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画女孩的感恩之旅

2011-06-29十月

分忧 2011年6期
关键词:绵竹年画孩子

十月

可持续生计项目:年画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如今,年画在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时尚设计元素,导入全新的比如互联网、专卖店等营销策略,是很好的可持续生计路径。

女性代表:钟思琪绵竹年画传习所众诚绣坊创始人

钟思琪是绵竹年龄最小的年画传承人。震后三年,家乡的年画帮助她从废墟上站起来,抚慰心灵,也改善生计。她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孩蜕变为一个勇敢、美丽、慈悲的女人。这个年仅23岁的女孩,也改变着更多人的命运。

年画,抚慰心灵改善生计

绵竹遵道镇棚花村四组。钟思琪家的新房坐落于麓堂山下,鸳鸯湖畔。外墙绘有俏皮的年画娃娃,屋内摆设,跟城里人家相差无二,这个曾在汶川地震中受损惨烈的村落,如今家家住新房。

23岁的钟思琪穿着鲜艳,笑语盈盈,她的身上有种同龄女孩少有的安静气场。

棚花村被称为 “年画村”,村子里住着30位手艺精湛的年画艺人,钟思琪就是其中一位,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位。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让这座被山峦和艺术簇拥的小村庄,瞬间沦为废墟。全村40多人遇难,包括思琪最亲爱的奶奶,659户村民的房屋倒塌损毁,年画压于瓦砾之下……

住在潮湿冰冷的帐篷里,钟思琪看不到明天的光。

一个月后她看到各类大型挖掘机、起重机、推土机,在戴黄色安全帽、着红色外套、背写“江苏援建”字样的建设者的带领下,开进镇子,强烈感受到重生的力量。

她决定做一些事情,参与到重建的行列。

“小时,看古装电视剧,被精致绝伦的绣花服吸引,又在千年年画的熏陶中长大,因为热爱,便去拜师,在我看来,刺绣已不是一幅画,而是一种精神境界!”钟思琪拾起针线。在废墟上绣起绵竹年画,并手把手教那些劫后重生的妇女刺绣。半年后,妇女们个个成为能工巧匠。

2008年底,钟思琪成立了一个叫“众城绣坊”的机构,给志愿者们绣会徽。万科、麦肯锡、深圳登山协会纷纷来订单,妇女们有了收入,也从悲伤中慢慢摆脱出来。

2009年12月,由常州援建的“绵竹年画传习所”在棚花村落成使用,总面积2129平方米,白墙、灰瓦、龙脊、翘檐,钟思琪的绣坊也搬进了这栋原汁原味的川西风格建筑。

“钟老师,你看看这里该用逗逗针,还是果果针?”绣坊里,妇女们挤在一起飞针走线,钟思琦不时走来走去,忙着给大家指点。一针一线的绣画中,大家的生活轮廓开始明晰起来。

钟思琦的绣坊既展示绣品,又继续带新人。每天,还会有不少游客来此探访,一幅10厘米见方的小绣品,能卖到100元左右。如果是大框的年画,最高的可以卖到2000至3000元一幅。

接受记者采访那天,刺绣工作室里,36岁的村民王彩霞正小心翼翼地绣着年画“赵公镇宅”,脸上洋溢着笑容。如今,她的一幅年画绣品通过传习所向外推广,在市场上最高能卖到2000元。眼前的忙碌让她感到充实。

年画,传达感恩为爱远行

绵竹年画,千百年来传达着美好喜悦的情结,地震后,抚慰心灵、增加收入成为它的新功能,钟思琪带领着数百名妇女,忙碌和相聚中,划开驶向未来的桨。

2009年6月,钟思琪一家已搬进了新房,来自全国的社区志愿者还有人留在村子里。一天,她从一个来自云南的志愿者手里,看到了一些令她心碎的照片,照片中的小学,破旧不堪,只用简单的茅草搭建,孩子们衣衫褴褛、营养不良,清澈的眼睛里透着对知识的渴望。

志愿者说,照片中的学校是云南省个旧市保和乡三家小学,即使偏远贫穷,但是孩子们都在地震中捐了钱。

思琪的眼睛湿了。感恩,也是年画永恒的主题。那些给他们捐过款的孩子们,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大山,他们还好吗?思琪暗下决定,去看看孩子们!

2009年12月初,钟思琪启程。走的时候,几个当地的年轻人也参与进来, “我们绵竹人都接受过外界的援助,凭什么只你一个人去!” 钟思琪答应他们结伴而行。

钟思琪拿出卖年画赚的钱,用2000元买了衣服、书本和篮球,坐上成都开往昆明的火车,又坐5个小时的大巴抵达个旧,再转车两小时至保和。过一条河,翻一座山,三家小学进入钟思琪的视野,但这里已是人去楼空,无一名师生。

思琪的情绪有点激动,围着荒弃的校址察看,从失去屋顶的教室到长满荒草的操场。忽然,思琪在靠近操场的一面墙壁上发现一块黑板,经风化和泥水冲刷,斑驳不堪,但仍能隐约看出上面的粉笔字: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名单:三年级刘小芳5角,二年级王天2角,五年级向童童1元……

钟思琪对着这份名单哭了

几人很快到达三家小学新校址,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难以想象的破败,学校里只有一名老师,也是校长,既教语文,也教数学,课桌用红砖所砌,教室地面坑坑洼洼。只设小学三年课程,三年学满后,有条件孩子的被送出山,没条件的只有辍学。

下午放学后,同学们在黄云路老师的带领下,来领衣物和书本,篮球等体育用具直接放到学校小得可怜的库房,孩子们领了东西,亲昵地凑在思琪跟前,跟她说话,帮她提东西,问些奇怪的问题。

思琪不时摸摸孩子们的脸,或者抱抱他们,一个叫晴晴的女孩拉着她,非要让思琪到到她家做客。

黄云路老师说,晴晴父亲身有残疾,母亲精神有点问题,家境十分困难。他当时没要求她捐款,可这个小女孩还是捐了5角钱。这5角钱,她积攒了三年。

通过几天的走访了解,她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物资和金钱的援助只是暂时的,唯有传播先进知识,方能帮助村民们改变现状。

因此,思琪决定回到四川,筹备物资的同时,还制作一些卫生教育方面的资料,回来后发放给村民,让他们学会健康的饮食习惯、重视教育。

年画,帮助学子改变命运

2010年3月2日,钟思琪第二次去云南。众城绣坊的姐妹们也参与到爱心行动中,力所能及地捐钱捐物。几天后,思琪和同伴抵达保和乡,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们深入保和乡的各个村寨,放电影、发资料、做家访,村民们像亲人一样对待他们。他们时刻遵循志愿者精神,不留宿,不吃别人餐。

5月,一个坏消息传到钟思琪的耳里,说是另外一个村寨的两名大学生辍学回家,去年刚考上云南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却因家庭变故而不得已回到家里。

钟思琪十分心疼,当年,她也是因为家境贫寒才没有上成大学,转读中专。她理解其中的无奈与艰涩。

思琪身上带的钱已所剩无几,怎么帮他们呢?不由想起随身携带的一幅年画观音图,这是钟思琪历时三个月,在地震废墟上绣成,曾有企业老总花1万元购买,她没有答应。

此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这幅年画拍卖出去,所得资金供两个孩子读大学。钟思琪有一种能力,就是让自己的想法马上变成行动。

第二天,思琪赶赴个旧市,找拍卖公司商议。期间,《红河日报》的丁莲女士闻讯赶来,这个长期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云南好人”帮了思琪的大忙,她一手促成拍卖,将年画刺绣以1万元的价格拍卖成功。

思琪马不停蹄,匆匆赶回村镇,给两位辍学大学生每人5000元,两个孩子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也觉得受之有愧,“姐姐,那么珍贵的东西你怎么舍得卖!”

“相比你们的前程,值得!你们放心读书去吧,我每年会尽力想法,支持你们的学业!”钟思琪鼓励他们。

两个孩子回到各自的大学后,经常给钟思琪发短信,汇报学习,倾诉心事,思琪也乐意做他们的知心姐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久后,他们在学校里找到兼职。

2010年7月,钟思琪从云南返回。她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到爱的行列中,改变也会更多。

回到绵竹后,钟思琪继续经营绣坊,筹备2011年第三次云南之旅。她和那里的乡亲们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她将他们的故事讲给绣坊的姐妹们听……两个远隔千里的地方,从此紧密相连。

猜你喜欢

绵竹年画孩子
清代绵竹年画《迎春图》艺术特色分析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盗墓黑手伸向汉晋“绵竹城”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羊年画羊缪印堂
缪印堂的“年画”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