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本控制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必要性探讨

2011-07-23河南会计学校张丽

中国商论 2011年28期
关键词:经营成本生产

河南会计学校 张丽

1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概述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机制下,企业的生产消耗是靠其自身生产成果也就是销售收入来补偿的,企业本身就是自负盈亏的商品经营者和生产者,其中企业的生产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企业销售商品获得收入,扣除成本消耗的份额,用来补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消耗,进而维持企业再生产的持续进行,在维持企业长久的经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通过竞争谋求生存与发展要以成本控制为基础。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尤其是当企业的经营状况处于困境时,降低企业成本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关键。

经营决策要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依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务必做到:(1)根据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制定符合该企业、岗位、部门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的成本管理方案;(2)在企业领导和普通职工都担负着企业成本控制的责任前提下,做到企业领导重视,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通过企业上下全体职工和领导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企业的成本控制;(3)企业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和成本效益原则,结合分析成本与收益、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最终计算出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最低成本和最高业务量;(4)成本控制要达到预期目标,通过调动企业各级成本责任中心加强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责权利的有效结合。

2 成本控制管理的意义

2.1 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企业成本管理的环节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其中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是成本控制的前提和依据。而成本控制要渗透到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之中,还要保证企业成本目标的最终实现。

2.2 成本控制是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改善的动力

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成本水平。成本控制的实行,要以建立相应的控制制度和控制标准为前提,例如材料领发制度、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工时定额等及时修订和制定,加强管理工作,确保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

2.3 成本控制是健全厂内经济责任制的必要条件

厂内经济责任制是实行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成本控制的实施过程中,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每个环节。并要求各个部门、每个环节都对经济指标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保证职工和管理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降低成本、节约消耗为前提,保证成本指标的顺利完成,成本控制能够实效性地进行。

3 成本控制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必要性探讨

随着现在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有限,造成能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企业生产成本的显著增加和成本损失增加;而且我国企业的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陈旧落后,造成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很多废品、次品,最终造成了企业产品质量损失巨大。成本核算不实的原因:一是核算人员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人为的进行一些调节来达到某种目的,企业表面看来是盈利了,而实际上是亏损的。正是因为我国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企业只讲利润,不讲成本,造成了企业短期行为的泛滥;而企业领导者任期有限,因此责任心不够强烈,管理松弛,审计、财政监督力度不够;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因此预算约束弱化,成本管理松弛,损失浪费现象严重, 所以成本控制管理在我国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3.1 提升企业战略管理和整体协调的能力

我国实行的传统管理体制是大而全的政企合一的生产管理体制,财务管理高度集中,产权关系虚置,成本、收入、利润等指标计划进行严格的控制。全部是一本帐,统收统分统负盈亏,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造成损失浪费的现象严重,成本失控、挂账现象特别普遍,资金风险尤为严重。成本控制的考核制度仅仅停留在管理层上,例如:使得财物、材料、物资、技术等职能部门相配合,实施科目负责制管理,不直接涉及班组、车间等负责人和企业生产一线的职工,因此,很容易忽视成本的管理工作。而且基层的领导层作为生产型管理者,他们会片面追求企业运行生产过程中自身的利益,成本管理仅仅是事后的问题,缺少事前分析、事中监督的概念,忽略了成本管理工作对生产的指导、控制作用。科目负责人对科目支出往往是忽视过程的控制看重控制结果,更不会涉及因生产需要等带来支出的变化。因此,传统企业成本控制在企业成本控制方面没有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面的控制。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追求是战略化、系统化、人本化的管理,通过资金、业务以及相关信息的整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有效贯彻企业战略、持续改善经营状况、实现企业价值的稳步持续的增加。企业全面实施成本管理,应该从内容、手段到实现形式,都能够做到满足加强企业管理各方面的需要。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前提,将企业的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生产资源等进行统筹安排,进一步协调生产与经营,协调投入与产出、安全与效益、效率与效益的关系。成本控制的执行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和必须环节,因此对成本管理进行有效监控,将最大程度地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监控有效地整合了市场的相关资源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将成本控制体系落实到决策机构,帮助企业有效地调整战略规划目标,提高企业在战略管理过程中的应变能力。

3.2 提高企业资源使用的效率

企业在计划经济条件的背景下,长期以来都将安全生产问题视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所以在传统的生产成本模式中,往往由国家制定企业相关的产品、材料和设备的供求数量和购买价格,导致了企业管理人员成本观念的淡薄,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重的浪费,最终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效率十分低下。成本控制在企业具体的实行过程中,企业过多的关注总体的利润指标,而对于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企业甚至为了完成利润目标,在数字上做文章,弄虚作假造成数字的“面赢”,实际的“潜亏”的现象,最终影响企业长远的发展。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概念中指出:成本控制指标数据和成本控制计划过程直接体现了企业各个子公司和相关部门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和资源的使用效率,是企业资源调度分配的起点。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中心目标是实现产品生产品种、计划产量逐渐转移到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效率,最后实现企业积极主动的做到成本管理控制工作,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佳的安排使用,避免了企业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低效率使用。

3.3 实施企业成本节约及收入提升

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往往会显示出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典型特征:市场外部控制的力度强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力度;对上级负责的思想多于对企业自身发展负责的思想;管理层控制结果的动机大于控制过程的动机等。通过国家宏观调控,通过完全的市场行为获得增加,跨越式的发展需要成本强而有力的支持。因此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都将会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重点,支出预算占全面预算的比重越来越重,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价格竞争优势,是企业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强有力的竞争手段。

运用现代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机制,全面发挥企业成本管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共同的作用,迫使基层管理主体对市场变化、内部成本节约等造成的影响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在企业全面实施成本控制,相关管理层要对企业外部市场的环境变化作出全方位理性的分析,考虑企业的收入增长和成本节约计划的顺利实施。成本控制执行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可以通过激励和约束相关部门,尽量避免成本费用的增加和尽量实现企业收入增长。

3.4 实施有效监控与考核,有效化解企业的管理、经营风险

在现代企业中,有的基层单位管理层为了完成上级的经营目标和考核指标,往往会采取不规范的方法和手段,会导致成本基础管理、固定资产失去控制,造成了企业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甚至降低。

现代成本控制管理体系的运用,使得成本控制管理贯彻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经营的详细情况作出反映,公司管理层通过参照成本控制目标,发现潜在的风险所在,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防范措施,最终使得潜在的风险得到化解。成本控制管理设定了合理包括全面信息的业绩指标,将成本控制执行结果视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根据细化目标盈亏成本的控制责任,把企业市场竞争的压力逐层传递给各个岗位的每个干部、职工,将企业压力分摊到全体员工的成本压力,使全体干部职工加大扭亏增盈意识,树立从自我做起,增运增收,节约支出的思想。将责任成本、目标及措施精细化,分解化,实现联控互控,并将成本目标是否顺利完成、责任中心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管理人员和各个职工的工资挂钩。将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和其执行情况作出分析和进一步的对比,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行之有效的监督控制手段。

4 结语

现代企业必须充分加强成本控制的力度,从根本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全面实施企业成本和预算的控制管理,通过充分利用和有效调整的市场资源,采用相应的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为企业持久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能够实现提供了保障。通过全面控制成本管理,带动企业的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结合各个单位各个系统的资源优势,以便实现企业科学的调度和合理的组织,促进企业管理层和全体人员素质的整体提高,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企业长久的良好的经营发展。

[1]史森林.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海洋出版社,2003.

[2]郝亚红.谈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J].会计之友,2008(1).

[3]吴明.建设全面预算管理[C].河南省铁道学会2007年学术活动月优秀论文集,2007(16).

猜你喜欢

经营成本生产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用旧的生产新的!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