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发展现代物流①

2011-07-23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实训中心祝捷刘丹

中国商论 2011年28期
关键词:海西经济区物流业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实训中心 祝捷 刘丹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继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日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为海西物流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1 海西区域内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1.1 海西经济区区位优越,发展势头良好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优越,对台合作优势独特,山海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业已形成海峡两岸大规模贸易投资往来、垂直与水平混合型产业分工网络,以及大陆台商产业集群与本土化初步发育的区域经济板块实体。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明确上升到国家战略,海西经济区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至2010年底,海西战略得到50多个部委和大型央企的实质性支持,台湾百大企业在闽投资已增至40多家,2010闽台贸易额突破百亿美元,比2005年翻了一倍。伴随着海西建设的热潮,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中国又一大经济区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又一新“引擎”。

1.2 海西物流行业不断发展,日益成熟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的总体发展令世人艳羡。以福建为主体的海西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和悠久的海洋文化,引人注目。“福建面向台湾,港口条件优越,又在大力发展通往周边各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沿海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福建的后发优势十分明显。”随着海西交通大血管的较快构成,重新规划现代物流业的整体布局,将其提升到一定的发展高度,这将为海西发展输送更多的“营养物质”,海西物流业充满新的发展契机。

以福建省为主体的海西经济区内,物流企业起步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西发展规划》的正式出台,物流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而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福建的交通基础设施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初步形成了以海洋运输为龙头、以空港快捷运输为窗口、以铁路运输为骨干、以公路运输为网络、以各大型场站为集疏枢纽的综合运输体系。所有这些努力都为海西物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 海西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海西经济发展的瓶颈

建国以来,受地理环境和国家战略布局的限制,居于现代物流业基础地位的福建物流行业长期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其中铁路建设甚至在几十年中一直落后于中西部地区。当周边省份的物流园区建设大干快上之时,当沿海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开始布局全国甚至将触角伸向海外时,福建省却除了厦门的空港物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外,别的地区尽管坐拥深水岸线的良好区域优势,但是物流业整体推动步履蹒跚,鲜有大的动作,专业物流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也基本处于初级阶段。比较珠三角、长三角的飞速发展,海西物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缓慢,区域内物流节点没有实现协调发展;经济腹地辐射有限,目前局限于以福建本省以及周边地域;闽台物流未能协同发展,物流服务辐射范围小,服务功能单一,造成区域物流节点的功能冲突;绿色物流发展缓慢,没有充分重视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等方面。

笔者认为,福建具沿海优势,目前又跻身全国GDP过万亿的经济发达省份之列,但是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却只处于全国中等水平,这与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定位不合拍,物流业在福建应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 解读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海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纵览《海西发展规划》,全文共计39处提到“物流”一词,“发展现代物流,服务海西发展”的理念在规划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笔者认为应当乘此发展良机,使海西物流行业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

3.1 构建现代物流网络系统,融入全国物流服务体系

早在2005年3月,著名物流专家王健教授即在《现代物流网络系统构建》一书中首倡构建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的重要性,指出现代物流的发展应当重视物流线路与物流节点的关系,聚焦物流线路与物流线路不同环节上物流节点有机结合形成的多方位、多层次物流网络体系问题,拓展延伸物流活动空间,提出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框架。笔者发现规划第五章《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明确指出要“加快交通通道的建设”、“合理布局港口建设”、“提高空港服务能力”,规划指明了诸多不同类型的物流节点的发展方向,为海西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随着贯通东西通道、连接两岸通道、拓展南北通道、区域协作通道以及福州港、湄洲湾港、厦门港、温州港、汕头港、厦门、福州国际机场等一大批物流节点的继续建设和服务功能提升,必将形成海西物流网络系统并网全国的局面。

3.2 依托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个性化发展物流服务功能节点

规划第三章《空间布局》中指出,在海西的整体布局上要培育壮大九个集中发展区。充分考虑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重点发展九个集中发展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密集带。结合规划,笔者认为应当加速现代港口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尤其是综合性港口、集装箱干线港、大宗散杂货港口、海陆联运枢纽等的建设,更好地支撑厦门湾发展区、闽江口发展区、湄洲湾发展区、泉州湾发展区、温州沿海发展区、粤东沿海发展区、闽粤赣互动发展区等集中发展区的经济建设。

3.3 “构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加快闽台物流联动体系构建

规划第四章“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中指出,海西物流行业应当着眼于提升服务业合作水平,建立两岸物流业合作基地,积极承接台湾现代服务业转移,加强两岸物流企业、项目对接,合作建设物流配送或专业配送中心,加快海峡西岸国际采购和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推动两岸物流产业标准化和网络化建设。规划明确提到,“构建服务两岸的货运枢纽,充分利用沿海港口优势,完善港口功能,加快海峡航运业发展”,“推进两岸港区对接,推动运输业、仓储业、船舶和货运代理合作”,“构建服务两岸的信息枢纽,支持福州、厦门邮政物流中心建设,做大做强对台邮政和物流业务。”

本文认为,海峡两岸正式实现全面直接“三通”,两岸物流业合作迈入新的阶段。台湾作为高科技电子产品的研发中心与全球(物流)运筹中心,把一部分制造环节设在了大陆,福州中华映管、冠捷,厦门友达光电、TDK,漳州灿坤……举不胜举。这里面每一个成功的项目,都离不开两岸物流业的奉献。而随着台湾高雄港影响力的慢慢削弱,台湾有可能将“全球物流运筹中心”转移至大陆,如此一来,福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市场机会将大增,本着强大的对台优势,在抢占市场方面理当抓住机遇,完成闽台物流联动体系的构建。

3.4 服务海西“科学发展之区”的发展目标,加快绿色物流发展

规划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中指出,海西要建设“科学发展之区”和“生态优美之区”,着力科学发展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还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笔者认为规划的发展目标无疑对海西物流行业走绿色物流的发展之路提出了要求。结合规划第十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所涉及的内容,笔者建议可以从“加强资源节约利用”方面入手,坚持海西物流行业的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体系。具体发展过程中,坚持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突破,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海西物流的绿色发展模式。

3.5 构建应急物流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规划第五章“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中指出,应当“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政府对城乡安全的综合协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推进海西区域内防范给类自然灾害的能力。考虑到发展闽台两地绿色物流联动机制的构建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矛盾,政府应当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笔者认为应当以“闽台间应急物流合作”为突破口,充分考量突发性的物流需求,由各个物流元素、物流环节、物流实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进而构建起高效的闽台应急物流联动体系,保障海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6 “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推进教育合作交流”,合作培养现代物流人才

规划第九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中指出,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创新人才,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多年来,海西物流行业的发展步伐相对较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

在培养物流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方面,福建省早已先行先试,走出了第一步。2009年开始福建省率先倡导“校校企”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以实现两岸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校校企”指的是“大陆高校”、“台湾高校”和“台资企业”的三方合作关系。利用该项目搭建的平台,福建省有多家高校与台湾高校、台企合作开办了“海空物流与行销”、“航运管理”等物流类专业,为台资物流企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区域内的福建、江西、广东各省教育部门应当携手合作,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物流行业指导、物流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进一步整合高校物流专业的教育资源,优化物流人才培养结构,为海西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4 结语

海西经济区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在形成以空港、海港、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为枢纽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其次,福州、厦门、温州、泉州等地已在规划或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同时海峡西岸各省市建设了大型化、枢纽港站及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不同类型货站,这些将形成海峡西岸重要的物资集散网络体系。此外,海峡西岸相关省市部门也加强了物流管理工作,抓紧编制区域物流发展规划,大量国外著名的物流企业也已入驻海西,所有这些努力都为海西物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相信利用此次海西发展规划出台之机,海西的物流又将迎来大发展的机遇。

[1]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R]. 国家发改委,2011.

[2]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R]. 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

[3]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R].福建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2009.

[4]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R].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2010.

[5]何黎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向与新商机——首届(2008)海西物流论坛的演讲[J].中外物流, 2008(4).

[6]孙淑生,王见喜.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物流业SWOT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9(14).

[7]王永胜.浅谈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建议[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5).

[8]李权.福建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策略选择[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猜你喜欢

海西经济区物流业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海西画法影响下的康雍乾珐琅彩瓷画新风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服务海西建言献策·踔厉前行写华章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爱在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