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生命激情的火焰

2011-06-24张玉芝

人民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心语班级班主任

张玉芝

在教育战线上,我是一位老兵。25年的教育生涯,周而复始、年复一年的平淡工作,磨平了我的棱角,冷却了我的一腔热血。我开始倦怠麻木、机械应付。“苦挨”是我的应对状态,等待退休的愿望与日俱增。

2009年下半年,我加入了郑立平老师创立的“心语沙龙”班主任研究团队。这个民间组织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让我欣喜若狂。网络中的很多故事与我的工作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好像漂泊的游子,终于找到了生命中避风的港湾。

我们在网上交流、讨论,碰撞。“心语”犹如我航行的灯塔、旅行的路标,在我迷路时指点迷津,彷徨时,送上最真挚的鼓励。

工作中经常遇到许多问题和困惑,有时百思不得其解。“心语”集中了教育战线的名师专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每当我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心语”为我解惑答疑、排忧解难;每当我工作中感到疲惫时,“心语”为我加油鼓劲;每当我工作方法感到枯竭时,“心语”为我播洒甘露,注入清泉。

走进“心语”短短一年间,初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王三阳老师的《幸福的班主任》、郑立平老师的《把班级还给学生》、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等十几本教育著作,其中的许多思想浪花,时时拍打着我的心灵,融人到我的血液里,移植到我的工作中。我与“心语”伙伴同交流、共研究,提高了班级管理的能力与技巧,巧妙地把名师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的管理中去,学会从忙、累、烦、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寻找工作的幸福感。

幸福总是来得那么偶然,精彩总发生在不经意间。走进“心语”后,我被这种崭新的方式、亲切的气氛所感染,开始积极参加各种研讨活动,一年中听讲座30次,参加话题讨论20余次,读书分享十几次。网络交流学习使我豁然开朗,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精英们,向我提供了一道道精神大餐,激励我与时俱进,管理班级更加得心应手,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有多篇论文发表;教学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同事和家长的一致称赞,先后被评为寿光市“十佳班主任”、优秀教师、教学能手,被中国教师研修网“知行中国”项目聘为专家。

在忙碌中幸福工作/宁杰

人的一生应当如时钟一样,时刻不停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尽管忙碌,尽管劳累,但用心地体验着却幸福——这是我加入“心语”团队后的真实感受。

除了闲暇时间看书之外,每天晚上睡觉前读15分钟的书,已经成为我的一个习惯。因为团队成立以来一直注重读书,开展了“同读共谈”活动,每月读一本书,谈一本书。只有读了,才有谈的资本;只有读了,才有话语权。一来二去,没想到竟给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我还养成了另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反思与写作。群里每周都要组织“老班话幸福”活动,听着老师们讲述自己幸福的教育故事,也激发起自己追求幸福生活的欲望。于是,我也在班级里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帮助学生加强自我管理。静下心想一想,也不觉为自己的一些好做法而得意,于是在夜深人静时,默默地坐在电脑前,敲打下心里的所思所想,一篇篇的文字如汩汩泉水流淌出来。

在团队里和全国各地的优秀老师交流多了,心里就敞亮了。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有效的工作方法,获得了不少解决学生问题的实用策略,实践后也确实感觉很不错,在工作中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于是,每晚的活动成了我的期待,因为那是我快乐的福地,是我幸福的源泉。如果晚上没有自习,我就早早地坐在电脑前,进入视频室,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的过程也满心喜欢。

就像每天转动的门轴,只有转动起来才不会生蠹虫,在忙碌中有计划地工作是心情轻松的,也是幸福的。谢谢“心语”团队给我带来的这些幸福!

(责庄编辑白宏太)

猜你喜欢

心语班级班主任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邦尼心语
邦尼心语
绿豆发芽了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读编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