.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50.

[3] 廖春红,潘婕.生理盐水前导后冲预防静脉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观察[J].护理研究,2003,17(11):1351-1352.

猜你喜欢

外渗甘露醇静脉炎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