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施工质量通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1-08-15

科学之友 2011年19期
关键词:板面拆模用线

彭 伟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杜儿坪矿基建科,山西 太原 030053)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的准确和刚度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通过对这些质量通病进行跟踪观察、研讨,分析原因,总结出一些防治措施。

1 墙体烂根

1.1 原因分析

(1)第一层混凝土浇灌过厚,底部未振透。

(2)混凝土铺设后未及时振捣,水分被楼板吸收,振捣困难。

(3)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准,搅拌不匀,塌落度太大,材料离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砂率小,和易性不好,振捣困难或振捣时间过久造成漏浆。

(4)钢模板与楼板表面接触不严密。

(5)钢模板下部缝隙用木片堵塞时,木片进入墙体内。

1.2 防治措施

(1)支模前,在模脚相应的楼板位置抹水泥砂浆找平层,勿使其进入墙体内。

(2)模板下部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等塞严,切忌使用木片并伸入混凝土墙体位置内。

(3)增设导墙,或在模板面放置充气垫或海绵胶垫等。

(4)浇筑混凝土前先浇水湿润模板及楼板表面,然后浇一层50 mm厚的砂浆,砂浆不宜铺的太厚,并禁止用料斗直接浇筑。

(5)坚持分层浇筑混凝土,第一层浇筑厚度必须控制在500mm以内。

2 墙体裂缝

2.1 原因分析

(1)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 MPa时即过早拆模,以至墙体被拉裂。

(2)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被外溢的混凝土铸牢,不得不采取强力拆模措施。结果干缩后形成裂缝。

(3)模板起吊时,吊钩未放在模板重心位置上,起吊后模板倾斜,碰撞混凝土墙体。

(4)门(洞)口拆模用大锤猛击。

(5)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有时根本不养护,造成混凝土干缩裂缝。

(6)温度变化引起收缩裂缝。

(7)原材料质量不好,砂石含泥量过大。

2.2 防治措施

(1)保证混凝土拆模强度不低于1.2 MPa。

(2)混凝土浇筑后应随即将模底溢浆清除干净。拆模时可用撬棍将模板上下或左右轻缓撬动。不得采取摇晃大模板碰撞墙体的方法松动模板。

(3)必须缓慢垂直起吊已拆除的大模板,吊钩应落在模板重心部位,不得碰撞墙体。

(4)拆除门口,洞口模板时不得用锤猛击。

(5)墙体脱模后,常温下要立即浇水养护。

(6)屋顶保温隔热层要在屋盖结构完工后及时施工。

(7)控制砂石含泥量,含泥量超过规范允许值时,应处理后再用。

3 墙面粘连,缺棱掉角

3.1 原因分析

(1)脱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低于1.2 MPa。

(2)混凝土用水量控制不严,质量波动大,浇筑时下料集中,又未均匀振捣。

(3)模板清理不干净,易积留混凝土残渣。

(4)使用了失效的隔离剂,或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漏刷,或隔离剂被雨水冲刷掉。

(5)衔接施工缝时浇筑的砂浆层过厚,强度偏低,洞口模板拆除过早,或拆模时碰撞,造成墙体缺棱掉角。

3.2 防治措施

(1)坚持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 MPa后才能拆模的规定。

(2)清理大模板和途刷隔离剂必须认真,要有专人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要重新清理刷涂。

(3)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浇筑时均匀下料,禁止采用振捣棒赶送混凝土的振捣方法。

(4)应留有周转备用的洞口模板,以适当延迟洞口模板拆除的时间。宜采用可伸缩的洞口模板。禁止用大锤敲击模板,以防损伤混凝土棱角。

(5)衔接施工缝的水泥砂浆厚度宜为50~100 mm,浇筑底层混凝土必须认真振捣。采用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在模板上加入拌过水泥砂浆的石子再作振捣,确保此部分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4 墙体垂直偏差大

4.1 原因分析

(1)支模时未用线坠靠吊,或拧紧穿墙螺栓后未进行复查。

(2)大模板地脚螺栓固定不牢,模板受物体猛烈冲撞后发生倾斜变形,事后又未进行纠正。

(3)大模板本身变形,扭曲严重。

(4)模板支搭不牢,地脚螺栓未拧紧,振捣混凝土时过猛,使模板发生变位。

4.2 防治措施

(1)支模过程中要反复用线坠靠吊。先安装正面大模,通过地脚螺栓调整,用线坠靠吊垂直再安装反面大模,然后在反面模板外侧用线坠校核,最后用穿墙螺栓固定正、反大模,并随着用线坠校核其垂直度,注意检查地脚螺栓是否拧紧。

(2)支模完毕经校正后如遇有较大冲撞,应重新用线坠复核校正。

(3)日久失修变形严重的大模板不得继续使用,应由工厂进行修理。

5 墙体凸凹不平

5.1 原因分析

(1)模板钢度不够。大模背面的槽钢(龙骨)间距过大或所用面板钢板太薄(小于4 mm)。

(2)穿墙管长短不一,误差过大,穿墙螺栓拧得过紧,使其附近钢板局部变形。

(3)振动器过度猛振大模板板面,板面局部损伤。

(4)安装及拆模过程中用大捶或撬棍猛击模板板面,使板面造成严重缺陷。

5.2 防治措施

(1)加强模板的维修,每个工程完工后,应对模板检修一次。板面有缺陷时,应随时进行修理,严重的应更换板面钢板。

(2)刚度不足的大模板,可加密背面钢龙骨(8号槽钢),即在原来两根之间再加1根,或在原来两根水平槽钢之间加一道垂直方向的短龙骨。

(3)不得用振动器猛振大模板面或用大锤、撬棍击打钢模。

(4)穿墙螺栓部位的钢板宜适当加固。加固方法可采用贴上一块小的方形厚钢板(贴在板面的反面)或在孔口两侧加焊型钢。

6 阳角不方正、不垂直

6.1 原因分析

(1)由于砖墙或墙板不平所致。

(2)小角模支设不当造成位移。

(3)小角模变形与大模板形成缝隙,出现漏浆及阳角变形。

(4)使用平模的内纵横墙间缝隙大或内纵墙模板轴线位移等。

6.2 防治措施

(1)墙面砌筑平整及时填补缝隙。

(2)小角模固定牢靠,确保不变形。

(3)支模时保持轴线位置正确,减小模板垂直偏差。

(4)拆模后立即进行修补。

7 墙体混凝土起泡

7.1 原因分析

(1)发泡型减水剂掺量过多。

(2)混凝土塌落度大,振捣时间短,不密实。

(3)一次下料多,气泡未排出,集结于墙面。

7.2 防治措施

(1)按规定掺减水剂。

(2)混凝土塌落度符合要求。

(3)加强混凝土振捣,时间以不再冒气泡为度。

8 墙面有模板皮

8.1 原因分析

(1)木模板周转次数多,表面刚度不足,拆除时表面掉皮。

(2)脱模剂无效。

(3)脱模迟,未及时养护。

8.2 防治措施

(1)模板表面钢度足够。

(2)脱模剂有效。

(3)采用快速拆模体系。

9 墙体混凝土强度不均匀

9.1 原因分析

(1)混凝土塌落度偏大,和易性差。

(2)混凝土分层浇筑较大。

(3)采用了用振动器向一头赶浇混凝土的操作方法,或振捣时出现漏振。

(4)混凝土料斗落距太大,造成砂、石分离和水泥浆漏失。

(5)混凝土冬期施工养护温度不均,上部气温偏低。

9.2 防治措施

(1)控制塌落度,和易性。

(2)不得采用振捣器赶浆振捣的方法。

(3)振捣高度不大于500 mm。

(4)不宜过度振捣。

总之,现浇混凝土大模板墙体施工质量决定了一个工程或一个小区群体工程的成败。抓好模板质量是非常重要的,采取适当的方法及预防措施,会收到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板面拆模用线
美味老翟板面
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舌尖上的高三
连一连
建模与拆模:华杰课堂改革的一个剖面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解析
板面的故事
手撕板面:味似故乡浓
猜脚印
最快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