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云南怒江旅游业发展的再认识*

2011-08-15孙艳萍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怒江州旅游区怒江

孙艳萍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财经系,云南景洪666100)

云南怒江州地处中国横断山脉滇西北纵谷区,全州土地面积14703平方公里,北靠西藏,南接云南保山,西毗邻缅甸,国境线长449公里,临近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境内屹立着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担当力卡山、云岭四大山脉,奔腾着澜沧江、怒江、独龙江三条大江,有闻名于世的高山大峡谷群,构成了“四山夹三江”的雄姿。全州总人口45.8万人,12种少数民族。因此,怒江州整个州情是高山、峡谷、边疆、民族、贫困、偏远多位一体的特点。

怒江州是滇西北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滇西北其他三个地州即大理旅游区、丽江旅游区、香格里拉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态势很好。然而,在云南近20年辉煌的旅游发展历程中,怒江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其影响不仅远不及传统的旅游目的地西双版纳、大理、丽江,也不及后起之秀的德宏、保山、腾冲等地。因此,对怒江州旅游业发展进行重新认识,理清思路,针对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非常有必要。

一、对怒江旅游区性质的认识

怒江州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川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怒江州特殊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总体上呈现出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滞后性”与资源的“富饶性”并存的特征,即“贫困”与“富饶”共存。

(一)贫困

怒江地处滇西北的高山峡谷区,地形比较复杂,经济发展难度较大。近几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怒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从整体上看,怒江州仍然是我国最贫苦的地区之一。其表现为社会发育程度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人口文化素质低、教育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低。其经济成分中既有商品经济成分,又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分,社会处于半封建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时期,部分少数民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方式中,社会发育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低。全州很多地区无国道通过、无公路网络、无完整的公路通过,55%的农村运输仍以人背马驮为主,60%的地区运输困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全州人口文盲半文盲比例高,教育水平落后。截止2001年,全州尚有13.75万人未解决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水平低。因此,怒江州从社会形态看,呈现出明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

(二)富饶

怒江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电资源等。以兰坪为代表是中国最大的铅锌矿矿产资源富集区。怒江大峡谷是野生动植物物种基因库,属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交汇地带的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境内容纳了寒温带、暖热性等植物类型,成为地域性植物类型组合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怒江州特殊的自然环境为各种动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适宜条件,境内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怒江州境内河流密集,拥有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干流及183条支流,水资源总量达95591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43%。怒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怒江大峡谷素有“东方大峡谷”、“神秘大峡谷”之称,境内飞瀑悬天,峡谷幽深,是一条世界上人与自然亲和,保存最完整的民族发展活化石的大峡谷。全州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旅游资源独特神秘,旅游资源品味高。

二、对怒江旅游资源的认识

怒江州旅游资源丰富,品味高且特色鲜明,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条件。然而由于怒江大峡谷的基础尺度过大,南北纵深300多公里,对于怒江峡谷旅游产品开发附加了许多限制性条件,加大了开发难度。因此,有必要对怒江旅游资源进行重新认识、理性分析。

(一)怒江大峡谷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

怒江州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特色鲜明,集中表现为以独特的峡谷风光、奇异的民族风情为主体的多样性自然、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所体现出的特征是雄险、博大。怒江州居于国家级“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腹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纵贯境内,老君山西麓的兰坪罗锅箐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并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怒江州特殊的质地地貌,使境内涵盖了雪山、高山湖泊、高山草甸、湿地、杜鹃花海、原始森林、丹霞地貌,在垂直分布的地域空间内浓缩了从热带河谷到高山苔原的生物、气候、地貌景观。

人文景观所体现出来的特征是神秘。主体民族傈僳族,独有民族独龙族和怒族。由于怒江地处偏远,客观上造成了相对的封闭。封闭导致与外界隔绝,因此,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民俗习惯、服饰、宗教、音乐等保留得相当完好且更为原始、古朴、神秘。

(二)怒江州旅游资源的劣势分析。

怒江州旅游资源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劣势。怒江地处由两大地质板块新生代相互挤压、碰撞所产生的巨大山脉,境内构成怒江“四山夹三江”的地貌特征,相应地其旅游资源表现为大尺度景观类型,与其他景区小尺度景观类型相比,其开发的成本较高,资源转化为产品的难度较大。景点沿怒江大峡谷呈线状散点分布,客观上出现“旅多游少”的现象,限制了旅游规模量。多数景点体量较小,容时量低,必然出现“旅长游短”的状态,制约了游客重游率,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虽然峡谷民族风情浓郁,具有极强的市场感召力,但高品位景点较少,缺乏有效的景点载体,难以树立怒江固定的旅游形象,进而难以影响市场认可度。

(三)对怒江旅游资源的重新认识。

怒江峡谷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固定的、具体的景点作为载体,这样的客观现实是怒江峡谷旅游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此,必须重新认识怒江的旅游资源,重新树立怒江的对外旅游形象,寻找新的突破口,设计特色旅游产品,才能有效地进行市场竞争,从而提升怒江州旅游业发展水平。实现怒江州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才能将自身纳入云南省旅游发展轨道。

基于对怒江峡谷区位特征、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发展现状的综合分析,对怒江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怒江峡谷内民族众多,主体民族为傈僳族,独有民族为独龙族、怒族,还有普米族、藏族等其他民族,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十分明显,可开发出不同主题的民族文化产品,但多元就意味着繁杂,繁杂则会淡化主题,当云南的其他传统旅游目的地如西双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已成为傣族、白族、纳西族、藏族文化的集中的、固定的展示地,树立起这些旅游目的地固定的对外旅游形象时,怒江却因多民族、多文化的主题使游客感到茫然。与此同时,旅游者旅游的目的并非在于对民族和文化的辨别,而是通过在异地体验来享受渡过一段美好时光。因此,对怒江多元文化的特征应该有一个重新定位和认识。其二,怒江是“三江并流”中的“一江”,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给怒江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但是这一品牌对旅游市场的驱动作用值得思考。因为“三江并流”更多意义上表达的是科学概念,并没有唤起大众游客的旅游形象感知,并没有迎合大众游客的旅游需求。因此,“三江并流”这一品牌、这一资源应重新考虑其定位问题,它响亮的地位未必能给怒江的大众旅游市场带来效益。其三,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这一口号其实太大,与世界其他峡谷相比,怒江峡谷不算大,并且没有一个代表性的景点让游客能真正体会到怒江的特别之处。黄河的壶口瀑布把黄河的旅游带动起来,长江的三峡把长江的旅游带动起来,可是怒江还没有概括出一个代表性的景点,作为怒江的代表和支撑点,那么,其结果就是看东方大峡谷就没有看点,对旅游者没有产生吸引力。

总之,对怒江旅游资源的重新认识很有必要,应该理性地考虑怒江现有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现状,让怒江旅游资源现实的、真实的优势体现出来,迎合大众旅游市场需求。

三、对怒江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认识

旅游产品是直接进入国内外旅游市场进行竞争的有形物质产品与无形服务产品的总和。目前国内外旅游市场仍以观光旅游为主,专项旅游中休闲娱乐及商务旅游占较大的比例,其他形式的旅游所占比重仍然较少。但怒江州旅游区处于旅游发展的初始阶段,怒江州的旅游资源现状决定了不能开发大众性旅游产品,而适宜发展探险旅游、科考旅游等专项旅游旅游产品。从丽江、香格里拉滇西北旅游资源对比看,蓝天白云、高原雪山、草地羊群、森林湖泊,这些元素已形成比较固定的生态观光旅游映像。因此,怒江如果仍然以生态观光旅游为出发点,在没有垄断性资源的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怒江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影响力不大,所以,怒江州旅游业要发展,必须要考虑旅游产品设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与周边旅游区的差异性。

四、对怒江旅游发展战略的思考

在分析和把握怒江旅游区性质、怒江旅游资源特征、怒江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基础上,高起点、长远地谋划怒江旅游发展战略很有必要。

(一)市场导向与政府推进发展模式。

现有的旅游发展模式有政府主导型、市场导向型等模式,鉴于怒江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完全的市场导向型不具备条件。就怒江目前的旅游发展现状而言,完全的政府主导型也不合时宜。因而,怒江旅游的发展模式总体基调应是市场导向与政府推进并进发展模式。政府工作主要是做好旅游宣传促销,树立一个优秀的品牌,改善基础设施,做好旅游规划与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旅游企业主要做好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工作,从而形成政府与市场并进推进的旅游发展模式。

(二)塑造品牌,打造旅游载体。

品牌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的关键,是占领市场份额,提升旅游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怒江旅游资源丰富,应深度挖掘一些能代表怒江整体形象的旅游项目,精心策划,培育打造,激活市场,塑造起怒江旅游对外的固定的品牌,逐步使怒江的旅游形象深入人心。怒江旅游发展的另外一个致命点是缺乏固定的、具体的景点作为载体。目前都是一些大尺度的景点,无法让人一提起怒江某一景点就可以在感知上明确怒江的形象,这样的限制性因素给游客造成的感觉是怒江是迷茫的。因此,急需打造旅游载体来提升怒江旅游业发展。

(三)实施与周边旅游区联动以共谋发展。

怒江旅游区是川滇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融入周边旅游区,与大理旅游区、丽江旅游区、香格里拉旅游区实施联动发展,与滇西保山、腾冲、临沧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建立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利益共享的旅游网络体系,分享周边旅游区资源市场,共同促进区域旅游发展。

(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环境

基础设施水平低是怒江旅游发展的“短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低。目前,怒江无铁路、航空、水运,现有公路等级低,导致怒江致怒江可进入性差,影响游客数量。各县之间的交通联系均为一般柏油路、弹石路、土路,公路等级低、路面窄、路况差、弯道多等因素,既增加了旅游者的路上消耗,又使游客缺乏安全感和舒适感。其二,怒江旅游服务水平低。在硬件方面表现为旅游住宿设施数量少、档次低、旅游餐饮设施档次低、卫生条件差,旅游车辆档次低、舒适性差。在软件方面表现为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不高,服务不规范,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应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美化旅游环境,从整体上改善怒江旅游接待水平。

[1]王嘉学,夏淑莲,李培英.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中的怒江峡谷脱贫问题探讨[J].生态旅游,2006,(1).

[2]杨丽.怒江州旅游业发展探析[J].民族研究.2001,(4).

[3]彭永岸.怒江峡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0,(2).

猜你喜欢

怒江州旅游区怒江
朱俊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怒江卡雀哇节
怒江 神秘绝美的“东方大峡谷”
民间方言的弦外之音
怒江州通过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省级初验
反思与展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防控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怒江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