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尿酸与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1-08-15刘建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3期
关键词:肺栓塞血尿酸二聚体

刘建伟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呼吸科,北京 102401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临床急危重症,未经治疗的PTE病死率高达25%~30%。由于急性期部分患者的基础状态限制了影像学等检查措施的完善,因此,探索简便的床旁诊断措施,及早识别危重患者,对降低PTE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2006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4例,占46.7%,女16例,占53.3%;年龄26~85岁,平均(62.2±14.1)岁。对照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男15例,占57.7%,女11例,占42.3%;年龄44~85岁,平均(66.1±11.1)岁。所有患者均不合并慢性心脏病、肝肾疾病及其他影响D-二聚体、血尿酸变化的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采用指南诊断标准[1]。

1.2 检测方法

对所有病例于发病后24~48 h内进行血尿酸、D-二聚体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如为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方差齐性检验采用Levene检验,α=0.1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尿酸为(326.4±145.8)μmol/L;对照组为(219.9±101.4)μmol/L,组间比较,t=3.125,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中位数为1050.0μg/L;对照组为562.3μg/L,H=208.5,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认为PTE已成为常见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欧美国家最先认识到这一点[2]。随着对中国肺栓塞指南的全面认识,目前我国的PTE诊断病例进一步增加。但PTE临床表现多样,而且PTE常继发于某些基础疾病,症状不易区分,诊断依赖于肺动脉造影(PA)、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V/Q),少数情况下超声检查可因发现肺动脉近端的血栓而确诊。但对于基层医院或病情危重患者,由于医疗设备、技术、病情的因素,不能立即得到确诊,而血尿酸、D-二聚体检查具有简便、速效的特点,对病情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目前研究表明,测定D-二聚体是一种最有希望的PTE简便筛选方法。D-二聚体是已交联的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其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其血浆中的水平可代表体内凝血酶的活性及纤维蛋白的生成情况,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3]。D-二聚体增高是一种非特异性表现,除见于PTE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外,还可见于创伤、肿瘤、感染、坏死等。本研究结果显示PTE患者可能D-二聚体更高。张洪波[4]研究结果显示相似的结论。临床上当患者出现与PTE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时,最终诊断需影像学检查和其他临床资料。

血尿酸水平升高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具有一定意义,但目前尚没有针对PTE的相应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PTE患者尿酸水平较高,可能与发生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障碍有关,尿酸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5):259-264.

[2] Heit JA.The epidemiology of venous thrombolism in the cimmunity: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J].J Thromblysis, 2006, 21: 23-29.

[3] 翟航荣,赵伟男,王利全.D-二聚体在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09,6(4):20.

[4] 张洪波.实验室指标联合测定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8,36(4):65-67.

猜你喜欢

肺栓塞血尿酸二聚体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自拟豁痰祛瘀方联合大剂量rt-PA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及对其TNF-α、D-D的影响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