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维分析的IS成功研究的现状及特征*

2011-07-24陆振华王长林冯玉强方润生

图书馆学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商务研究者电子商务

陆振华 王长林 冯玉强 方润生,2

(1.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6)

陆振华 男,1962年生。高级工程师,博士,河南航天金穗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与政务、企业信息化。

王长林 男,1982年生。博士,研究方向:移动商务、移动政务。

冯玉强 女,1961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决策支持系统。

方润生 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服务管理。

据估计,2010年,全世界在IT领域的投资总额将达到1.48万亿美元[1]。根据国际标准公司的研究表明,美国只有62%的软件项目可以认为是成功的[2],90%的R3项目均没有按期交付使用[3]。IT项目的这种高投资和低回报形成了典型的“生产力悖论”(productivity paradox)[4]。于是,如何衡量IS的成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是理论工作者和企业经营者关注的焦点。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身研究的需要来定义信息系统成功(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IS成功),并提出了诸多评价模型,以此来试图解释IS成功和探寻IS成功的影响因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DeLone&Mclean[5,6]、Seldon[7]。在DeLone&Mclean(D&M)模型提出后,大量的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改进、拓展和验证。这些研究在丰富IS成功研究的内容、加深人们对IS成功认识的同时,但由于不同学者其研究所处的阶段、研究的方法、层次和领域各不相同,导致我们难以系统、全面地了解IS成功的脉络。而且单纯从单一维度来看待IS成功研究,也难以从中看清目前IS成功研究的现状及其特征,也不利于后来的研究者看清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篇高质量的文献综述能够为新知识的产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它能够剔除冗余的研究领域,并将需要研究的问题展现出来[8]。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研究拟采用 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对其中有关IS成功研究的相关文献从研究阶段、研究方法、研究层次、研究领域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从而归纳出研究的现状和特征,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希望能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对IS成功研究的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认识。

1 理论基础

IS成功的研究起源于早期对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CSF)的研究。第一次明确提出关键成功因素概念的是Rockart。他认为,企业管理者要想取得良好的企业绩效,必须在某些有限的关键的领域取得成功,而且这些领域必须得到特殊的、持续的重点关注[9]。此后的学者便展开了对CSF的研究,Keen在首届世界管理信息系统大会上指出,IS成功的因变量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能恰当衡量IS成功,则无法对IS的投入作出评价[10]。Delone&Mclean在系统分析了1981年至1987年的有关IS成功研究的相关文献后认为,当前关于IS的研究众说纷纭,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IS成功进行了定义,使得研究人员难以理解和把握,而且无一例外地遗漏了对Keen提出的IS关键变量的界定。为了弥补当前理论的不足,同时使得人们对IS成功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他们从系统质量、信息质量、系统使用、用户满意度、个人影响和组织影响6个维度对IS的成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IS成功模型(如图1),也就是后来被研究者广为接受的D&M模型。

图1 Delone&Mclean模型

Delone&Mclean把IS成功看作是一个“系统运行-系统使用-系统产生影响”的具有时间和因果关系的过程。Delone&Mclean认为,IS成功本身是一个多维变量,很难简单地说一个变量比另一个好,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标、组织环境、具体研究系统的哪个方面以及研究方法和分析层次等要素来选择考察变量,从综合角度进行分析。D&M模型的提出,对IS成功的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对于IS成功的研究大多以D&M模型为基础展开。本研究也以D&M模型为基础,将研究焦点聚焦在对D&M模型修改、拓展和验证的那些文献上。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筛选程序

为了保证初次筛选文献的连续性和后续研究的可验证性,本研究利用Web of Science进行全库检索,时间段终点是截至2009年12月;同时,基于本研究是以D&M模型为焦点,所以起点选在1993年1月。为了保证检索所得到的文献与本研究的相关性,关键字(检索标题)采用“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这种方法在以往的文献中也得到了一些应用,如,Grieger[11]和Urbach et al[12];采用“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提出D&M模型的文献题目中也含有这个关键词。经过检索,共得到文献205篇,其中属于1993~2009年的有166篇。然后利用其自带的分析检索工具对收集的文献进行筛选。①按照语种进行筛选,剔除非英语的文献,获得文献158篇。②接着根据文献类型进行筛选。一般认为,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编辑评论、教材、杂志、新闻等不是研究者收集资料的主要来源,研究人员更多地习惯从学术期刊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文献综述的筛选文献的过程中,可以将这类文献剔除,只把期刊文献(Article)作为分析对象[13,14],经过两次筛选,得到文献87篇。③作者又对其中文献的标题、作者及摘要进行了浏览,发现有5篇属于重复文献,重复的原因是在收录时作者的名称有细微区别,如,作者为Wang,Y.S.[15]的文献和作者为Yi-Shun,Wang的文献实际上是同一篇文献,故删除重复收录的5篇。这样,最终得到82篇文献作为本研究的文献库。

2.2 研究阶段

文献筛选完成后,接下来需要选择恰当的分析框架对文献进行归类。在IS成功研究领域内,DeLone et al[5,6]的两篇文献、Seddon被认为是研究IS成功的经典文献。Urbach et al指出,在研究IS成功时,D&M模型、Seddon、改进的D&M模型通常作为分析框架[12],而有关这3个模型的论文出版时间分别为1993年、1997年和2003年。因此,以1993年为起点,2009年为终点,本研究所收集的文献就可以按照文献的出版时间分成IS成功的3个阶段:1993~1997作为第一阶段,1998~2003作为第二阶段,2004~2009作为第三阶段。

2.3 分析层次

考虑到有关IS研究的文献众多,且研究角度不同,选择指标也不尽一致,因此,从单一维度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难免会分析得不全面,降低文献综述的价值。基于这种考虑,本研究将从这些文献所处的研究阶段、研究方法、研究层次以及研究领域4个维度进行分析,希望能从中找出IS成功研究的现状及其特征,并指明未来的研究方向。这里的研究阶段是指本文2.2节中所指的3个阶段;研究方法分为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研究层次分为个体层次、组织层次和二者兼之(个体和组织层次);研究领域分为传统IS领域、电子商务领域和移动商务领域。

3 文献分析

3.1 文献概述

从发表论文的数量来看,第一阶段共发表论文22篇,第二阶段发表论文28篇,前两个阶段共发表文章50篇,这也从侧面印证了DeLone et al所言,自1992年提出D&M模型后,有将近300篇的文献或直接对IS成功模型展开讨论,或引用该文献作相关研究。如果从各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来看,除了1999年发表10篇外,排在二、三、四、五位的分别是2007(9篇)、2002(7篇)、2006(7篇)、2009年(6篇),这表明,有关IS成功的研究仍是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学科类别来看,计算科学共有39篇(45%),信息科学和图书馆科学有18篇(21%),而商业与经济管理学科有15篇(17%),这3类学科的文献所占比例达到83%,这说明,管理信息系统科学是一个与计算机、信息科学和经济管理学科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从期刊来源看,论文涵盖了信息系统领域内的顶级期刊,如MISQ、ISR、ISJ、JMIS。其中,发表文献数排在第一和第二位的分别是JCIS(7篇)和Information&Management(4篇),JMIS和MISQ分别为3篇和2篇。由以上分析数据可以看出:①本研究所收集的文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由于文献收集的时间区间是1993~2009年,能够保证文献来源的广度和研究的连贯性;另一方面也基本涵盖了管理信息系统领域内顶级期刊上关于IS成功的论述,从而保证了文献的质量。②从近年来发表的文献数量和文献的来源看,IS成功的研究仍然是信息系统领域内研究的热点问题,并且受到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

3.2 文献多维度分析

根据研究阶段、研究方法、研究层次和研究领域4个维度,我们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了归类。为了保证分析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首先由两名博士生分别阅读82篇文章的标题、摘要和文章内容,按照4个维度进行单独判断,然后进行对照。对不一致的文章再请第三名博士生阅读,进行讨论最终确定。这样,最终得出所有文章的分类结果,具体情况见表1。

从研究阶段来看,前两个阶段共发表论文50篇,理论界对IS成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这主要归功于DeLone et al提出了D&M模型,他们将众多影响IS成功的因素分为6类,为IS成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并从理论上建立了这6类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拓展的空间。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采用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文献有60篇,这说明,西方的学者在研究IS成功时,更多的是采用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这一结论与Urbach et al[12]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他们认为案例调查和结构方程等数量研究方法在研究某一特定的IS成功时被广泛采用。

从研究层次上来看,组织层次研究的文献最多,达到53篇,其次是个体层次的研究17篇,而个体层次和组织层次在研究中都涉及到的有12篇。这与以往的文献研究结论有所不同。如,Urbach et al[12]认为目前IS成功的研究多集中在个体层次,对组织层次的研究以及多维度的研究还较少。Wang[15]也同样认为,以后需要更多地从组织层次上对IS成功开展研究,以便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与以往作者在选取文献的时间段有所不同,如,Urbach et al只是选取了2003~2007年间的文献作为分析对象;而本研究则是选取1993~2009年,历时16年的文献作为分析对象,所以二者在得出的研究结论上存在着一定差异。

表1 文献统计结果

从研究的领域来看,目前有关IS成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IS领域,特别是在研究的第一、第二阶段,在第三阶段才出现了对电子商务IS成功模型的评价,至于移动商务领域,目前还未曾涉及。也就是说,研究者在评价IS成功时,研究对象还主要集中在基于局域网的单个IS系统的使用上。这可能主要是由于第一二阶段电子商务在企业的应用还不是很普遍,所以研究者涉及较少。在第三阶段,出现了4篇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IS成功的研究。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由于DeLone&Mclean对其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的D&M模型应用范围更广,为其应用到电子商务环境提供了便利。Delone&Mclean认为,改进后的模型更加简洁,完全可以用来评价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IS成功,他们并且还对模型中涉及到的6个变量应该如何度量进行了说明。受到改进的D&M模型的启发,Wang[15]指出,尽管在理论界关于IS成功的研究已经相当普遍[17,18],但D&M模型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有效性还有待验证。于是,Wang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对改进的D&M模型进行了验证。但遗憾的是,他的研究只限于从个体层次上展开。作为电子商务的拓展,移动商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应用已经越来越广,并且已经激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19-21]。但从收集到的文献来看,IS成功模型在移动商务领域的应用还未涉及到,这可能跟目前移动商务的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大多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关,正如在IS成功研究的第一二阶段对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也较少一样。

4 研究结论及展望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收集了从1993~2009年的82篇有关IS成功研究的文献,并从研究阶段、研究方法、研究层次以及研究领域4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①IS成功的研究吸引了理论工作者和企业经营者的广泛关注,而且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②大部分关于IS成功研究的文献都是在D&M模型的基础上展开,可以说,D&M模型已经被公认为IS成功研究的基础。

③有关IS研究的研究方法以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为主,研究层次大多是在组织层次上展开,研究领域还主要集中在传统的IS领域。

4.2 研究局限

本研究的文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而且搜索文献时选定的关键词是“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这样可能会遗漏一些潜在的重要文献。另外,本研究在分析这些文献时,只是从4个维度展开,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特征,后续研究可以选择更多的层次进行分析。

4.3 研究展望

4.3.1 研究领域。目前有关IS成功研究还主要是集中在传统的IS领域,在移动商务领域内还未曾涉及。移动商务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富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已经引起我国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2]。通过目前的来看,移动商务有关用户行为的研究还主要是以技术采纳模型(TAM)[23]为理论框架,如,Wei et al[24]和Ko et al[25]均是以TAM为分析框架来研究用户对移动商务的采纳。这可能是由于移动商务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用TAM为分析框架更合适。但是随着移动商务的发展和成熟,将IS成功模型拓展到移动商务领域来评价基于移动背景的IS成功就显得尤为必要。未来的研究中,如何结合移动商务的环境来评价IS的成功将极具吸引力。

4.3.2 研究视角。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IS成功模型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Agourram[26]通过对加拿大IS成功的研究发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IS成功模型,其关键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正如DeLone et al和Wang[15]所言,今后有关IS成功的研究应充分考虑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研究者可以考虑各自国家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上存在的差异对IS成功模型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1]Aloini.D,Riccardo.D,Valeria.M.Risk management in ERP project introducetion:Review of the literature.Information&Management,2007(44):547-567.

[2]Verner J,Cox K,Bleistein SJ.Predicting good requirements for in-house development projects.In:Proceedings of the 2006 ACM/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Rio de Janeiro,2006:154-163.

[3]J.E.Scott,I.Vessey.Managing risks in enterprise systems implementations.Communication of the ACM,2002(4):74-81.

[4]Brynjolfsson,E.The productivity paradox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93(12):66-77.

[5]DeLone WH,McLean ER.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2(1):60-95.

[6]DeLone WH,McLean ER.The DeLone and McLean mode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a ten-year update.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3(4):9-30.

[7]Seddon,P.B.A Respecif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De-Lone&McLean Model of IS Success.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7(3):240-253.

[8]Fettke P.State of the Art of the State of the Art-A study of the research method review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discipline.Wirtschaft Sinformati,2006(48):257-266.

[9]J.R.Rockart.Chief Executives define their own data needs.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79(2):81-93.

[10]Keen,Peter G.W.MIS Research:Reference Disciplines and a Cumulative Tradition.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Philadelphia,PA.1980:9-18.

[11]M.Grieger.Electronic marketplaces: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 call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search.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3(144):280-294.

[12]Urbach N,Smolnik S,Riempp G.The State of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A Review of Existing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es.Business&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2009(4):315-325.

[13]E.W.T.Ngai,F.K.T.Wat.A literature review and classification of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Information&Management,2002(39):415-429.

[14]Jong-yi Hong,Eui-ho Suh,Sung-Jin Kim.Contextaware systems:A literature review and classification.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9(36):8509-8522.

[15]Wang,Y.S.Assessing e-commerce systems success:a respec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DeLone and McLean model of IS success.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2008(5):529-557.

[16]Delone&Mclean.Measuring e-Commerce Success:Applying the DeLone&McLean Information Success Mode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04(1):31-47.

[17]Counihan,A.,Finnegan,P.&Sammon,D.Towards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investments in data warehousing.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2002(12):321-338.

[18]Murphy,K.E.&Simon,S.J.Intangible benefits valuation in ERP projects.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2002(12):301-320.

[19]Kim,H.&Jun,J.W.A case study of mobile advertising in South Korea:Personalisation and 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DMB).Journal of Targeting,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for Marketing,2008(16):129-138.

[20]Kim,H.,Chan,H.,&Gupta,S.Value-based adoption of mobile internet: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7(43):111-126.

[21]Park,J.,&Yang,S.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nsumer trust and experiences:Value driven usage of mobile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Marketing,2006(1):24-32.

[22]汪应洛.中国移动商务研究和应用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信息系统学报,2008(2):1-9.

[23]Davis,F.D.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IS Quarterly,1989(3):319-39.

[24]Wei TT,Marthandan G,Chong AYL,et al.What drives Malaysian m-commerce adop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Industrial Manegement&Data Systems,2009(3):370-388.

[25]Ko E,Kim EY,Lee EK.Modeling Consumer Adoption of Mobile Shopping for Fashion Products in Korea.Psychology&Marketing,2009(7):669-687.

[26]Agourram,H.;Robson,B.Defining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in Canada.Information Management&Computer Security,2006(4):300-11.

猜你喜欢

商务研究者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