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课教师造成学生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2011-08-15黄若华王海艇

运动 2011年11期
关键词:身心危害体育课

张 晟,黄若华,周 洁,王海艇,韩 江

(1.西安交通大学体育部,陕西 西安 710049;2.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研组,陕西 西安 710048)

学校体育课教师造成学生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张 晟1,黄若华2,周 洁2,王海艇2,韩 江2

(1.西安交通大学体育部,陕西 西安 710049;2.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研组,陕西 西安 710048)

1 问题的提出

以学生为本,安全与健康第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应始终是学校体育课的宗旨。现对学校体育课中因教师方面原因所引发学生安全隐患的现象与危害进行分析,以便找出此类问题存在的根源,防微杜渐,对今后体育课的教学起到规范和警示的作用。

2 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现象1

每年新学期开始的第1 ~ 2节体育教学课,在运动理论知识方面,教师因没有尽早、有计划地向全体学生传授有关安全的运动损伤、运动保健或救人的常识和相关技能等,使学生对安全意识与理论知识了解甚少,成为体育安全盲;在运动认知实践方面,教师因没有及时、全面、细致地统计与了解初一、高一新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做到对其详实情况心中有数,便无法根据学生的身心实际,有针对性地在体育教学中做到有备无患,结果所安排的运动量、密度、强度负荷等不科学、不合理,出现较大的脱节与出入,无形之中就加重了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身心锻炼的负担与压力,造成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危害:在新学期开始的体育教学课中,因为教师考虑的不周全、做法不规范,在相关教学环节上失职、在某些教学过程中的失误,使学生缺乏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运动保护知识,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法和相关技能,结果造成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轻则拉伤肌肉、扭伤韧带软组织及肢体关节,重则会出现挫伤肢体关节或关节变形,肌肉、韧带、肌腱等断裂,骨折、骨变形,血管破裂,脑损伤,组织器官功能发生障碍或发生退化等。这不但使学生在生理上饱受运动伤害与摧残,而且还使学生在心理上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产生一系列不良负面效应。

2.2 现象2

在新的运动项目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新技术动作时,在半数学生不能完成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耽误教学时间,加快教学进度,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随意采用教学比赛、集体比赛或教学“过关”等违反教学应遵循的客观自然发展科学规律的循序渐进方法,迫使学生勉强完成。结果给体质差、能力弱的学生增加了巨大的身心压力与负担,其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后患无穷。

危害:以上做法不仅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既危害了学生身心安全,同时也伤害了学生身心健康。虽然损伤问题不是太多,但是损伤的程度却相当严重,并给学生原本因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和体育学习所带来快乐、健康的美好心理留下了永久都难以抹去的运动创伤隐患。

2.3 现象3

体操教学技巧项目中的垫上运动,因教师不规范的教法与做法或某些环节不作为的表现,如前后滚翻练习,体操器械项目教学中的单杠、双杠、跳马、跳山羊等,在教学练习中因保护方面出现诸多问题,例如,保护者站位不合适,保护方法不正确、不规范,保护者与练习的学生之间配合不协调,保护时间发生脱节等,都会使练习者没有安全感,练习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学生受伤或消极练习等。

危害:体操运动项目教学技术动作的练习是有一定难度要求的,加之保护学生和被保护学生的综合协调配合能力有限,彼此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与配合。所以,就会因负责保护学生站位的不妥当、方法不规范、不正确、与被保护学生之间协调配合不好等原因,从而影响了练习质量,造成技术动作的掌握不规范,练习不协调、不流畅,甚至出现伤害事故。

2.4 现象4

在体育教学的某些特殊时间段中,教师因课的内容多、任务重或运动项目考核的学生人数多,为了节省教学时间、缩短中间环节。所以,就省略准备活动或只是简单地做几节徒手操,这完全是走过场,应付差事。因不规范和无效的准备活动,结果直接给学生的身心安康造成安全隐患。

危害:因为教师对学生教学准备活动的不规范与无效,使学生身心各机能根本无法正常调动甚至没有调动,学生就匆忙参加教学练习或教学考试。因其身心准备不足,基础功底又不扎实,有机体肯定无法承受大运动量、高密度、超强度的综合刺激;加上部分学生的身心素质水平较低等综合因素,体育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不可避免。这不但是教师责任心不强、不规范教学所造成的教学责任事故;而且还严重挫伤了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运动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与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安康。

2.5 现象5

田径教学中的短跑、跳高、跳远练习,体操教学中的垫上滚翻、跳山羊练习,球类教学中的足、篮球行进间运球练习等项目中,一是部分中小学因受本校体育场、馆较小的影响与空间的限制;二是部分体育教师不严格、不规范的教学,或是故意有事离开课堂,使体育委员和各小组长掌握不好各练习组之间的练习距离与练习节奏,使练习间距过紧,练习节奏过快。因主客观之间相互交叉影响与制约,学生各项练习从局部到整体的不规范和失控,结果造成各练习组之间、学生之间出现拥挤,前后左右出现互相碰撞,前面练习的学生还没有完成练习离开场地,后面的学生就挺身而出,这就出现了体育教学课堂上“叠罗汉”的“壮观”景象。

危害:体育教学中所发生“叠罗汉”事故被挤压在下面的学生,轻则头、脸、眼、嘴、鼻、耳的皮肤被擦伤,扯、碰破流血,鼻骨变形、骨折,牙齿碰掉等;严重则发生在多人的重压下,甚至造成心肺功能紊乱,因胸闷、呼吸受阻,而出现窒息、心跳突停、突发心脏病,肋骨骨折、肢体骨折、关节错位、挫伤,颈椎或腰椎骨折,椎体神经机能紊乱、受损、导致残疾等现象。“叠罗汉”上面的学生遭受伤害的程度也不会轻,因前后、左右彼此之间互相碰撞、挤压的学生,同样也厄运难逃,身体伤残轻重不可避免。

2.6 现象6

中学体育教学中所进行的具有对抗性较强的部分运动项目,因为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有限或不规范的教学程序,就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和危害性,如武术器械项目的教学、体操器械项目教学中有较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跆拳道教学等。

危害: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有限,把握教学练习的能力较差,从事专业练习之间相互转换的综合协调素养欠缺,结果造成学生轻则皮肤被器械刺伤破损,皮破血流,手臂、腿脚关节扭、挫伤,肌肉拉伤,韧带撕裂等;重则骨裂、骨折,脑震荡、昏迷、虚脱,肢体关节错位,眼失明,体内组织器官破损、机能失调、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2.7 现象7

在学校体育教学或比赛中,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的心理状态不健康,有行为、情绪异常情况的,或性格过于内向、不善言语的。例如,有攻击行为、暴力倾向、心态受过刺激、情绪爱激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异常表现的。学生中这类身心状态不正常者,都不适合参加体育教学活动。这是因为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责任感意识差,工作不细致、把关不严所造成的。

危害:这是因为这些学生中所存在的身心状态有异常情况的,在体育教学中都应给予必要或坚决的照顾。否则,如果勉为其难的话,教学中所潜伏的安全隐患的危害性将难以预料,所造成的伤害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

2.8 现象8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有部分学生经常违反课堂规定与要求,不遵守纪律,表现反常。虽经教师批评、教育、帮助,但还屡教不改或成效不大。如果是年轻教师,因教学阅历浅、经验不够丰富、应变能力较差,在解决处理这类问题时,就容易发生头脑不冷静、情绪激动或失控,出现不文明语言、甚至极有可能做出体罚或变相体罚及其他伤害学生身心不规范的“教育”行为。

危害:因学生的错误,导致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轻则身体遭受体罚皮肉之疼痛;学生重则身体受到皮肉之损伤。一是影响师生彼此间情感,加深矛盾的激化与隔阂的产生;二是严重的将极有可能发生恶性身心伤害案件。

2.9 现象9

在进行单杠、双杠、跳马、跳高教学练习时,因教师的不作为,不规范教学行为或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使体育委员、组长没有在器械、器材下面准备好厚度符合教学安全规定与要求的海绵垫或沙坑内沙子的松软程度欠佳,不符合规范标准,这就极容易造成学生肢体或身体发生本不应该发生的伤害事件。

危害:一是增加了学生在练习时的身心负担和压力,直接影响与制约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练习质量水平大打折扣;二是学生单、双脚直接跳落到坚硬的地面上,或是因失去身体重心,而摔倒在地面上,就必然伤害下肢骨骼、关节、肌肉,头部的后脑部位,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只是身体受到伤害的轻、重程度不同罢了。

2.10 现象10

自然恶劣的体育教学环境,例如,教师因天气原因,在昏暗的体育馆内和雾、阴雨、雪、沙尘暴等自然天气中指导学生进行运动练习,由于自然光线昏暗较弱,能见度较差,学生视觉效应能力的降低,造成视线不清,大脑反应迟钝,安全区段或机械不清晰,使其产生厌烦与焦虑的学习心理,从而导致技术动作不规范,变形、走样。在这类体育教学特殊时间段的情况下,隐性安全隐患就成为危害学生身心安康的无形杀手。

危害:在此类体育教学隐患危害所引发的学生身心伤害事故中,学生轻则被碰的头破血流,肢体损伤;重则摔成肢体关节挫伤、错位,骨裂、骨折,脑震荡、脑休克,内脏器官破损,血管破裂,心脏功能突停,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2.11 现象11

体育教学前,教师备课不充分或无教学计划、无教学目的等,没有根据所带年级学生的实际,合理搭配教材;体育教学中,教师没有起到主导作用,教学程序不科学,组织教法欠缺,对学生缺乏正确的指导与良好的帮助,以及区别对待或因人施教,安排运动量和强度负荷不当,造成学生身体局部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筋疲力尽而引起伤害事故;运动场地畸形、空间狭小与主教学区在一起,教师对学生各练习组之间所处位置、角度、时机的相互协调转换的注意和强调不够,甚至在教学的关键时刻随意离开课堂,让学生放任自流,使其处在“无政府”状态之中,从而使诸多隐患危害爆发,造成教学伤害事故。

危害:教师在体育教学各方面的准备不足,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使其潜在的“不良”意识萌发,对规范教学的不重视、不作为,而出现不规范教学、不遵守教学的职业道德、工作失职等不负责任的综合表现,从而引发教学中的诸多现实问题。一是造成学生各种伤害案件频发;二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开发、品行规范及作风培养存在外显或潜在的副作用。

2.12 现象12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的看待问题与分析问题,没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科学而又合理地把握好批评教育的尺度,方式欠缺、方法不当,思想工作不合适。例如,过分夸张与丑化学生的错误动作,造成学生在同学面前自尊心受到较大伤害,心态受挫,练习情绪低落、积极性不高、身心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安全隐患危害的存在;教师因主、客观的某些原因,在教学中突然宣布某项目的测试或考试,使得部分心理素质较差、心态脆弱,学习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没有做好心理的准备,因受到突然的刺激而焦虑不安、心慌意乱,导致身心对随意肌的控制能力下降,出现运动性障碍练习安全隐患的潜在危机;

危害:综上所陈述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在对待学生的心理变因因素方面,如果不能科学而又合理地把握好尺度,运用正确处理和良好解决方式与方法的话,在短期内,这对于学生心理的良性循环将产生十分微妙的不良影响;如果长期坚持错误的发展下去,将直接起到潜移默化的负面导向作用,而且非常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与提高。针对体育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充分运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对症下药的科学良方,去化解不同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注重艺术和技巧加以解决,才能取得立竿见影、峰回路转的绝佳教育效果;同时这也是善待与关爱学生的具体表现。

2.13 现象13

无论是田径、体操、足、篮、排球等传统运动项目的体育教学,还是健美操、体育舞蹈、跆拳道等现代新兴运动项目的体育教学,当学生在刚开始的初学阶段,只是基本体验,还没有完全熟悉练习程序,还未全面理解技术动作要领与掌握技术动作时,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各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情况,从分解性练习到学生不稳定掌握所出现分化的反复过程,然后由完整性练习到学生规范、正确掌握技术动作,所达到巩固与稳定的动力定型过程,这一分层推进,逐步发展与提高的科学方法。但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却经常发生与出现事与愿违的案例。例如,根据长期以来的基层教学观察和教学调研,我国有部分中小学的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一是因受专业知识面的局限与业务能力水平不高的影响和制约;二是教师不认真、不用心,不规范教学、工作失职,教学中图省事、走过场、应付差事,节省教学中间环节,对学生不负责任。在技术动作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教学中,尤其是在教学初始阶段的练习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受到挫折、碰到麻烦,需要教师辅导与帮助时,教师没有向学生及时再示范动作过程,反复讲解技术要领,强化学生对身体的位置、技术动作力量、幅度、方向、速度等,以加快掌握技术动作进程,提高练习的有效性。结果造成学生在运动练习中,大脑指挥系统失灵,思维出现紊乱,身心不和谐,技术动作前后配合失误,概念混淆,要领不清楚,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从分解性练习到完整性练习,错误动作明显,整个练习程序过程混乱。

危害:基础教育界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不规范教学的做法,缺乏师德或工作失职等一系列不良的综合表现,使学生在教学的初学过程中,碰到较大难度的技术动作而受到挫折、不顺利时,教师本应及时充分运用科学、规范、有效的教学方法,辅导和帮助学生顺利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技术动作难度较大的现实问题,以使学生摆脱困境、巧过难关,尽快进入到体育学习与运动实践的良性循环之中,但却事与愿违。所以,这不仅是对学生现在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快乐与健康成长的一种残酷打击和身心摧残;同时也是对学生长大成人、今后走向社会,全方位、多元化的全面和谐发展与提高,服务于社会的一种隐性对身心危害与伤害的隐患之所在。

2.14 现象14

现有不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在教学结束部分的环节中,只注重学生的集合站队、清点人数、每节课的教学小结、课后运动项目练习作业的布置,却忽视了学生在课中因运动练习、运动量、运动强度负荷等对身心综合持续刺激所产生疲劳现象的有效调整与放松。结果不仅使身心疲劳没有得到及时和良好的恢复,反而给身心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与风险。

危害:教师由于短期不注重对学生每节课运动练习后进行及时调整好放松身心疲劳,从而转化为长期的一种遗忘。这就对学生在正常身心发育阶段的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危害与伤害。因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调整、放松、治疗、恢复等,从而转化为长期的身体过度性疲劳或急慢性运动损伤,加重了身心负担,结果直接导致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运动、身心发育等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与制约,给学生未来的身心健康留下了较大隐患威胁。

3 问题的解决

通过上述综合分析,这些在各地多所学校体育课中,因教师方面的诸多原因而造成学生各种安全隐患的现象与危害,一方面极不利于学校体育课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安全和健康构成了很大威胁。我们希望通过逐一列举所呈现出的、各类具有典型的安全隐患现象与危害的事例,能引起各校领导和全体教师高度的关注与足够的重视,以便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科学而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和方法,充分对学生的身心安全与健康负责,改变原先体育课造成学生安全隐患不科学、不规范、无序、混乱、没有规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其具体科学规范的程序应该为:第一,各校领导面对本校全体学生与教职工,加强与规范体育课安全健康科学教育的宣传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严格有效的体育课堂安全保障措施方案,学校各级人员的责任制必须事先充分明确落实到位。第二,体育教师针对所带课不同年级男女学生的年龄、身心运动能力差异的实际情况特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要求、教材的难易程度、制定出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在课前认真用心备写好教案、全面检查与落实准备好场地和器材等各种教学用具;在课中科学安排与合理把握教学各部分的环节尺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良好有序的交叉衔接、季节与天气温度的变化因素、教学注意事项、规范而又准确地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课教学认知实践;在课后师生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充分吸取课内外大小伤害事故发生的经验教训,共同找出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引以为戒。但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学校各级领导,尤其是体育老师在体育课前、课中、课后,根据不同运动项目教学安全保护与帮助的规定要求,全方位、多元化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安全意识引导,规范的安全保护技能掌握,科学教育,良好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树立起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规范的安全行为,做到有备而无患,防患于未然,力争坚决杜绝与彻底消除体育课中对学生身心安全和健康所构成危害与伤害的安全隐患,使学生无忧无虑地、充分地、尽情地享受体育运动带给他们身心健康的快乐情趣。

[ 1 ] 黄若华.试论体育课中突发事故的成因及预防[ J ].体育教学,2003(5).

G807.0

A

1674-151X(2011)10-009-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0.004

投稿日期:2011-05-16

张晟(1972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身心危害体育课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药+酒 危害大
体育课
给身心降个温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