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和合思想的高校合并问题的对策思考*——以云南省合并高校为例

2011-08-15何云葵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原理办学院校

何云葵

(云南师范大学哲政系,云南昆明,650092)

近年来,高校合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一项重大改革,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学术界曾围绕高校是否需要合并、怎样合并以及合并重组后新高校如何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不少探讨。诚然,高校合并在整合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办学实力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但是,合并后新高校在运转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亟待探讨解决问题。为此,我们以云南为个案,对其高校合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分析,认为和合思想可为解决高校合并后的某些关键性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和合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和合学理论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教授在1996年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理论思维的架构,也是当前中国哲学的一种新的理论思维形态。和合学是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化的综合创新文化整合方法的落实,是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中国理论思维的智慧创新,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做出了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回应。和合学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以及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作了具体的阐释。建立在和合文化基础上的和合学,主要是指研究在自然、社会、人际、人自身心灵及不同文明中存在的和合现象,并以和合的义理为依归,是既涵盖又超越冲突、融合的学问,是当下中国哲学的体系创新。张立文教授对和合的定义是:和是指和平、和谐、和睦;合是指合作、结合、融合等。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不同文明间诸多文化要素互相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诸多文化要素相和合的新生命、新事物、新结构的总和。在对传统和合方式坎陷的批判中建构“地”、“人”、“天”三界,即和合生存世界、和合意义世界、和合可能世界;基于对传统和合类型的考察,构想了和合学理论公设和形上、道德、人文、工具、形下、艺术、社会、目标八维和合的新学科分类。和合学理论提出了五大原理:

第一,和生原理。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都是生命体,既然都是有生命的,那么我们不能采取非此即彼的方法,而只能在竞争当中互相生存,生命和生命之间应该互相尊重,而不能互相残杀。

第二,和处原理。在生命与生命之间,应该和而不同地相处。尽管我们大家各有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和处,也就是和平共处。

第三,和立原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都应该和立。也就是说,要尊重别人的独立,要尊重别人的人格和人权,也只有这样,人与人、人与社会、自然、民族之间才能够互相尊重独立。

第四,和达原理。和达就是互相通达、共同发达。

第五,和爱原理。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都应该和爱。

二、云南高校合并的基本情况及问题分析

据调查,云南从1993年开始启动高校合并工作以来,共有60余所各类学校参与合并,整合后形成了20余所新高校。回顾云南高校的合并历程,按合并前高校的不同办学类型、层次及综合实力等,合并的情形可以作如下分类。

按学科类型可分为两类:科类相同院校的合并和科类不同院校的合并。按办学层次可分为5类:同是本科院校间的合并、本专科院校间的合并、专科院校间的合并、大专院校与中专学校间的合并、中专学校间合并升格。其中,大专院校与中专学校间的合并占绝大多数,本专科院校间的合并和专科院校间的合并居第二,中专学校合并升格的居第三,本科院校间的合并最少。按办学综合实力可分为3类:强-强合并型、强-弱合并型、弱-弱合并型。在这3种合并类型中,强-强合并的“磨合期”可能会相对长一些,强-弱合并型次之,相对较易磨合、顺利过渡的是弱-弱合并型。云南省参与合并的高校中,弱-弱合并型占绝大多数。如果根据高校自身参与合并的目的,可以分为生存型合并和发展型合并。生存型合并是一些学校在发展中明显处于弱势,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一定的生存危机,为避免在竞争中被淘汰,而选择与实力强的高校合并。发展型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高校本身并无生存危机,为求得在现有基础上更好地发展而进行的合并。

从操作程序看,任何形式的合并,一般都是由学校主管部门研究提出意向后,参与合并的高校联合行文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正式向省政府报告,如省政府同意,才正式报国家教育部审批。形式上,合并是自下而上进行的;而实质上,如果地方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倾向性意见,不同学校在合并问题上自觉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这种自上而下、行政推动实现的高校合并,是高等教育体制转轨和宏观布局结构调整的必然产物。

云南省高校合并后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提升了办学层次,扩大了学校办学规模,提高了办学效益;整合了学科资源,提升了办学实力与水平;提高了管理效率,扩大了学校影响力;提高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但是云南省高校合并除积极影响外,需要我们更应该关注出现的消极问题,主要是管理职责和利益调整难、学科融合和发展难、办学特色整合难、发展资金筹措难、培养质量控制难。

三、和合思想对解决合并高校问题的启示

(一)以和生原理,看合并高校的现实存在。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也带来了我国高校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招生规模、建校速度等方面,都创造了历史之最。高校合并作为壮大高校实力的手段之一,在激烈的高校发展竞争中,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实施者都要意识到,校校合并是要向积极的方面发展,而不是共同走向灭亡,正面看到竞争当中的互相生存,校校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宽容、包容,而不能互相残杀。

(二)以和处原理,解决校校间的文化差异。在高校合并过程中,人财物的合并比校校间的文化合并要好操作的多,无形的文化合并恰恰是高校合并问题出现的结症所在,解决没有一时奏效的办法,只有在校校之间,确立和而不同的思想。尽管大家各有不同,但是,可以和处,也就是和平共处。

(三)以和立原理,发展校校间的优势目标。高校合并,在教师个体和学校集体间、校校之间、学科之间等方面,都应该和立。也就是说,要尊重校校之间合并前存在的独立,要尊重合并高校的自有优势,看到高校合并过程中,应该是校校之间优势的不断放大、发展,只有这样,高校合并的实际意义才能得到实现。

(四)以和达原理,实现高校合并的发展。和达是互相通达、共同发达。高校合并不管是出于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意见,还是校校之间地“一见钟情”,合并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确立和达的思想,就可以看小,甚至可以正确认识合并中出现的问题,即正确认识哪些是合并过程中的发展问题,哪些不是合并过程中的问题,使解决问题的针对性、目的性更强,解决问题的正确性更高,从而实现高校合并的共同发达、共同繁荣。

(五)以和爱原理,看高校合并的人员问题。高校合并人员的合并使用是高校合并过程中的敏感点,怎样用好、用对人员,使人员优势最大化,人员内耗最小化,是合并高校领导班子必须面对的、无法逾越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从利于高校合并的发展、利于合并后人员的发展来考虑,就是看到校校合并前,人员存在的实际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是文化差异、还有学识差异、工作能力差异、思维方式差异等等,以和爱的思想,客观看待实际存在的差异,逐渐弥合这种差异。

总之,高校合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管理机构设置与调整、人员配备与队伍优化、各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体制机制创新等等问题,需要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党委、行政班子正确引导干部职工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合并带来的矛盾、问题和困难,树立大局意识、长远意识,齐心合力、共谋发展。

[1]张立文.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上、下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钱 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上海:三联书店,1988.

[3]程思远.世代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为“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而作[N].人民日报1997-6-28.

[4]牟霞,闫晓霞.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1).

[5]方克立.关于和谐文化研究的几点看法[J].高校理论战线,2007,(5).

[6]张立文.和合方法的诠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3).

[7]范婷,丁鼎棣.和合文化的哲学考察和现代价值[J].求索,2009,(9).

猜你喜欢

原理办学院校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于电力系统备自投实现功能原理概述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