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务实 规范 协调
——体育课改的应有之义

2011-08-15沈惠琴

运动 2011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课中考体育教师

沈惠琴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江苏 南通 2260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务实 规范 协调
——体育课改的应有之义

沈惠琴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江苏 南通 226000)

有过迷茫,有过盲动,更多的是循序渐进。理性反思过后,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对于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浅水区”容易改的大多都改了,初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良好对接已成为“深水区”中的难题之一。作为一名体育教研员,多年游走在课改的管理与执行之间,笔者深深地体悟到务实、规范、协调,才是体育课改的应有之义。

1 务 实

1.1 坚决追随课改理念

改革虽不是颠覆,但要在陧磐之后保持区域教育的高位发展,诠释素质教育的真谛,教育行政是应下大决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我们摘掉“近视眼”,我们要始终坚信、认同基于“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下的改革路径,在通识培训、学科培训、教师培训、管理者培训之后,我们还应该对课改理念坚决追随与执行。

1.2 勇于引领课程改革

中考体育与文化课中考比较,文化成绩缺10分、8分很正常,但体育缺1分都不行,为什么?问题还在于普通老师眼中的体育课太简单,缺乏“学科性”,就是3项训练。对此,我们教研部门要督促初中体育教师,不能囿于中考体育而自废“武功”,使自己在应有的成长期内反而丧失了赖以生存的职业技能。要结合体育课改,改良中考体育方案,设置中考项目库,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结合、中考体育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必考与抽考选考结合,让我们的体育教师有内容可教、有事可做。这既是对体育教师的督促,又是一种保护。

1.3 积极向教研要质量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既不需要过分夸大体育的功能,也无需在“小三门”里苟活。“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尽职,扎扎实实做学问”就是我们的座右铭。市、省、全国的每一次优课比赛、教学能手评比,我们都应积极参与。从单元、课时的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调控,课后的教学反思到才艺展示,论文的撰写,要力促每一次教研活动及其细节都成为一次培训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关键事件”,让教师体验成功,收获自信;感悟失败,收获成长。

2 规 范

2.1 有规可依,有矩可循

针对第2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组织学习研讨,还要结合实际提出加强本地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管理的意见,让学校有规可依、教师有矩可循。同时,我们还要健全区域内学校体育监控网络,建立由领导深入现场的督察制度,由学生、家长组成的监督团队及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测试的评估制度等,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制,来强化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落实与开展。

2.2 强化责任,树立榜样

可能有的学校还在视体育为学生文化成绩的“绊脚石”,我们要通过做正确的事维护规范,在学校内、学校间形成“不学规范,等于破坏规范”的共识。同样,在中考体育中,对于选测项目,有的学校为了方便训练与管理,动员学生集中选项。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学好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地张扬个性,铺开选测面,让“投机者”无机可乘。再如,现时的校长、主任、教师他们怎么看体育,还不是他们上学时的体悟。那么,用老眼光看问题肯定是行不通的了,而观察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学校成长为中层、副校长乃至校长的已不在少数,为什么?这是靠自身的组织能力、做事胆略。此时,就需要我们学校内的体育领导层作出榜样,用行动和理念谋求解释与沟通,让大家走进体育新课改,走出“老眼光看新问题”的误区。

2.3 科研引领,有效推进

体育课改以来,通过对课改理念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收获着与新课标理念不谋而合的喜悦。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经验即成果,我们要让体育教师通过一系列课题研究自己提炼出“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课堂!要让教师根据自身优势和学校实际确定自己的课题,通过接触大量的前沿信息,获取新的知识,提升教育理念,在研究中学会更好地设计、备课、上课、评价,增强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培养自身的教科研能力。

3 协 调

3.1 力争全员参与

学校体育光靠体育教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在班级建制条件下,我们要“让每一位班主任都成为一位好的体育助教”。由相应的体育教师对班主任和一些拥有体育兴趣爱好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体育技能方法培训,在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内去组织、指导,学生对多种风格的体育锻炼线路亦会产生新鲜感和兴趣。另外,我们还要协同教育工会、团委,适时开展一些课外文体活动,活跃学生身心。当然,不能只局限于学生在校园里运动起来,与其校外自发的玩赏,我们还不如与社区联手,改进和加强学生校外闲暇时间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合力之下,提高体育育人的实效。

3.2 权利与义务的互促

作为一个“中间人”,笔者深知体育教师与学校领导在“权利与义务”上的相互抱怨,死钻这种“鸡和蛋谁先出现”的牛角尖问题将会阻碍学校体育的和谐发展。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要总抱怨学校没有给你机会,不妨经常想一想,自己是否能够漂亮地履行自己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尽的义务并且没有借口?对于学校体育工作,自己是否平时就给学校留下了一个工作主动、勇担责任的印象?如果没有,你就不应该抱怨权利的无端丧失。正所谓“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作为落实“健康第一”这个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最贴近的学科,只有我们每个体育教师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扎实体育教学,我们才会享有名副其实的学科地位。要知道,只有实际成绩才能影响校长,获得校长的支持、关心。

3.3 多维协同,注重后续

体育人有句话叫“跳出体育看体育”,而我们要让学生“多从体育中获取思维方法,让文化受益”,以此吸引广大学生关注、热爱体育。初中体育课堂并不是学校体育的全部,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我们要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体育艺术2+1项目”,让多维协同发展成为体育课堂的有效拓展和补充。说句现实的话,高中体育模块选项教学的基础还在初中阶段,只有在初中阶段多接触、学习一些体育项目,并从中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到了高中阶段才可能去选择并发展已有的爱好,最终系统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作为初中学校,并不是把学生送进高中就完事,还得注重一个后续影响和品牌建设,不要被人说某某学校输送的都是高分低体能儿,身心应对不了高中阶段的高强度训练。

G807

A

1674-151X(2011)10-09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0.045

投稿日期:2011-06-02

沈惠琴(1963 ~),小教高级,大专。研究方向:中小学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中考体育教师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点津
体育课
中考“三数”大扫描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