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转变基础教育发展方式

2011-06-24

人民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学校发展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基础教育战线引起强烈反响。5月3日,《人民教育》编辑部在北京召开座谈会,交流学习体会,共谋教育发展。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杨银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褚宏启,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局长杨志成,河北省承德县教育局局长肖俊泉参加座谈。

座谈会由《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傅国亮主持。

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推动新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傅国亮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继去年7月1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今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之后关于教育工作的又一篇重要讲话。讲话集中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广大青年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近来,总书记多次将“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列为教育工作“首要任务”,这是一个方向性的指示。从此,基础教育要十分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着力转变基础教育发展方式。

与会人员交流了各自的学习体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论述精辟,对今后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学习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结合起来,与推进区域和学校教育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把讲话精神转化为正确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和改革措施,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转变基础教育发展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出席座谈会的人员认为,提高质量,同样是基础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褚宏启教授呼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改变教育质量观。”他说,把升学率视为教育质量,与一个国家发展只追求GDP一样,是片面的发展观。他介绍,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曾说过,“GDP仅仅是反映一个社会的经济状况,而不能反映这个社会经济运行的质量。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不能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

褚宏启把这段话转变为教育话题:“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不能反映教育成本,不能反映教育发展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不能反映教育发展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不能衡量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

他说,我们要放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质量观,建立全面发展的新的质量观。在质量观转变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就是转变基础教育发展方式,重点是转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把那种依靠时间投入、强化考试技能的发展方式,转变为调动师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式。

同时,提高教育质量,还需要建立为内涵发展服务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过去30多年,政府主导下的外延扩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未来,政府主导如何与提高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结合起来?

“我认为,思路可以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即建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褚宏启说,服务政府就是为促进内涵发展服务的政府,要强调研究,从侧重微观教研转向对区域教育发展的研究,转向对学校管理的研究。教育支出结构也应当改变,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教师培训当中,而不是一味地购买硬件。责任政府,就是要对内涵发展的结果问责。这就要求政府建立区域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包括均衡发展的标准,要加强学生质量监测,改善学校督导评估。法治政府,就是要为内涵发展建章立制,使内涵发展有坚强的制度保障。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胡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集体学习时的讲话,都首先强调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如何才能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杨银付博士,提出可以从三个方面人手。

第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二是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强调了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活化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在实践中养成品格。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

第三是积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考试评价制度是指挥棒,它全面了,教育便容易全面;它关心素质,教育便也关心素质。要建立起科学、多元的考试评价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认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让教育适合每一位学生。他说,今天的中小学,不能再围绕升学率,再围绕学生考取学校的档次来思考人才培养的问题,如何让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如何让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将是我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新的思考方向。

十一学校从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体会到,必须调整课程结构,才能适应学生不同个性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个性化人才。为此,学校开设了33个职业考察课程,每学年为学生安排四次考察。十一学校还尝试开发学校的课程体系,把国家课程校本化;把数学、物理分成三个层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分成两个层次,语文和英语分成两个类型,体育分成十几个类型,艺术则是把音乐和美术整合起来,以戏剧的方式来落实音乐和美术的课标要求,等等。

李希贵说:“这样改革,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所有学科、所有课程里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初步认知,作出选择。这种选择,从理论上说,就是适合每一位学生的。”

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

总书记在讲话中对青年提出了三点希望,其中第一点即是“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

桂梅认为:“德育需要教化,也需要大环境的浸润。”万物生长、发育需要合适的土壤环境,人的成长、成才,也需要优良的教育环境。当我们的教育环境没有理想、缺少崇高、金钱至上时,整个社会道德就会滑坡。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道德的力量和国民素质的提升,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窦桂梅说,“我曾经在美国学习,在华盛顿不论城市或郊区,都看不到一幅物欲横流的广告,更没有搔首弄姿的模特宣传画;街道宽敞、干净,没有一点垃圾纸片;公园内、十字街头伫立着各种人物塑像;所有博物馆及许多纪念性景点都免费向公众开放。总之,没有一处视觉污染。这样的社会环境,无疑对生活在这里的孩子有着良好的熏陶。”

“可是,我们的大环境又如何呢?我感觉四处充满商业消费的氛围。公交停靠站点全被各种商业广告覆盖;沿路的楼房墙壁,几乎也被广告挂满或涂满。商场门口的模特走秀、内外橱窗的奢侈品广告、垂挂于整个建筑的霓虹灯幕墙、喧嚣热闹的电子大屏幕,每个空间都在诉说着欲望与消费,每个角落里都在散发着钞票的味道……即便是祖先留下的那些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也更多地成为游人消费、商业钻营的场所,而没有突出其教育、教化的功能。”

窦桂梅呼吁,“上至国家社会,小到家庭个人,处处都应该是德育资源,人人都应该是教育资源。我们的城市环境,是否可以重新清洗和改进?荡涤掉那些拜金主义的广告,驱逐电视、网络中的暴力与色情,让人们在历史、文化、自然的滋养中提升人文素养,让青少年共享人类的文明与教育科技成果。”

除了大环境,还有小环境。窦桂梅建议,学校要在中华文明的寻根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比如弘扬儒家经典的“礼”、“仁”、“孝”、“耻”等道德思想;比如提倡低碳生活,恪守一切生命平等、都需要敬重的人文思想,等等。

引导学生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在讲话中,总书记提出的第二个希望是,“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李希贵说,现在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发现所学专业跟自己之前想的不一样,感觉不适合自己,在这种状况下,要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就缺乏了前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基础教育要思考怎样对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我们认为在中小学打好基础,让孩子认清自己适合什么、个性在哪里、兴趣是什么、潜能有哪些,非常重要。而这些必须靠体验感知。

他介绍,在十一学校,每位教师都兼任导师带几个学生,他带的5个学生中有两个想当外交官。在他们心目中,外交官就是外交部长,最起码也是大使,但再进一步追问外交官的职业属性。他们就不得而知了。他们只看到职业风光的一面,并不明白背后的酸甜苦辣。为此,他把一些大使请到学校跟学生面对面,驻意大利大使孙玉玺就讲了当年担任一等秘书的一些经历。当初他在阿富汗的时候,国家领导人访问阿富汗,4天时间里有16次会见,4次重大谈判。4天时间里,他睡了不到6个小时,这样的故事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还有很多。这时孩子才明白:哦,原来外交官是这样的。这些考察给了学生太多、太多收获,让他们对各种职业道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如果学生通过考察,发现这就是他心目中那个行业,第二步工作就是导师推荐学生读两本书,一本是行业入门书,一本是该行业的成功人士传记。读完之后,如果学生还是认准将来要从事这个行业,那么导师就介绍给他两个该行业的朋友,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现实地了解。如果还是明确要干这个行业,下一步就是让学生在寒暑假里参加为期一周以上的职业体验课程。

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局长杨志成介绍,南开区科技实验小学非常重视教育实践,教室是太阳能的,学校建了科技馆,建了科技大棚,对引导学生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结合很有益处。

河北省承德县教育局局长肖俊泉说,现在很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同虚设。要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在农村学校,关键是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起来。同时,还要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

李希贵说,“尽管高考不考这些东西,但我们认准了就要做好。我们就是希望学生首先在发展大方向上不要错了。”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总书记提出的第三个希望是:“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杨银付认为,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学生发展应当体现出个体的差异,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慧潜能,不能按照一个模子来培养学生。对一个个体来说,个性发展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对一个群体来说,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个性发展使学生能够扬长。个性发展更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进发出创造的活力,必然以主动性为基础。在这方面中西方教育有着显著的差别。现在国内也有很多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典型,但要成为一种普遍的范式,还需要更多努力。

杨志成强调,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过去对学生个性发展不够重视。其实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全面发展。胡总书记的讲话,对各中小学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他介绍,南开区是教育大区、教育强区,同时,南开也是“科技之区”,南开区各个学校特别提倡培养孩子的科技素养。作为教育行政管理者,对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要下功夫,要做文章,要给力。

肖俊泉认为,发展学生个性,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好奇心。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很重要,要让学生有更多的亲身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快乐。

窦桂梅认为,目前高考仍是以知识考查为主进行选拔,这种单一的、模式化的评价方式影响了中小学的教学方式。教育行政部门首先应当尽快行动起来,改变评价方式,改变人才选拔方式,改变目前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现状。其次,发展学生个性,也要给有个性的教师和校长以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要有宽松的机制,不能以同一把尺子评价所有的人。凡是有个性的校长和教师,往往是很有思想的,要把这些人作为宝贵资源加以呵护。第三,要建立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儿童在课堂上学到丰富而不同的内容,才能使他的个性得到滋养。

李希贵介绍,北京十一学校为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设立了现代书院,开发了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一对一”书院课程,让因为特殊原因而不能随班就读的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为满足部分优秀学生的成长需求,开设了大学先修课程,让中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在中学校园里修习自己感兴趣的大学课程。同时,还开发了自主研修课程,每个年级都有一批学生走出教室,脱离原来的教学班,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研修,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完全不同,进入了个性化的课程修习之中。在这样的课程体系里,每一位同学就比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而有个性的发展。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

设作为教育事业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杨志成认为,作为教育管理者要牢固树立教育事业发展最终要依靠教师的观念,坚定促进教师发展的理念,积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南开区从2002年开始创办区域优质教育,这几年南开区优质教育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已经全面实现,根源就在于紧紧抓住了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最基础性的工作。

他回忆,南开区创建优质教育第一个行动计划的时候,就提出开展“四个满意”的教育活动:“做满意的校长、当满意的教师、建满意的学校,办满意的教育。”他说,核心问题是教师。八年多的时间,南开区教育的发展进步,获得的各级各类先进,都是教师在其中起着骨干和生力军的作用。他介绍,今年在创建优质教育第二个五年规划时,南开区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又提出了“五个一”:“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普惠每一个家庭。”他认为,在一所学校,教师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发展每个教师,最重要的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始终把教师专业成长作为提高育人水平的先行条件与保证:二是依法维护和落实教师待遇。

窦桂梅认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更应受到尊重。由于这些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其独特贡献很难在短期内见到结果,不像其他专业性职业业绩那么凸显,长期以来,很多教育工作者被视为可替换的普通雇员,大多数成绩卓著的教师没有因为他们的杰出工作而得到应有的待遇。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要重视基础教育教师作为专业人士的不可替代性,在教学业绩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全面而公正的评估。在努力锻造卓越的教师队伍的同时,也让教师能够享受到因自己的教育成效而获得的体面生活、有尊严的待遇。这反过来也有助于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肖俊泉认为,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第一要务”。现在农村教师是一种什么状况呢?一方面,农村教师编制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还遇到了一个特殊情况,这个情况在全国恐怕也很普遍,就是教师退休高峰和学生入学高峰不期而遇。这个问题不解决,恐怕农村教育要出大问题。另一方面,农村教师专业基础低,视野窄,没有机会,也没有精力,经济上也不允许进行途径多样的专业学习和提升。他认为,国家和人民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的价值选择下,愈是农村、偏远山区,就愈需要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否则会越来越落后,也只有把农村教师推向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央提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他强调,教师要真正的专业化,就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方式,研究每个灵动生命的内在渴求与期盼以及如何教学来满足这种期待和渴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从事的是人类劳动中最复杂的高级劳动,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才谈得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责任编辑梁伟国刘群李帆冀晓萍)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学校推介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