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山西丁村院落建筑空间艺术特色

2011-08-15

科学之友 2011年3期
关键词:民宅院落家具

朱 江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浅析山西丁村院落建筑空间艺术特色

朱 江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丁村保留着一大批建自明万历年间至清代末期的民宅建筑群,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精,装修之巧,保存之好,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也是名列前茅的,是研究我国北方民宅建筑和居住习俗的珍贵实物资料。其整体建筑为清代风格且空间布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丁村;院落;建筑空间;布局

1 丁村的历史渊源

丁村民宅,集中在明崇祯年所筑的一道“四角俱正,唯缺东南”的土寨墙内,当地人称这个土寨墙为“城墙”。在这道土寨墙的南北方向分别筑了两个楼阁式“城门”,北门匾曰“向都山”,南门匾曰“宅明都”,东门因与敬村有地亩之争,只圈了门洞就封起来了,而西门根本就没有建。由于丁村系以丁氏族人为主体筑墙建屋,辟滩为村,因而也就顺呼其名曰“丁村”。

丁村民宅呈东北西南向长形分布,自东北至西南依次分成北院、中院、南院、西北院四大群组,保存较好的院落有40座之多。这四大民宅建筑群组,以建于明万历33年的村中心的“观音堂”为领首,以丁字小街为经纬,分布于四方,形成了一个前有三枋相拱,后有高楼为屏的丁字形小广场,是丁氏族人的聚会场所。

民宅布局由北、中、南三片院落组成,北部13座院落,中部11座院落,南部9座院落。兴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的有7座,清代做过部分补葺和扩建。清代兴建的有26座,其中康熙年间(1662~1722年)3座,雍正年间(1723~1735年)4座,乾隆年间(1736~1795年)8座,道光年间(1821~1850年)2座,咸丰年间(1851~1861年)4座,清末5座。

民宅庭院设置沿袭了中国汉唐以来的四合院布局,即门庑、倒座、东西厢房、正堂;有的分前后两院,中置过厅相隔。明代院落门楼多设在庭院东南角,门内筑影壁,入门后折向左行即进入院内。清代院落较窄,在南隅当心辟门者为多,或者门前设巷道,入夹巷至院墙当心建门庑,还有的于两侧建旁院。

中国习俗中有以北为上的说法,故民宅中多以北房为正堂(或上房)。面宽有3间或5间之分,或为正房3间,左右耳房各一,耳房略小,部位微偏其后。正堂高度有单层和两层楼阁之别。有的前檐设廊,有的楼上有前廊,依廊柱置钩栏围护。屋顶多为悬山式或硬山式两种,筒板布瓦覆盖。明代正堂装修多为隔扇,无窗,棂花图案秀美,刻工纤巧。清代装修有隔扇和板门两种,棂花较明代程式化,板门多用角叶包裹,铁钉满布,风格截然不同。

东西配房每列三间、四间不等,悬山式,有两层,也有单层,在梁上架天花板存放食品物资。梁外端略作装饰,开间设华板垫托。屋内前后间当心筑隔墙,致配房分成两屋,前檐于隔墙两侧设门,次间安方格窗。倒座即四合院南房,多是五开间,有悬山式或硬山式两种。

民宅梁架简洁,抬梁式,用三架梁或五架梁一道承重,上置缴背、脊瓜柱、大叉手托负脊桁和檐桁,前檐设廊庑者加施单步梁。明代堂屋举架较平缓,清代较陡峻。

2 丁村院落建筑空间的艺术特色

2.1 风水思想对布局的影响

丁村的整体布局十分具有特色,它的整个村子布局按照一定的风水学而建,使得村子可以防风纳水,纳水也就是聚财的意思。在丁村外的四个角,过去分别建有魁星阁、财神阁、文昌阁、玉皇阁,四座殿阁像是一个乌龟的四足,东有狼虎庙,西有弥陀院,为乌龟的首尾,再往西就是汾河。若以村子为龟身,还真像一只大乌龟爬在沙滩上。龟是古代四灵之一,把丁村形状建成龟形,有祈愿村子安全久远、富贵平安的意思。

2.2 街道布局的特点

整个丁村里不留十字路口,全是丁字路口,而且逢丁字路口的顶头,就建有一座庙或者戏台,这样可以防风。因为当时丁村是河漫滩地,东高西低没有通途,南北狭长道路蔓延,导致村庄的建筑格局、分布受很大局限。

2.3 院子格局的特点

丁村的院子格局大致有:明代时期都是单个的四合院,比如第二院;清代早期出现了前后两进的四合院,比如第一院。这些院落的格局,都很讲究实用性,基本都是以北为上,上房基本不住人,中厅一般用来待客,北厅用以祭祀祖宗,楼上当作库房,东西厢房住人,而且对称排列,门一般开在东南或南。考察的这组院子,并不是统一设计、统一修建的,基本是品字形相继兴建的,也就是中心的院子住的人为最长者,等到儿孙满堂,住不下了,就往两边发展,然后依次。互相之间并不连接,但是每个院子的死角基本都会留有小侧门,就像第一院通向第二院一样。

2.4 建筑与装饰的巧妙结合

丁村民宅的石作艺术也是典雅别致,风格独特,与技艺高超、内容丰富的木雕艺术犹如一对孪生姐妹,构成了丁村明清民宅建筑艺术的装饰特色。任何建筑的装饰,都是建筑本身功能、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统一,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在这个结合体中,建筑的装饰艺术,也是必不可少的大项之一。丁村民宅建筑的装饰艺术,更加深了建筑的艺术魅力,同样对人们的思想、礼规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和规范作用。

古建筑的装饰是有规律的。当建筑形态变化时,装饰也会随之变化。装饰,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依附于建筑的功能和结构,必须去适应建筑。丁村民宅的装饰艺术,正是依循了这条规律,才使得这些装饰的运用显得那么合体、舒适、协调,达到了装饰与建筑的美的统一。

2.5 建筑中的文化捆绑

丁村建筑不仅有高大宽敞的厅堂、厢房和门楼,而且其木石砖雕技术绝伦,美不胜收。另外,其梁架结构与家具结构的木艺模式特点也是互通的。每一个单体建筑更像是一件放大了的“家具”,而建筑群组成的大户院落则更像是一组家具的有序家居陈列。再将它们之间的装饰略加对比,就更加可以看出他们的“秘密通道”了。丁村民居建筑有许多雕琢精美的木石砖雕艺术构件,它的许多图案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在家具制作中被引用和借鉴,如龙凤纹、钱纹、龟裂纹、如意、双圆、双菱以及线脚等。反过来,家具又影响到建筑的装饰与布局,在院内陈设以及建筑装饰等方面,都能找到家具的影子,家具和建筑在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血脉同流的关系。若是追究其原因,大概是受中华民族传统民俗信仰的影响所致,人们无论在住房、器用及居住习俗上,都要赋有一个吉祥如意、福寿康宁的美好愿望,使得居住与使用时在心理上得到某种满足和平衡,这实际上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企盼与追求。这种存在于建筑与家具上的血脉联系,被称之为“文化捆绑”,它是文化因素所致,是无形的和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的结果。

除此之外,建筑与家具还有一种“捆绑”是硬性的,是耕读传家守业继世的传统思想所致。在丁村民居内,有些家具是搬不出大院的。这些家具要么是在建好的院内打造的,要么是在院内组装的。这样“硬性捆绑”的结果,不仅能抑制后代败坏家业,更能使建筑与家具的互依互存关系得到延续与巩固。建筑和家具本来就是绑在一起的家居文化整体,二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

Discussion on the Courtyard Architectural Space'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Ding Village in Shanxi

Zhu Jiang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houses built fromWanli period in Mingdynastytolate Qingdynastyin DingVillage,Xiangfen County,Linfen City,Shanxi Province.The large scale,the fine architecture,the clever decoration,and the good preservation are ranked in China,especially in the north.It is the valuable kind ofinformation tostudythe buildingand livingcustoms in northern China.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is ofQingDynasty style and the spatial layout has the unique artistic features.

small village;courtyard;architectural space;layout

TH111.19+5

A

1000-8136(2011)05-0159-02

朱江,男,1979年9月出生,安徽巢湖人,现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民宅院落家具
八一作品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式庙宇与民宅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
家具
院落·中国
铜陵农村民宅的雷电灾害原因及其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