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站护士的职业危害隐患与管理分析

2011-08-08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0期
关键词:锐器血站隐患

张 惠

(枣庄市中心血站,山东 枣庄 27710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血站护士20名,均为女性,年龄22~41岁,平均(28.5±4.5)岁,其中已婚14名,未婚6名,中专4名,大专学历8名,本科学历8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护士13名。编制:合同护士8名,正式护士7名。将该组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两组护士在年龄、婚姻情况、职称、编制、学历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职业危害医患分析

①主观因素:这主要是由于护士自身防护意识不强导致,针刺伤是采血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事故,有近80%的采血护士有被针尖刺伤的经历,其中最常见的是HBV、HCV、HIV。我国又是乙肝大国,HBV的感染较高。②化学因素:化学消毒剂是采血护士在工作中接触较多的物品,常用的消毒剂:戊二醛、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轻者刺激皮肤可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发生中毒致癌[1]。③物理因素:血站采血车一般会停留在人流量较多的闹市区,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的环境中,加之汽车产生的尾气、大气中的浮尘等造成的空气污染,这些噪音和污染会使人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头昏、头痛、失眠、多梦。④心理因素:护士的编制不足,采血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以及经常处于职业应急状态,生活无规律等因素都造成护士心理问题突出。

1.3 危害隐患的防范管理

①职业安全教育: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将防护知识纳入考核内容和新医师岗前培训内容,推行标准型预防,提高其对职业暴露的危害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②减少针刺伤发生:用后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应及时正确地放入锐器盒中回收。手持针头和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自己或他人。③物理、化学、生物因素防护:注意通风,保持操作间空气新鲜,温、湿度符合采血要求,选择远离噪音的清洁的区域地段,尽可能减少噪音和污染;浸泡物品时应戴口罩、帽子和手套,掌握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浓度、时间;重视护士的乙肝疫苗接种,严格执行操作前后使用抗菌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制度,正确穿防护服,严格戴手套、戴口罩,必要时戴防护镜[2]。④心理防护:尽可能地避免护士的超负荷工作,注意人力资源合理安排, 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放松心情,加强心理调节,提高适应能力,减轻心理压力。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护士的职业危害防护行为评分,采用无记名的职业危害防护行为调查问卷,按照Ljken4级评分法,1~4分分别表示“从未”“很少” “有时”“经常”,得分越高,表示采取防护措施行为越好。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份,由被调查人当场填写,回收20份,回收率为100%。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观察组的职业危害防护评分的总体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职业危害防护评分的比较

3 讨 论

血站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献血人员流动性大,来源复杂,采血操作频繁,针头等锐器很可能刺伤皮肤,这些因素都使得血站护士暴露于多种危害因素之下。而目前仍缺乏对病毒的有效消毒方法,给预防医源性感染造成了困难。因此,血站护士的职业防护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其自身的健康安全。本研究表明,血站护士的职业危害隐患有:主观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及心理因素。。采血护士工作在一线,职业危害涉及的因素较多,需要经过多层次、多方面的管理和控制这些危害隐患[3]。我们通过职业安全教育,减少针刺伤发生措施的实施以及加强对物理、化学、生物及心理因素的防护,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职业危害防护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加强对血站护士职业危害隐患的管理,提高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在确保血液质量的同时,确保护士自身和献血者的安全,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综上所述,加强血站职业危害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确保工作安全。

[1]程明霞.采血车护士的职业危害隐患及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102-103.

[2]胡宇,李交.血站工作人员职业危害认知及自我防护调查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2):88-90.

[3]王明芳.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1):1432-1433.

猜你喜欢

锐器血站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