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把学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2011-08-15刘玉瑛

支部建设 2011年5期
关键词:教条主义学风学习型

■刘玉瑛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把学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刘玉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向全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完成这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必须关注学风问题,因为学风是否端正,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成效。因此,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时,必须要把学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学风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

学风,是人们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所表现出来的风气和风格。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风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如何对待理论联系实际的关系问题。

对待马克思主义,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科学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这种学风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不是终极真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但不是让我们照搬照抄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以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只能顶礼膜拜的神圣教义。这种学风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不能发展的终极真理,后人只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不能有丝毫改变。改变就是离经叛道,就是大逆不道。

不同的学风,反映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态度,则反映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目的与学习结果。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的是它的精神实质,是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的目的,是把它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是为了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向前推进;学习的结果,是学深、学透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用好、用活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背诵它的只言片语、名言警句;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拿本本上的东西压人、唬人,根本不管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忽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习的结果,是理论脱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由此而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把学风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营造优良学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样才能取得有益的成效。

新形势下学风建设所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重视学风建设,反对不正派的学风,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但是许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却把它看成是死的教条,这样就阻碍了理论的发展,害了自己,也害了同志。”因此,他要求有教条主义思想的人“必须抛弃教条主义”。

然而,尽管我党一直在不懈地反对教条主义等不正派的学风,但不正派的学风却依然存在。就当前情况而言,不正派的学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风不浓,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首先就要“在全党营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但事实上,全党还没有真正形成这种风气。相反,有些党员却是“学风不浓,玩风太盛”,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

有的党员强调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有的党员搞理论虚无,不重视理论的作用。他们满足于自己那仅有的一点经验,只埋头于日常的琐碎工作,而不相信理论,轻视理论学习。而轻视理论学习的结果,使得一些党员理论水平低、理论素养差,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不清是非。

二是目的不明,学习的目的不在应用而在装潢。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就曾经说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然而,有些党员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应用,而是为了装潢门面。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更是限于表面。

有的党员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只满足于背诵只言片语,而没有完整、准确地领会其精神实质。不能联系自己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来学习理论,不能把学习理论与查摆思想问题、自我解剖结合起来,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有的党员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用来指导实践,而只是为了“吓人”、“唬人”,为了“装潢门面”、炫耀自己,以在他人面前“有脸”,捞取政治资本。

有的党员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只是为了“教育”别人,而不用它来改造自己。就像手电筒,照人不照己,什么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是挂在口头上,压根儿就没想到去好好实践。

三是照搬照抄,不能用学到的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是教条主义的学风。关于教条主义,在党的历史上是屡遭批判的,然而它却僵而不死、屡禁不止,至今仍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关于理论,在有些人看来,理论就是指书本上所记载的话。只要谁能把书本上的东西背熟,写文章或讲话时,能引证马列主义的话,谁就懂得马列主义,谁就是最好的理论家。在有些人看来,只要是老祖宗说过的话,就应该亘古不变地照着去做,不能有丝毫的改变,如有改变,则是大逆不道;老祖宗没有说过的,就不能做。因此,他们便否认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新阶段,否认“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意义。

教条主义的表现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不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从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出发。它不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来认真研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过去和现在,认真研究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经验,得出结论,不是作为中国革命、建设的行动指南,再在群众的实践中去检验这些结论是否正确;相反,它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而把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若干个别词句搬运到中国来当作教条,毫不研究这些词句是否合乎中国现时的实际情况。因此,教条主义表面上看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实际上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悖的。

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路探讨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加强学风建设,以解决广大党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问题。如何加强学风建设呢?

首先,要使党员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党一贯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一般地说,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提出,全党要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他指出:“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

我们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广大党员要了解这些新情况,解决这些新问题,就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次,要使党员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把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

既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全体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必须认真刻苦地深入学习,掌握其精神实质,掌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三,要使党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怎样联系实际呢?以下三个环节是必须要保证的:

一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同志曾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生动地比喻为“箭”和“靶”的关系,把理论联系实际比喻为“有的放矢”,就是说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矢”,去射中国革命实际之“的”。显见,一个人只有手中有“箭”,才能去射“靶”。由此而言,要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必须认真刻苦地读书,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否则,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一句空话。

二是搞好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深入实践,搞好调查研究。搞好调查研究是为了了解实际,使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的放矢。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可或缺的桥梁。

实际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正确地认识它。只有通过调查研究,人们才能达到正确认识它的目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毛泽东同志不仅在理论上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而且还躬身实践调查研究。他曾用32天的时间,实地考察了湖南5个县的情况,然后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文献。

邓小平同志也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他说:“我们办事情、做工作,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联系本单位的实际解决问题。”

调查研究需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掌握真实的情况;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要用学到的理论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不是理论与实际的简单对应。它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创造性的新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导)

猜你喜欢

教条主义学风学习型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矛盾论》《实践论》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及当代应用与发展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恩格斯论马克思主义生命力
炊事员的几宗事
中共党内教条主义研究述评
学风就是质量
新时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