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定场所下办公建筑园区的有机整合——成都航兴国际广场设计分析

2011-07-24

四川建筑 2011年6期
关键词:办公建筑办公楼入口

李 强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81)

办公建筑是城市中的重要建筑类型,当前的项目常常由多栋不同功能的建筑组合为一个建筑群,这样的建筑群在城市中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城市节点的作用。然而在快速建设的过程中又常常面临分期建设脱节、设施配套滞后、建筑之间缺乏呼应等诸多问题。如何去有机整合,笔者以参与其中、历经方案设计到项目建成的成都航兴国际广场设计为例浅析。

1 工程概况

“成都航兴国际广场”建设场地位于成都市高新区南部,东靠天府大道,南临大源支二线,西侧及北侧为小区路,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是较理想的商务办公设施建设用地(图1)。

图1 总平面

本次方案设计用地为“基地”二期,净用地面积22 790 m2。东侧为已建成的一期办公楼,建筑高度为5层的多层建筑,建筑主色调为深灰色,以竖向线条为立面设计元素。业主拟在二期场地建设84 000 m2办公综合建筑,包含甲级写字楼、展示、配套酒店、配套商业等多元功能。分析本案场地特点可以看出:

(1)本案建筑包含原有的一期办公楼、两栋甲级写字楼、一栋配套酒店建筑等。为典型的办公建筑园区,其建筑群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如何呼应,如何形成丰富而统一的城市节点空间,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协调整合形成有机体成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2)由于东侧一期办公楼及北侧用地将来规划高层建筑对主视线的遮挡,二期主办公楼需突前靠南侧道路,才能有突出的城市形象,同时能与一期办公楼整合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形象。

(3)前区广场空间及建筑形态,二期可与一期空间形态整合、共享,形成完美的融会贯通,一气呵成。重新打造的共享空间有机衔接起一期二期多栋建筑。办公主要出入口应设在南侧道路上。

(4)从城市角度考虑,临南侧及西侧道路其底层商业价值最高,临街可设置开放式线性绿化广场积聚人气,管理上亦能与办公区域相对隔离,增加的商业功能可作为建筑群功能的补充提升。北侧商业利用价值较差,可将次出入口设在北侧小区道路上。

(5)由于建筑群建筑众多,宜统一的手法整合建筑造型,在满足不同的建筑功能的前提下,使用统一的建筑语言,使之形成整体的建筑形象。

图2 鸟瞰图

2 总体布置的整合手法

本案规划建筑设计从城市整体关系出发,为了给研发基地营造一个舒展的城市空间,充分考虑一期建筑布局现状。二期建筑规划设计中采用“U”形的开放式庭院布局方式,不仅与一期外部空间无缝对接形成整体的办公前区广场空间,而且自身也因此获得大气丰富的内部空间环境。舒展自然,完全消除了孤立感和紧张感。

建筑主体由两栋正南北朝向、相互错动的板状高层组成,一前一后的“双子星座”相互对话又不相互影响,均能保证使用高效、简洁大气,采光、通风、景观良好。

“U”形裙楼将两栋高层板楼自然连接,形成一气呵成的建筑群,两栋高层联接处为公共入口大厅,结合室外水景与入口广场,形成仪式性的入口空间。

整个建筑空间经过整合,一二期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建筑空间展现出序列感和仪式感,同时表现出经过设计后的层次感,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感受(图2)。

3 交通组织关系的整合

交通流线的整合在这种类型的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要,在车流设计上:在用地南侧与北侧各设一个车行出入口,南侧为办公主要出入口,将原来一期建筑的出入口整合进来,形成一个仪式化的入口空间,北侧为生活配套出入口,办公车行在建筑主入口前停泊后或直接顺行往用地北侧,可在地面临时停车或进入地下车库。后勤车行完全控制在用地北侧后部,对办公区及西、南侧商业区域无任何交叉与影响。重新设计后的车行流线满足了办公建筑园区的功能需要,减少了对城市交通的不利影响。

人流:用地范围内办公人流从南侧主出入口进出,人行广场位于一二期之间中部,靠近主入口大厅,便于人流集散。建筑南侧及西侧底层为商业店面,为临街人气积聚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如图3。

图3 交通分析

4 功能布局的整合提升

“成都航兴国际广场”建筑分为两栋23层主体高层板楼,3层“U”形裙楼和点状入口大堂三部分,三者相互紧密联系,共同组成商务办公、会议接待和配套服务的功能有机整体。板状高层作为办公楼便于功能的布置,具有均匀的采光。办公空间主要集中在两栋板状高层内,之间设计为入口大厅。

底层东侧建筑主入口区域设置展览及休憩空间,西侧及南侧临街设置配套商业店面,西北角为厨房。2、3层西南侧为配套服务的餐厅、咖啡厅及休闲活动区,东北侧为会议接待区。设备用房及停车库集中在地下室。4~22层为办公楼层,可灵活划分为大空间、单间、组合单元以及酒店式办公方式。23层采用两层通高,为空中商务会所。

底层中部是内庭院,设有绿荫休息区,环境优美。底层庭院北侧打开与停车区相连,东侧通过水体与外部办公前区广场融为一体。由庭院可以通往二、三层餐厅、休闲活动区及会议区。

5 立面造型与形体处理的统一协调

方案的造型构思强调统一方正大气,关注和一期办公楼的体量及外形的呼应关系,反映着科技与生态的结合,具有稳重、典雅、现代的科研建筑特征。两栋板式高层间距57 m,减少了相互之间的空间压力;东西向错动,可以减少两个板式高层体量的遮挡面。

图4 实景照片(右侧建筑为一期)

板式主楼立面肌理也是表达的重点,立面设计中摒弃了夸张的装饰性做法,强调建筑的整体感和现代气息。凭借着钢筋混凝土框架、氟珞漆饰面金属感的实墙、浅灰色玻璃,增强建筑在其特色环境中的感染力,深灰色大面积实体墙、深邃的窗洞,边角平直简洁,阴影幽深,视觉感受生动。立面强调竖向肌理,富有韵律感的窄窗给人以整体的上升感、雕塑感。无论近观还是远看,都是可以理解的建筑尺度。局部垂直通高的玻璃幕墙内挑空两层的绿化平台既具有现代感肌理的外观效果,又传达办公建筑的生态化。

整个空间造型组织设计,基于简约的几何学原则,通过反复变奏,形成简约、优雅、现代的建筑(图4、图5)。

图5 实景照片

6 景观绿化环境的相辅相成

景观绿化的设计采用统一的手法,将整个园区的景观设计整体规划,一方面充分借用一期的建成环境,另一方面在二期用地范围内积极营造宜人的建筑绿化景观。用地南侧规划为10 m宽的城市绿化带,北侧设计为15 m宽的绿地,一二期之间为中心绿化广场,为一、二期的生态客厅,加上与之融会贯通的庭院空间内部绿化及水体,景观条件优越,通过种植高大乔木和水岸绿化,塑造生态公园般的氛围。大楼体现了将绿色引入办公空间的设想:通过叠层绿化平台、空中花园,将自然引入建筑,形成别具一格的生态高层建筑模式,反映了未来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图6)。

图6 统一设计的景观

通过上述多方面的有机整合,在方案阶段即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施工图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这种有机整合的构思便贯彻始终,后期更将景观、室内深化设计的内容统筹进来,确保了项目建成的最终效果,回顾项目的设计过程,更感到在此特定的场所环境下,摒弃各自为政的表现形式而采取有机整合的设计手法对城市和项目本身是妥当的,对后续的项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办公建筑办公楼入口
论多层办公楼的建筑设计
深圳移卡C4办公楼室内设计
商业办公楼的绿色建筑设计
长沙地区办公建筑空调冷热源方案比较分析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SYNEGIC公司办公楼
疫情之下:现代办公建筑与办公空间设计及发展趋势之探讨
秘密入口
作品三
办公建筑的节能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