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该排斥网络词汇吗

2011-07-18李思辉

检察风云 2011年13期
关键词:神马热词高考作文

文/李思辉

高考作文该排斥网络词汇吗

文/李思辉

面对高考作文,网络词汇到底合不合适、可不可取呢?给考生一些正面的提醒,真是恰如其时。而这种恰如其时的提醒,理应具有普遍性。

新闻背景

高考前夕有媒体报道,上海将在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中对网络词语“格杀勿论”,比如“酱紫(这样子)”、“稀饭(喜欢)”、“鸡冻(激动)”、“有木有(有没有)”等。对此,网络上一时众说纷纭。

“给力”、“神马”、“有木有”这些词汇,已为众多网民熟悉,其使用率之高、引用域之广,远远超出了与之同义的词汇。追求“潮”的90后考生们,对这些流行词汇自然十分青睐。而在校园里,笑脸、哭脸、抓狂等网络符号的使用,甚至几近泛滥。面临高考作文,一些考生会不会惯性地涂鸦和发挥呢?这样做到底合不合适、可不可取呢?上海一些媒体请专家解读个中事项,给考生一些正面的提醒,真是恰如其时。而这种恰如其时的提醒,理应具有普遍性。

(图/IC)

高考作文不宜使用网络词汇,否则可能被当做错字扣分。既然这样,那考生们就不用了呗。问题是不用还真有些不习惯。考生不习惯,阅卷者就习惯了。这是因为只要不跳出常规,后者阅卷也好,评分也好就都有了现成的依据,反之就可能陷入争议。现成的高考评分依据,按照传统的语言视角看待考生作文,这就决定了考生作文语言的“传统属性”。再往深处说,为什么评分标准不待见网络词汇呢?原因是作为新生事物,它们的实用性、思想性、艺术性还有待考察,它们还不可能这么快地进入标准的语法词汇范畴。道理一说大家就明白:网络词汇的草根属性,决定了它尚不能登堂入室。然而,与之相悖的事实是,不少极具草根色彩的网络词汇,已然登上了大雅之堂,比如“给力”。2010年11月10日,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网上一下子炸开了锅。那些一向以传统为标准、以党报为典范的人们,有点无所适从了。旋即媒体纷纷效仿,官方频频使用,一夜之间“给力”一词,似乎就摆脱了草根属性。而事实并非如此,比如高考作文阅卷,考官们就不一定认同这个词语的规范性。哪怕它曾出现在中央机关报的显赫位置。

中央机关报上可以用,高考作文为什么不能?高考作文很严肃,党报难道就儿戏?这样理解当然是有些钻牛角尖的意味。我们不钻牛角尖,但我们有必要问一问,高考作文阅卷的评判标准是什么?这些标准是否可以公之于众?再往细处说,高考事关考生前途命运,关于高考作文的文体、体裁、修辞、笔法、用词等标准或范围(特别是有争议的事项)是不是应该及时向社会公布呢?像“给力”这样的一些模棱两可的词的用法,高考作文可以不可以用,考前是否应该有个统一明确的说明呢?现在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在媒体邀请之下为考生做了提醒,那其他省市的阅卷负责人是否能这么及时地跟进呢?假如这种提醒不能及时出现,那考生写出“给力的作文”,而遭到扣分,是不是有些冤呢?

其实,“高考作文是否排斥网络词汇”,无非是习惯与不习惯的问题,顶多也是新兴词汇与传统标准不对称的碰撞。而“公布高考作文是否排斥网络词汇”,就升格到了人性化与不人性化的问题,就关系到了考生的切身利益。于情于理,我们各地高招办或其他职能部门,都应该对此作出必要的说明。■

编辑:董晓菊 dxj502@163.com

高考作文现“神马”=不严肃?

作文,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是学生个性的抒发。写作技巧和用词固然重要,但形式不能大于内容,不能限制了学生表达和思维拓展的空间。作文不是工业化生产的产品。它是有灵魂、有思想的。精华在于思想,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使用文言文也好,在文中嵌入诗词歌词也好,用典故、修辞也好,最终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由此看来,只要能保住学生更好地表达思想,使用网络语言又有何不可?被评卷老师视为有文学底蕴的“用典”,不就是引用了当年流行的词汇么?我们是要对所谓的模板、形式负责,还是对内容负责?

我们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高考作文。语言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汉语也是在不断地兼容并蓄中才拥有更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表达。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大范围地普及,给社会的思想、观念带来变革性的影响。“桥糊糊”、“我爸是李刚”、“宝马教授”等源于社会问题、事件的词汇反映着老百姓强烈的爱憎,及对公平、正义的呼唤。起源于网络文学、社交网站的“有木有”、“神马”、“杯具”等,也折射出在高度的生存压力下,人们一种自我减压和娱乐消遣的状态。无疑,网络语言顺应这个时代诞生,并反映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看似娱乐、调侃、毫不严肃,但却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真诚。■

作文不能用“给力”高考果真“伤不起”

有意思的是,禁用网络热词,不是所谓的捍卫中文的“纯洁性”,而是因并非所有阅卷老师都熟悉网络热词。这对阅卷老师来说,是省事了,但他们有权力这样做吗?固然,阅卷者有制订阅卷评分标准和评分规则的权力,但这种权力不是凭空产生,也不可以随便滥用。高考作文本就是一个风向标,从这里应检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查看学生的思想表达能力,而语言的运用本身就是灵活的、有创造性的。

为了图省事,一刀切禁用网络热词,这种蛮横僵化的思维,如何担起检测、评阅学生作文的重任?这样的规定,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粗暴践踏了学生的表达权。试问,阅卷组有什么权力制订这样的规则,剥夺学生使用网络热词的权利呢?

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外来词、网络词,让当下语言变得越来越丰富活跃,这不是个坏事情。这些网络词语在使用时一般都加上引号,完全符合汉语规范。如果高考中一概以错别字来对待,显然有矫枉过正之嫌。恰当地使用网络热词,是考生的一种表达权利,对阅卷者来说,容忍这种表达权,不只是一种雅量,更应是基本原则。■

高考作文禁用网络词汇不是神马而是甚妥

首先,高考作文考的是什么?考的是语言文字,考的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的是考生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因而考试作文必须要遵守官方认可的语言文字规范。网络热词诸如“神马”、“有木有”、“伤不起”“打酱油”、“浮云”等在网络中常见的语言,一般只能在资深网友圈子里才能方便地使用,才能看得懂、听得懂,在不上网或不常上网的人群中就不知所云。

网络不是现实,网络词汇只是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在特定的人群中在使用,还没有完全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试想,在大街上,有人问您干什么去,你说“打酱油”,那你的意思是真的去买酱油,还是不关自己的事,不理?再如果,你走在大街上遇见了一件事,你说“打酱油”,有多少人能理解您的真实意思,又有多少人会以为您这个人是不是精神有问题?网络词汇只有在网络环境中更适用,这如同人们只有在澡堂子里,光着身子才被人认为是正常人一样。

网络词汇的迅速传播、使用,丰富了网络内容、调剂着网友的心情。随着现实社会环境的改变,一些网络词汇会淡出人们的视野,自消自灭。如果能留下来一些精辟、经得起时间考验和推敲的词汇,要成为我们的通用规范语言,还需要经过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权威部门审核批准,并予以发布后才能正式使用。■

猜你喜欢

神马热词高考作文
热词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热词
热词
热词
“神马”汉斯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