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H对油酸钠在钛铁矿与钛辉石表面吸附的影响

2011-08-09张国范鄢代翠朱阳戈冯其明王维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钛铁矿辉石油酸

张国范,鄢代翠,朱阳戈,冯其明,王维清

(中南大学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410083)

攀枝花钛铁矿属于高钙镁的钛铁矿,除 Ti和Fe外,还含有Ca,Mg,Al,Si,V和Mn等多种杂质成分。其中,部分Ca,Al和Si是以比钛铁矿早结晶出的微细粒状辉石包裹于钛铁矿中,形成包含结构,大部分Ca,Mg,Mn或Al和V以类质同象的方式分别置换钛铁矿中的 Fe和 Ti[1]。钛辉石是含钛的次透辉石−普通辉石的简称,为攀枝花钛铁矿浮选体系中的主要脉石矿物。钛辉石属单链状硅酸盐矿物,单斜晶系,Ca和Mg以离子键的形式连接在链与链之间,矿物表面晶格中Ca—O键和Mg—O键容易断裂。由于Al替代Si及6次配位Al,晶包参数变化明显。攀枝花钛辉石的CaO和MgO含量(质量分数)较高,此外,TiO2,Fe,Al2O3和 Na2O 含量(质量分数)也较高[1−2]。可见,钛铁矿与钛辉石矿物表面金属离子多,在浮选过程中,在不同 pH条件下,由于矿物表面元素溶解以及溶解离子在矿浆溶解中的溶液化学性质等因素,导致油酸钠与矿物表面质点作用复杂。已有的较多研究多关注捕收剂与理想钛铁矿表面Ti和Fe的作用,一般认为油酸根离子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是一个替代过程,在弱酸性和弱碱性pH区间,钛铁矿表面的Fe2+氧化成Fe3+,油酸根离子与Fe3+的羟基络合物或氢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吸附,在强酸性 pH区间,油酸根离子则与Ti4+作用[3−6]。此外,捕收剂的溶液化学也存在一定的影响[7]。然而,目前人们对高钙镁钛铁矿及钛辉石浮选体系中捕收剂与矿物表面多种元素的作用机理并无相关研究。为明确不同 pH条件下油酸钠与高钙镁钛铁矿及钛辉石表面离子的作用机理,本文作者采用红外光谱和X线光电子能谱测试手段,系统讨论不同 pH下油酸钠与矿物表面多种金属离子的作用。

1 实验方法

1.1 实验原料

实验矿样均取自中国四川攀枝花。原料经反复分离提纯后,得到钛铁矿与钛辉石纯矿物,采用CP−20单喷型超细气流粉碎机磨细,得到实验矿样,其化学组成(质量分数)见表1。矿样经 CILAS−1064 激光粒度测试仪分析,90%的钛铁矿与钛辉石粒度分别为19 μm和24 μm;经X线衍射分析,钛铁矿纯度为95%以上,基本没有其他杂质;钛辉石纯度为90%左右,只含有少量闪石和绿泥石。

表1 矿样多元素分析Table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ure minerals %

矿浆pH调整剂为硫酸和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捕收剂为油酸钠,化学纯。实验用水为一次蒸馏水。

1.2 浮选实验

浮选实验采用容积为40 mL的XFG型挂槽式浮选机,浮选温度为25 ℃。每次实验称取矿样2 g置于浮选槽内,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1 min后加pH调整剂搅拌3 min,并加入捕收剂搅拌3 min后测定pH,浮选 3 min。浮选过程采取手工刮泡,浮选完成后将刮出的泡沫(精矿)烘干、称质量,计算回收率。

1.3 X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

每次称取矿样2 g,置于40 mL浮选槽内,按试验要求调浆、加药(相关药剂用量均与浮选试验的相同),作用后用离心机在3 500 r/s转速下离心10 min进行固液分离,并将离心后的固体矿物用蒸馏水反复清洗、搅拌分离2次,最后于60 ℃以下烘干,送X线光电子能谱检测。

1.4 红外光谱测试

红外光谱测试在Nicolet NEXUS 67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上进行测定。采用KBr压片,测量范围为4 000~400 cm−1。红外分析样品制备过程如下:每次称取2 g矿样放入浮选槽,用H2SO4或NaOH调节矿浆pH后加入适量油酸钠溶液,充分搅拌后固液分离,用相同pH的蒸馏水溶液洗涤矿物2次,所得样品在60℃以下烘干,进行红外光谱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浮选研究

钛铁矿与钛辉石在不同 pH下的浮选行为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当pH>5.4时,钛铁矿都保持了较好的可浮性;钛辉石可浮性比钛铁矿的差,但其在pH为6~8及pH>10时具有一定的可浮性。可见:在pH为5.5~6.0的弱酸性环境及pH为9.5~10.0的弱碱性环境中,钛铁矿与钛辉石的可浮性差异最大,有实现2种矿物浮选分离的可能性。因此,本实验重点研究了上述2种矿浆环境下油酸钠在钛铁矿与钛辉石表面的吸附机理。

图1 矿物可浮性与pH的关系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eral floatability and pH value

2.2 油酸钠与矿物表面质点反应的热力学

由钛铁矿与钛辉石的化学组成及其晶体结构特征可知:钛铁矿与钛辉石表面分布有大量的金属元素,为考查油酸钠与矿物表面离子的反应能力,计算了Fe2+,Fe3+,Ca2+,Mg2+和 Al3+与捕收剂油酸钠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8−9]。假设它们均与油酸钠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油酸根离子的加质子反应为:

油酸根离子及各金属阳离子的副反应系数为:

式中: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由式(1)~(5)以及表2和表3所示的常数可以分别算出Ca2+,Mg2+,Al3+,Fe3+,Fe2+与油酸钠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GΘ与pH的关系,见图2。

由图2可知:Fe3+和Al3+与油酸根反应的∆GΘ具有相似的趋势,Ca2+和Mg2+与油酸根反应的∆GΘ具有相似的趋势;在pH为6左右的弱酸性条件下,Ca2+,Mg2+,Al3+,Fe3+和Fe2+与油酸钠反应的∆GΘ都具有最大负值,但 Fe3+和 Al3+与油酸钠的反应 ∆GΘ较Ca2+,Mg2+和Fe2+有更大负值,也就是说,相对Ca2+,Mg2+和Fe2+,油酸根离子更容易与Fe3+和Al3+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油酸盐沉淀;而在pH>9.5的碱性条件下,Ca2+和 Mg2+与油酸钠的反应的 ∆GΘ较其他离子有更大负值,说明油酸根阴离子更易与 Ca2+和 Mg2+反应生成油酸盐沉淀。

表2 油酸盐的溶度积LsTable2 Solubility product of oleate

表3 25 ℃时金属离子羟基络合物的稳定常数Table3 Accumulation stability constants of hydroxo-complex of metallic ions at 25 ℃

图2 油酸根离子与金属离子反应的∆GΘ和pH的关系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pH and standard Gibbs free energy ∆GΘ of metallic ions and acid ions reaction

2.3 药剂在矿物表面作用的X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由以上药剂与离子作用的热力学分析可知:在不同 pH条件下,特别是在可能实现钛铁矿与钛辉石浮选分离的弱酸性区间 pH=5.5~6.0和弱碱性区间pH=9.50~10.0内,不同离子均可能与油酸钠发生化学反应,但这种反应能力有所不同。对弱酸性、弱碱性条件下药剂作用前后的钛铁矿与钛辉石进行 XPS表面测试,通过考查捕收剂作用后与矿物表面离子的化学结合能的变化,研究弱酸性、弱碱性条件下油酸钠与矿物表面离子的作用。

由XPS全谱及精细的能量扫描结果,计算得到药剂作用前后矿物表面各元素的结合能以及结合能的化学位移[7,10],如表4~7所示。钛铁矿中的 Fe以 Fe2+形式存在,浮选过程中Fe2+可氧化成Fe3+,但在XPS谱图上只能形成1个宽广的Fe2p峰,为了获得Fe2+和Fe3+各自的结合能、化学位移及其在总Fe中的含量,采用 PeakFit4.12数据处理软件对钛铁矿与钛辉石各矿样的XPS谱图中的Fe2p峰进行分峰拟合处理[11],得到结果如表5和表7所示。

表4 药剂作用前后钛铁矿表面元素的结合能Table4 Binding energy of surface elements of ilmenite eV

表5 钛铁矿表面Fe2p3/2谱峰经曲线拟合及FTIR分峰后各峰的结合能和含量Table5 Binding energy and contents of each peak of Fe2p3/2 on ilmenite surface after FTIR peak resolution and fitting

表6 药剂作用前后钛辉石表面元素的结合能Table6 Binding energy of surface elements of titanaugite eV

表7 钛辉石表面Fe2p3/2谱峰经曲线拟合及FTIR分峰后各峰的结合能和含量Table7 Binding energy and contents of each peak of Fe2p3/2 on titanaugite surface after FTIR peak resolution and fitting

2.3.1 弱酸性条件下药剂对矿物的作用

弱酸性条件下油酸钠作用后钛铁矿表面有C元素存在,表明了油酸钠的吸附作用,其余元素Fe3+,Ca2+和Mg2+的电子结合能发生了较大的化学位移,分别为−0.79,−1.33 和−0.76 eV,Ti4+的化学位移(−0.40 eV)次之。因此,在弱酸性条件下,油酸钠浮选钛铁矿具有较好的可浮性,是其与钛铁矿表面 Fe3+,Ca2+和Mg2+和Ti4+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果。

在油酸钠作用过程中,钛铁矿表面的Fe2+将进一步被氧化,使总Fe中Fe3+的摩尔数分数可达67.90%,Fe3+可优先吸附溶液中的 OH−,油酸根离子继而取代羟基而牢固吸附于矿物表面[4,12];Ca2+和Mg2+均为钛铁矿表面的杂质元素,在矿物表面的含量较小;且由热力学分析可知,此时Fe3+与油酸钠反应的∆GΘ负值最大。因此,在弱酸性条件下,钛铁矿表面的Ca2+和Mg2+即使与油酸钠作用强烈,它们也不能成为钛铁矿表面与油酸钠作用的主要活性吸附点,而应以Fe3+与油酸根阴离子的化学作用为主。

在弱酸性条件下,油酸钠作用后钛辉石表面也有C出现,同时,矿物表面 Fe3+,Ca2+,Mg2+和 Al3+的电子结合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化学位移。故可认为,在弱酸性条件下,油酸钠与钛辉石矿物表面的 Fe3+,Ca2+,Mg2+和 Al3+均能发生化学作用,吸附于矿物表面而使钛辉石具有一定的可浮性。其中,Fe3+的化学位移最大,达−1.44 eV,表明油酸根阴离子能与Fe3+发生强烈的化学作用。以上结果同油酸钠与矿物表面离子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结果相符。由表7可看出:在弱酸性条件下,钛辉石表面虽有近一半的 Fe2+氧化成Fe3+,但 Fe3+在钛辉石矿物表面的相对含量较小;Ca2+和Mg2+是钛辉石表面的主要元素,因此,在弱酸性条件下,钛辉石表面的主要活性吸附点应是Ca2+和Mg2+。

2.3.2 碱性条件下药剂对矿物的作用

在弱碱性条件下,油酸钠作用后钛铁矿表面Ca2+,Fe3+和Mg2+的电子结合能均发生了较大化学位移,分别为+0.69,−0.47和+0.39 eV,可见:油酸钠应与矿物表面的Ca2+,Fe3+和Mg2+都发生化学反应,Ca2+,Fe3+和Mg2+优先与溶液中的OH−作用,继而油酸根阴离子取代羟基生成油酸盐,固着于矿物表面使其具有较好的可浮性。但由表5可知:此时钛铁矿表面Fe2+的氧化程度较酸性环境下明显降低。在弱碱性条件下,钛铁矿表面以 Ca2+和 Mg2+与油酸钠的作用为主。

在弱碱性条件下油酸钠作用后,钛辉石表面同样因为油酸钠的吸附而有C元素存在。钛辉石表面的金属离子除Ca2+(+0.47 eV)和Mg2+(+0.27 eV)具有明显的化学位移外,其余各离子均无明显的变化。可见:此时油酸钠主要与钛辉石矿物表面 Ca2+和 Mg2+发生化学作用固着于矿物表面,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浮性。

2.4 药剂在矿物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分析

图3和图4所示分别为不同pH条件下,油酸钠作用前后钛铁矿和钛辉石的红外光谱测试结果。钛铁矿只在 700 cm−1以内出现数个特征峰;钛辉石则在1 700 cm−1以内有多个吸收峰;在油酸钠的红外光谱图中,2 924.1 cm−1和2 853.8 cm−1处的峰是油酸钠中—CH2—和—CH3中 C—H 键的对称振动吸收峰,1 713.1,1 562.0,1 448.4 和 1 423.3 cm−1处的峰是R—COOH中−COO−基团的特征吸收峰,在722.7 cm−1的处吸收峰是其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

在pH分别为 5.5~6.0与 9.5~10.0的弱酸性与弱碱性条件下,油酸钠作用后钛铁矿的红外光谱均发生了明显变化:除其本身的谱带外,在油酸钠光谱中2 924.1和2 853.8 cm−1处出现亚甲基吸收峰,说明药剂在矿物表面发生了吸附;另外,油酸钠与钛铁矿作用后,在弱酸性条件下出现的1 585.4和1 466.9 cm−1处的吸收锋,弱碱性条件下出现的1 570.1 cm−1处的吸收峰与油酸钠光谱中1 562.0 cm−1和1 448.4 cm−1处羟基的特征峰相比,其波数分别移动了约 23.4,18.5与 8.1 cm−1,说明弱酸性与弱碱性条件下,油酸钠均与钛铁矿发生了化学作用,且这种化学作用在酸性条件下明显比在碱性条件下要强。

图3 油酸钠作用前、后钛铁矿的红外光谱Fig.3 Infrared spectra of sodium oleate and ilmenite

图4 油酸钠与钛辉石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Fig.4 Infrared spectra of sodium oleate and titanaugite

钛辉石在 pH 分别为 5.5~6.0(弱酸性)与9.5~10.0(弱碱性)条件下,油酸钠作用后其红外光谱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除其本身的谱带外,在相应位置也出现了油酸钠光谱中2 924.1 cm−1和2 853.8 cm−1处的亚甲基吸收峰,说明药剂吸附于钛辉石表面;此外,在弱酸性条件下,于1 569.8 cm−1和1 465.3 cm−1处出现的新吸收峰,在弱碱性条件下于1 570.1和1 437.3 cm−1处出现新的吸收峰与油酸钠中 1 562.0 cm−1和1 448.4 cm−1处羧基的特征峰相比,其波数分别移动了约7.8,15.8与,7.8与16.9 cm−1,说明弱酸性与碱性条件下油酸钠在钛辉石表面均发生了化学吸附。

根据Peck等[13−15]的研究结果,油酸铁在1 590.00,1 594.24,1 587.13和1 460.00 cm−1附近出现了吸收带。而 Rao 等[16−18]的研究发现,在 1 557~1 554 cm−1区域的红外吸收峰是油酸根离子与钙离子发生单分子层吸附生成的单配位体络合物表面油酸钙引起的;而发生双层吸附时生成的油酸钙则分别在1 540~1 576 cm−1范围内出现1对分裂的特征吸收峰,此外还在1 580 cm−1附近也出现了吸收峰。曾能等[19]的研究表明,Mg(OH)2的油酸盐的红外吸收峰在 1 572,1 575及1 467 cm−1处。

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并参考相关文献,在弱酸性条件下,油酸钠主要与钛铁矿表面铁离子发生化学作用生成油酸铁而吸附;钛辉石表面与油酸钠作用的主要活性吸附点为钙、镁离子;在弱碱性条件下,钛铁矿与钛辉石表面活性吸附点均以钙、镁离子为主。此结果同油酸钠与离子反应的热力学及油酸作用前后矿物表面元素结合能的化学位移分析结果相符。

3 结论

(1)在油酸钠浮选体系中,钛铁矿在 pH>5.5的条件下都保持了较好的可浮性;钛辉石在 pH为 6~9和pH>10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可浮性。

(2)在弱酸性条件下,钛铁矿表面的Fe3+,Ca2+,Mg2+和 Ti4+以及钛辉石表面的 Fe3+,Ca2+,Mg2+和Al3+均能与油酸钠发生化学作用,但钛铁矿以 Fe3+与油酸根离子的化学作用为主,钛辉石以油酸根离子与表面Ca2+和Mg2+的发生化学作用为主。

(3)在弱碱性条件下, Ca2+,Fe3+和Mg2+均是钛铁矿表面的主要活性吸附点,但以 Ca2+和 Mg2+与油酸根离子的化学作用为主;钛辉石表面的Ca2+和Mg2+可优先吸附溶液中的OH−,油酸根离子取代羟基而吸附于矿物表面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浮性。

(4)在钛铁矿、钛辉石表面与油酸钠作用的主要活性吸附点在弱碱性条件下相同,而在弱酸性条件下不同,所以,宜于在弱酸性条件下实现2种矿物的浮选分离。

[1]朱俊士.中国钒钛磁铁矿选矿[M].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41−64,132−147.ZHU Jun-shi.Vanadium titano-magnetite mineral processing of china[M].Beijing: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 1995: 41−64,132−147.

[2]孙传尧, 印万忠.硅酸盐矿物浮选原理[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12−22, 228−252, 366−392.SUN Chuan-rao, YIN Wan-zhong.Flotation principles of silicate minerals[M].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1: 12−22, 228−252,366−392.

[3]Fan X, Rowson N A.The effect of Pb(NO3)2on ilmenite flotation[J].Mineral Engineering, 2000, 13(2): 205−215.

[4]Gutierrez C.Influence of previous aeration in water or heating in air of ilmenite on its flotation with oleic acid[J].International Journal Mineral Processing, 1976(3): 247−256.

[5]Parkins E J,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conditioning and flotation of an ilmenite ore[C]//Fuerstenau M C,Flotation-Gaudin A M Memorial.New York: AIME and Petroleum Engineers, 1976: 561−579.

[6]ZHONG Kang-nian, CUI Lin.Influence of Fe2+ions of ilmenite on its float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Mineral Processing,1987(20): 253−265.

[7]张国范, 朱阳戈, 冯其明, 等.油酸钠对微细粒钛铁矿的捕收机理[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9, 19(2): 372−377.ZHANG Guo-fan, ZHU Yang-ge, FENG Qi-ming, et al.Flotation of fine ilmenite by sodium oleate[J].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2009, 19(2): 372−377.

[8]Luszczkiewicz A, Lekki J, Laskowski.The floatability of ilmenite[C]//Thirteenth International Mineral Processing Congress, Treatment of Iron-Titanium Ores Round
TableSeminar.Poland: PWN, 1979: 164−182.

[9]张国范, 冯其明, 卢毅屏, 等.油酸钠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捕收机理[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1, 11(2): 298−301.ZHANG Guo-fan, FENG Qi-ming, LU Yi-ping, et al.Mechanism on diaspore and kaolinite collected by sodium oleate[J].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2001, 11(2):298−301.

[10]孙传尧, 印万忠.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3(2): 156−159.SUN Chuan-rao, YIN Wan-zhong.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alyses[J].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02, 23(2): 156−159.

[11]文美兰.磁性铁氧体ZnxFe3-xO4的光电子能谱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 2005: 10−50.WEN Mei-lan.Study on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of magnetic ferrites ZnxFe3-xO4[D]. Nanjing: Southeast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Physics, 2005: 10−50.

[12]王淀佐, 胡岳华.浮选溶液化学[M].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95−147.WANG Dian-zuo, HU Yue-hua.Solution chemistry of flotation[M].Changsha: Hu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87: 95−147.

[13]Peck A S, Raby L H, Wadsworth M E.An infrared study of the flotation of hematite with oleic acid and sodium oleate[J].Trans Soc Min Eng AIME, 1966, 235(3): 301−307.

[14]WANG Yuhua,YU Fushun.Effects of Metallic Ions on the Flotation of Spodumene and Beryl[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2007, 17(1): 35−39.

[15]Prakash S, Das S, Mohanty J K, Venugopal R.The recovery of fine mineral from quartz and corundum mixtures using selective magnetic coating[J].Int J Miner Process, 1999, 57: 87−103.

[16]Hanumantha R K, 郑昕.水溶液中油酸盐在萤石表面吸附的研究[J].国外金属矿选矿, 1992(10): 6−12.Hanumantha Rao K, ZHENG Xi.Study on absorption of oleate on fluorite surface in solution[J].Metallic Ore Dressing Abroad,1992(10): 6−12.

[17]A·尤卡尔, 袁小云, 林森.萤石浮选中捕收剂的吸附机理[J].国外金属矿选矿, 2003(7): 20−23.Ucarl A, YUAN Xiao-yun, LIN Sen.Adsorption mechanism of collector in fluorite flotation system[J].Metallic Ore Dressing Abroad, 2003(7): 20−23.

[18]许时.矿石可选性研究[M].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55:153−154.XU Shi.The separability research of a certain phosphate ore[M].Beijing: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 1955: 153−154.

[19]曾能, 陈玉坤, 王万勋, 等.疏松型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结构表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 33(10):55−58.ZENG Neng, CHEN Yu-kun, WANG Wan-xun, et al.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loose nano magnesium hydroxide[J].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ience Edition, 2006, 33(10): 55−58.

猜你喜欢

钛铁矿辉石油酸
苯甲羟肟酸浮选钛铁矿的作用机理
粉色蔷薇辉石的宝石学及矿物学特征
花生中的翘楚――高油酸花生
我国钛铁矿矿石浮选药剂研究进展
高压下镁辉石弹性波速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微细粒钛铁矿磁选回收率低原因分析
蔷薇辉石:既为宝,亦为玉
利用钛铁矿制备纳米钛基功能材料
HPLC-ELSD法测定丽水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
高油酸油菜与双低油菜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