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小说与当代中国文学

2011-08-15曾攀

青春 2011年6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网络文学文学

曾攀

网络小说与当代中国文学

曾攀

网络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认知方式和思考方式,以互联网为最主要特征的当代社会,诞生了主要依托于网络进行传播的网络文学,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兴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学样式。以疆域辽阔的网络世界为媒介,无可计数的网民参与到了文学的书写与阅读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畛域分明的传统文学的边界,渐渐地模糊了起来。而当代中国文学在新的传播媒介和阅读工具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境遇中,面对着新的文学样式、新的题材内容以及新的创作手法等等新的挑战和新的可能性,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展现自身坚固的品质,发出执拗而清亮的声音,则成为了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依托网络,风靡当下

当文学遇上了网络,一方面,互联网作为当代最为重要的传播媒介,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便捷、宽广的平台,使文学得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文学本身所具有的精英意识经由平民化的网络媒介,逐渐脱落或者自行消隐,而文学自身内部的大众性和娱乐性,由此而找到了宽阔余裕的发展空间,于是文学得以在网络这块广袤而丰腴的大地生根长成,甚至跃出了国别和民族的范围,体现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要素。

网络文学的出现并非偶然。对于整个新时期的文学发展态势而言,经过了整个八十年代的黄金时期,文学似乎应该朝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然而,九十年代商业化浪潮汹涌而至,冲击并磨损了传统文学中凸显的精神贵族的质地,文学写作和评论的精英观念,也由此而进入了寂寞、沉思和徘徊。网络文学正是在这样的瓶颈期出现的,那些曾经被称为神圣的文学、纯粹的文学、精英的文学,如今正在面临着被解构的危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存在着市场经济和商业化冲击,而且随着90年代以来,网络在国内的普及,文学又面临着新的挑战,然而事实证明,这同时也是一次极佳的机遇——文学自身所展现出来的新的面貌正渐渐成型,正是依托于网络的媒介,文学得以藉此进行一次由内而外的反思和重整,进而以崭新的姿态,介入到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文化之中。

在整个网络文学生态中,创作数量最多、传播得最广泛,同时也最受读者欢迎的,无疑还是小说。这不仅体现在网络小说的创作手法上,其往往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可读性极强的故事情节取胜,能够根据当代人的精神理想和现实追求,调整创作实践和发展方向,使自身符合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审美要求;而且能够通过满足人们丰富多样的阅读期待视野,增强娱乐性——当然这并不是某种狭隘、庸俗甚至是媚俗的定义——在传播途径和吸引大众方面显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1994年,中国加入了国际互联网,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畅所欲言和休闲娱乐的空间,而其虚实相间、宽敞无边和功能多样的特性,甚至让许多民众沉湎其中,以此满足自身现实的和精神的追求。在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动向,就是越来越多的网民以互联网为平台,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学书写、发表和阅读方式。1997年,鉴于在网络上日益兴盛的个体小说创作和阅读热潮,国内第一个以网站为依托的原创文学集约中心“榕树下”应运而生,从一开始的颇受冷遇,到后来声名日隆,十多年来,网络文学创作由边缘地位,逐渐占据了当代文学阅读的中心和主流。从1998年起,网络小说作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艺术创作门类,开始慢慢浮出水面,台湾作者“痞子蔡”(蔡智恒)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风靡海峡两岸,而随后邢育森的《活得像个人样》同样广受好评,他还与宁财神、李寻欢等人组成了闻名的“三驾马车”,此三人又与俞白眉、安妮宝贝等出色的网络写作者一道,被誉为网络文学写作的“五匹黑马”;随后,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在国内的进一步普及,以网络为媒介的文学创作和文学阅读也水涨船高,慕容雪村曾经一纸风行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再度掀起了网络小说阅读的高潮;进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后期,完全商业化运营的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网络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快速、稳定的上升阶段,此间涌现出来的优秀的网络小说作品例如孙睿的《草样年华》、萧鼎的《诛仙》、玄雨的《小兵传奇》等等,都展现出了精湛的构思才华、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卓绝的艺术想象力,甚至连传统的文学杂志也积极顺应潮流,改换门庭,转入网络文学的刊载和出版,如2005年,《芳草》杂志改版为《芳草网络文学选刊》,专门刊发网络上优秀的文学作品。随后,网络小说更加高歌猛进,如木鱼的《重庆空姐》、嬷嬷茶的《和校花同居的日子》,以及创造了销售和阅读奇迹的天下霸唱 (张牧野)的《鬼吹灯》,都在广大网友甚至是传统的文学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谷未黄、周瑟瑟等人甚至还在网络上发起了“中国网络作家协会”,受到了众多网络写作者的热捧,网络文学应该如何发展,是否应该经历一个组织化的站队形式,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总而言之,时代的变动以及文学内部的调整和文学自身的位移,给予了当下的网络文学丰厚的生长土壤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对传统的文学样式和文学生产机制构成了冲击,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文学为整个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提供了诸多的可能性。

二、何种困惑?如何突破?

回过头来说,针对传统的文学图书出版机制和审查制度而言,网络上的写作和发表其实更多地体现为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形态的规训、压制和冲击仍然存在,但对于大多数情况而言,网络写作宽泛的自由度是毋庸置疑的。而这也是网络小说写作中最为复杂与难以把握的地方,同时也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困惑之所在:一方面,网络小说以读者为中心,以娱乐甚至是消费为旨归的题材设置和情节安排,无疑是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追捧,成为读者网民茶余饭后的生活享受和日常谈资,网络小说向着通俗一路的发展趋势,使得文学得以扩大自身的受众和影响力,从而发挥出自身的优越性,也在自我更新和发展中寻求更多的言说和表达的突破口和可能性;但另一方面,由于依托于庞杂的网络世界,有些作品的写作也往往显得随意,精彩有余而内蕴缺失,甚至许多粗制滥造、重复拖沓的作品也充斥网络,这显得对整个网络文学的生态存在着不良的影响。

不仅如此,值得重视的地方还在于,网络这个平台如何吸引更好的文学写作者参与其中,这也是网络文学发展的一大困惑,但如能处理得当,则将会是一大突破。诚然,网络小说作品的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比较突出,而依托于网络的小说创作无法稳定和发展优秀的作者,也无法取得文学批评者的认同。这就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精英与主流文学评论界对网络文学的复杂、暧昧的态度。由于无法吸引好的作者而导致质量的良莠有别,而话语权的失落则使得网络文学难免受到主流文学话语的排斥和挤兑。况且,社会环境的芜杂与网络状况的喧嚣,使得网络小说的自身定位和历史性的确立延续变得飘忽不定,而对其评价的过程也将出于其不可避免的偶然性而显得异常的漫长而无法确定,即便是像网络小说这样拥有大量读者,占据了文学市场的半壁江山的文学类型,也仍然会遭受多样性的拷问;不仅如此,时间的拷问也会带来新的问题,伴随着蜂拥而至的同类艺术产品及其自身的复制模型,也将使待经典化的产物存在着过快地湮没在众声喧哗的文化闹市的危险。

由于网络文学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这使其能够如野火般蔓延于人们的生活,并且客观地形成与精英文学抗衡的姿态,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小说如何立稳自身,以新的存在方式,给主流文学以新的冲击,甚至提供新的启示,从而新的生存姿态争取更合理更宽裕的言说空间,成了当务之急。

三、扎根民间,专注叙事

在困惑和艰难的处境中,网络小说如何重新审视自身的“叙事”过程,依托于网络媒介,将涌动于内心的激情以及以读者为中心的姿态,形成了新的叙述方式,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于网络小说而言,叙事本事所寄寓的虚构与真实相互辩证的力量,增加了人生的广度,使得原本苍白枯燥甚至有些压抑的都市生活情感和虚拟空间体验,能够生成一些多声部的生命体验,在飘渺的浮华和切实的精神压力之间,形成某种坚固的硬质,并在个人生存与社会文化之中,生产出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对于网络小说而言,专注于文本自身的叙事,可以使其突破自身的局限。由于叙事作为艺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在价值稀缺的当代社会状况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言,“小说成为精神的最高综合”,尽管对于网络小说而言,这样的精神综合体并不是井然有序的,而往往是杂乱无章的,但是网络文学同样需要警惕的是在商业化的海洋中迷失方向,一味地追求新、奇、怪、暴、色等等,而滑入随意、芜杂而不知所踪的写作轨迹当中,相反,如果网络小说的创作和阅读能够以叙事的追求为旨归,试图将芜杂的意识、情感和思维进行某种形而上的范畴建立,那么就可以在种种界定的努力中,廓清的精神迷雾,从而让叙事更加充满神秘而又魅力无穷。

譬如当网络小说随时代变化而产生了的新特点,如职场、穿越和网游等类型的作品时,便受到了众多网友读者的欢迎。例如流行甚广的《鬼吹灯》则在盗墓题材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色彩,神魔、惊险、怪诞等元素穿插其间,既摆脱了枯燥乏味的俗套,也不显得重复拖沓,以其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细腻独到的人物个性心理描写,创造出了一个阅读和销量的奇迹。而曾经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 《仙剑奇侠传》,则是将灵怪、传奇、神仙和妖术等等古代话本中经常出现的题材为主,展现出一个与人间世界异样的一种新的生存样态,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那就是受众广泛的优秀的网络小说作品的出现,其并不仅仅限于在网络上实现点击和阅读奇迹,更为重要的是,那些深受网友喜爱的文学作品,也不愿意与传统的纸媒出版相隔绝,甚至还出现了非常紧密的现象,而且将触角伸及其他的传播媒介,如电视、电影、漫画和游戏等等,在彼此融合的过程中,形成新的产业链和消费点。

可以说,现代性社会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使得网络小说的发展尽管往往以大众化、商业化和娱乐性为方向,但其写作、传播、阅读与批评的过程,同样难以摆脱意识形态的搅扰,这就使得即便是愉快轻松的文本形式的背后,依然流窜着意识形态通红的火苗,在这个过程中,无形的掩蔽或者夸张将改变甚至更换网络文学作品的生存方式,而后者与前者的对抗却不是显性的,而恰恰相反,这样的带有自由主义性质的,让人消遣的文学写作,如果从一个深层的政治文化因素而言,可以为意识形态的钳制、偏执和压迫,提供一种软化剂或者解药的作用。这便是寄寓在网络小说的写作、阅读与消费过程中的复杂性,不仅如此,流行于网络的叙事作品,同样是通过对生命和心灵的询问和理解,并且在对情感的观照中使人取得无尽的快感,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这样的可能性,那就是实现其扭曲与塑造的意识形态目的。作为一种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网络小说同时也是一种欲望化的创作和接受过程,其表征的是当代社会的精神文化质地,毋庸置疑的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观赏娱乐模式以及思考认知模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网络小说的流播则体现着人们在变化中的时代的精神位移和思想转换。

因而,当代中国文学应当立足于自身内部,正视网络小说的坚固的力量和新的可能性,吸纳和融入新的叙事和书写因素,进而通过一种强有力的文化叙事和精神传播,形成经典化的艺术形式,以此黏合后现代社会状况中的生命碎片和生活断章,创造出当代历史能够拥有完整而可靠的意义的可能性,理应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写作和研究应有的命题。

(作者系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网络文学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网络文学的诞生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影响网络小说流行度的要素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