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1-06-21谭敏谊杨仲毅黄贝玉吴绮常

海南医学 2011年22期
关键词:心衰血压静脉

谭敏谊,宋 瑜,杨仲毅,郑 莹,黄贝玉,吴绮常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01180)

心衰是因心脏排血功能减退,心脏排血量不足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现象,又称心功能不全[1]。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肺瘀血所致,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患者常伴休克,典型者常突然发作,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白色痰或粉红色泡沫样痰、面色灰白、口唇及肢端发绀、大汗、烦躁不安、乏力等[2]。急性左心衰病例若处理不好,常常会引起较高的死亡率,且预后不良,众多心血管医护人员认为,精心及合理的护理措施成为治疗该种患者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就我院收治的6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一些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患者67例,其中男35例,女32例,年龄41~83岁,平均53岁。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呼吸困难、紫绀、端坐呼吸、气促、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脉搏细速、大汗、尿少、烦躁、咳嗽、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血压增高等。按基础疾病及诱因可归类为:冠心病36例,高血压11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7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扩张性心脏病3例,急性心肌炎1例,输液过多过快1例。

1.2 抢救措施 患者取端坐或半卧位,吸氧、镇静、强心、利尿,使用血管扩张剂,静脉注射氨茶碱,控制诱因等[3]。本院采取的抢救措施有:对需抢救的患者采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予高流量(6~8 L)浓度吸氧,20%~30%酒精湿化氧气;吗啡3~5 mg静脉推注,3 min之内推完,按医嘱必要时重复使用。吗啡的镇静作用可减轻患者的烦躁不安,扩张静脉和小动脉血管;速尿20~40 mg静注,2 min内推完,快速利尿可减少循环血量,降低静脉回心血量;予0.9%生理盐水(NS)50 mg加硝普钠50 mg予微量注射泵以3 ml/h泵入,减轻心脏负荷,根据血压情况随时调整药液输注速度;予强心药,5%葡萄糖20 ml加西地兰0.4 mg缓慢注入;0.9%NS 20 ml加0.125 g氨茶碱缓慢静脉推注,氨茶碱具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也有扩张外周静脉和利尿的作用。

2 护理方法

2.1 抢救护理 急性左心衰患者多数病情较重,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评估,主动采取抢救及护理措施。

(1)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的患者立即采用端坐位,同时双腿下垂或提供高枕、高被、小桌等以节省患者体力,要上床栏时注意保护患者,防止其坠床。

(2)给鼻导管吸入6~8 L纯氧,予留置针建立两个静脉通道。

(3)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以便随时观察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准备好抢救设备及药物。

(4)及时配合医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保持患者呼吸通畅。

(5)发现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时,在给氧的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改用面罩吸氧,并注明使用时间,以便半小时后更换,以免发生酒精中毒。酒精吸氧可以减轻肺泡表面张力而改善通气[4]。

(6)定时测量脉搏、血压,观察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咳痰量、颜色以及皮肤温度、尿量和出汗情况。

(7)掌握常用的抗心力衰竭药物的用药方法、用量、用药后的可能疗效观察,熟知药物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中毒现象,如吗啡抑制呼吸,使用后应密切观察呼吸节律及频率的变化;使用利尿剂后,应及时记录给药后尿量的变化,并防止电解质紊乱;硝酸甘油应用后应密切监察血压的变化,根据血压高低调整滴注的速度;洋地黄类药物最常见的中毒反应是出现心律失常[5-6]。静脉应用硝普钠时,应注意避光并现用现配。

2.2 基础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病房内保持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做好口腔护理,预防交叉感染。根据用药特点,做好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要保持通畅,患者大汗淋漓容易造成胶布失去粘性,加上患者躁动不安,容易使静脉留置针拖出,因此妥善固定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在抢救的过程中随时观察并保持静脉路的通畅。

2.3 心理护理 我们应与每位患者诚恳的交谈,对症状进行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解释,把可能引起急性左心衰竭的诱因、病情的可能发展结果、对身体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等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告知患者强烈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的心理反应会降低免疫力,对疾病的康复不利,帮助患者消除不安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通过耐心、仔细、规范的检查、指导,使患者明白疾病并不可怕,并用娴熟的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消除患者的心理焦虑,以增加患者对医院、护士的安全感、信任感。

2.4 营养护理 注意食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量避免因此而出现的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避免摄入高钠、高脂饮食及暴饮暴食,多食用粗纤维食物,以减轻心脏及胃肠的负荷,适当限制钠盐摄入,避免食用高脂肪、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由于患者大多出现营养不良,并有不同程度厌食,我们在护理时大多准备些细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用力进食或咀嚼,并建议患者少食多餐,这些可提供需要的营养而不致患者过分的劳累。

2.5 人性化护理 树立“一切为患者”的服务宗旨,用端正的护理思想、良好的护理态度来提高服务质量。首先,护士长要主动询问患者的病情发展、睡眠质量及进餐情况,在交接班时带领护士看望、问候患者;再者,责任护士帮助长期卧床患者翻身、拍背,及时发现患者的需求并尽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第三,减少各种刺激,如减少仪器报警声音,把病房光线调柔和些,避免同病室病友病情恶化等刺激。

3 结果

67例患者中,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的49例,占总例数的73.13%,病情加重13例,占总例数的19.40%,死亡5例,占总例数的7.46%。从统计结果看,与进院处理前(未经治疗和精心护理)比较,左心衰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收缩压明显下降,心率也明显下降。具体见表1(死亡患者剔除)。

表1 急性左心衰患者治疗护理前后血压及心率的改变(±s)

表1 急性左心衰患者治疗护理前后血压及心率的改变(±s)

注:死亡患者5例不计算在内,1 mmHg=0133 kPa。

时间治疗护理前治疗护理后P值例数62 62收缩压(mmHg)166.9±20.3 144.1±13.6 0.030(<0.05)舒张压(mmHg)98.3±15.6 86.1±10.3 0.111(>0.05)心率(次/min)97.4±8.3 88.3±6.8 0.043(<0.05)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进院处理前比较,6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通过常规治疗结合精心护理,病情得到明显好转,监测指标血压和心率明显下降。急性左心衰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死亡率高的特点,护士应具有风险意识,及时发现护理风险或呈报风险事件,避免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而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尤其是在医疗安全被广泛关注的今天,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7]。

4.1 抢救护理是关键,基础护理是根本 急性左心衰患者起病急、发展快、短期内可反复发作,护理人员需掌握该种发病的症状、体征,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急性左心衰的早期征象,在抢救过程中默契配合医生的工作,抓住最佳的抢救时机,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基础护理是根本,完善的基础护理可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基础护理质量不仅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其中还蕴含着护士职业道德[8]。

4.2 心理护理很重要 心理控制和调节能力直接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9],急性左心衰患者发病突然,病情急、重,临床表现为突然气喘、被迫坐起、大汗淋漓、唇周发绀、烦躁不安、恐惧和濒死感觉,且该病医疗费用高,患者及家属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抑郁、焦虑、心理疾病和心理症状、配偶健康状况、丧偶等均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10-11]。我们与67例患者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适当放宽家属探视时间,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争取多方面的社会支持,为患者的尽早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4.3 生活上的关怀必不可少 通过对本组67例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使患者具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保持良好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有了显著性提高。我们的护理工作以患者为主导,以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与愿望为根本,从小事做起,注意把握时机,通过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和满意率。

4.4 其他方面 备好各种急救器材及药品,如心电图机、除颤起博器、氧气、吸痰器、强心剂及升压药等。密切观察67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等,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处理。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告诉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有效方法[12]。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发作的诱因,使其认识到治疗护理的长期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警惕性。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患者复发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应根据不同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抢救、心理及人性化护理。这些都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士的满意度,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1]何永丹.联合用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10:105.

[2]刘艳玲.急性左心衰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526.

[3]ESC Committle for Practice Guideline(CPG).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heart failure:the task force on acute heart failur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J].Eur Heart J,2005,26(4):384-416.

[4]梁晨景,黎观梅,杨 齐.社区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神经症疗效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9):2386-2387.

[5]林正慧.老年急性左心衰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208-209.

[6]唐吉荣,赖敏贞,周庆云.婴幼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3,2(1):9-10.

[7]孙建胜,俞勤燕.安全护理的相关因素及防范[J].齐鲁护理杂志,2000,6(1):7.

[8]赵术云.新形势下基础护理的重要性[J].河北医药,2008,30(4):568.

[9]罗 健,陈晓宏.论新世纪中现代入的心理控制与调节[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3):181.

[10]洪碧云.影响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8):1818.

[11]胡运秋,王 念,李英华,等.徒步行走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0):13-15.

[12]刘海英.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8,4(7):72-73.

猜你喜欢

心衰血压静脉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稳住血压过好冬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