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大宗先生九十寿辰暨从教六十五周年纪念

2011-06-08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1年3期
关键词:蒋先生生物医学教授

2011年5月14日是蒋大宗先生的90华诞。西安交通大学为此开通了蒋大宗先生纪念网页。蒋大宗先生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早期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极具科学敏感性与开拓精神,学术建树颇多,学科建设敢为人先。他是一位气质儒雅的资深学者,为人豁达、待人宽厚、甘为人梯、知识渊博、精益求精、大师风范。

本刊成立35年以来,蒋先生一直参与编委领导、组织、推荐工作,多年来担任本刊的主任编委,《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是在蒋先生精心培育下不断发展壮大的,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杂志的办刊宗旨、报导内容、发展方向、读者对象等各方面均提出过许多建设性的建议。最为感人的是在2009年在重庆大学召开的编委会期间,虽然蒋先生已是88岁的长者,但他仍然坚持付出,做了大量幕后工作。对编委会召开地点的选择、编委人员调整的方案、编委会的议题、杂志的发展方向与报导方针等各方面给予指导。

为弘扬蒋大宗先生开拓创新与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本刊从纪念网页上摘录部份纪念文章供大家学习,并敬祝蒋大宗先生睿智永驻,幸福长寿。

不平凡的学者

蒋大宗先生于1922年5月14日诞生于江苏省镇江市。在江苏省省立扬州中学渡过了他的中学时代。1944年毕业于英才辈出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获学士学位。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他参加驻印军新一军,担任随军翻译员兼通讯军官,并有幸被抗日将领孙立人将军选中带领到印缅边界的后方医院——美军第20总医院,学习使用X射线机和临床化验等知识。由于战争需要,他常出生入死,上前线抢修通信设备。他是经过炮火洗礼的名副其实的抗日英雄。

1946年抗战胜利后蒋先生进入交通大学,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电工基础、自动控制、电子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科研和教书育人工作,在工业企业电气化和自动控制专业的创建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7年在我国的技术科学规划大会上,与已故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著名心胸外科专家黄家驷院士共同提出建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并被国家科委聘为该学科规划组成员,成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主要创始人之一。1978年,他带领创立了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担任教研室主任。1980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蒋先生连任一至三届副理事长。之后,他一直耕耘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这块土地上,活跃在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讲台上,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85年,西安交通大学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蒋大宗先生担任第一任所长。他在计算机辅助医学诊断、功能性神经电刺激、生理信息的提取和信号处理技术、X线数字直接成像和双能量成像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项目的支持。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摘编西安交大自王珏教授等的纪念文章)

医工常青树 学科不老松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理工医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对实现医学科学现代化,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科学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立和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多年来,老一辈科学家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蒋大宗教授即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学会的科技领域涵盖面很宽,有关人员和会员的专业背景不同,涉及到理工医等各个方面,但他们的结合点是一个,就是为发展生物医学科学的总目标而努力。蒋大宗教授不仅具有深入的理工科功底,而且兼具丰富的医学知识。他1978年投身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我国创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先驱者。他长期担任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领导工作,历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一、二、三届副理事长(1980-1994年),并担任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IFMBE)执行局委员(1988-1994年)和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1980-1993年)。蒋大宗教授热心和重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学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参与学会在国际、全国和省的层面上的领导及各项工作,积极向国家、地方有关领导、部门呼吁及反映学会的发展要求,推动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增进各地生物医学工程工作者相互了解,团结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力量,促进学科的发展。

在我国创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学会成立初期,蒋大宗教授在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乃至全国做了大量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科普宣传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1980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后,他担任学会副理事长的同时还负责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在陕西省和西安交通大学,他积极推动以医、工院校所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办学、协作培养研究生的教育方式。1979年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等四所院、校、研究所开始联合培养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邀请美国Wisconsin大学Webster教授于1980年6月来华讲学,组织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单位的150多人听取了为期两周多的系统讲授,当时对我国有意愿转向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学者,起到了“启蒙教育”的作用。在学会,他通过教育工作委员会,介绍国外生物医学工程办学模式和经验,交流国内先行者的举措。1987年,成立仅七年的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被接纳为国际学会IFMBE的会员。1988年,学会第一次组团参加在美国San Antonio举行的世界医学物理和生物医学工程大会,并首次正式参加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IFMBE)代表大会,蒋大宗教授当选为该会八名执行局委员之一(1988-1994年)。这充分体现了蒋大宗教授的学识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也为取得中国学会应有的国际地位和荣誉起了重要作用,为学会的国际学术交流工作打开新的局面。

蒋大宗教授一贯主张要创造条件使青年学者有机会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他在1989年的IFMBE的执行局会议上提出1991年7月在东京举行的世界医学物理和生物医学工程大会后,在西安举行世界大会的卫星会议,这项建议经过他多方面的努力和国际友人的支持,得到通过。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人参加了这个卫星会议,C.Robinson(美,IEEE/EMBS主席),L.Katz(美,前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席)等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参加会议并做学术报告。使我国青年生物医学工程工作者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工作并与国际学者切磋交流。

蒋大宗教授离开学会领导岗位后,仍然关注学会工作、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与发展,参与组织全国各地主办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如先后为200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27届IEEE/EMBS 学术年会、2007年在西安举行的全国BME联合学术会议等作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为表彰与纪念蒋大宗教授30余年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创造性的贡献,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在成立30周年纪念会上为蒋大宗教授颁发了终身贡献奖。

蒋大宗教授不仅学术成就斐然,而且具有高尚的学风。他在计算机辅助医学诊断、功能性神经电刺激、生理信息的提取和信号处理技术、X线数字直接成像和双能量成像等方面均取得了杰出成就,对学科多个领域都有较深入的了解。他实事求是,不唯上不盲从,办事细致认真,为人谦和且平易近人,对学会理事以及工作人员,对学会会员及生物医学工程的同行,亲切热心,特别能够团结同事,带动大家敞开心怀地交换意见,从不给人以“居高临下”的感觉,一贯爱护和扶植新生力量,不遗余力地推动学会青年学者的成长。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者的楷模。

值此蒋大宗教授90寿辰暨从教65周年之际,敬祝蒋大宗教授健康长寿。也希望年轻的生物医学工程工作者以蒋大宗教授为榜样,传承他开拓进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以及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事业再续华章!共铸辉煌!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11年5月贺信)

贺蒋大宗教授九十华诞

值此蒋大宗教授90华诞之际,我谨代表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良好的祝愿:祝蒋大宗教授健康长寿,福贯东海!

蒋大宗教授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开拓者,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他是我们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元老领导,他是引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活跃在国际BME界的著名学者。他在推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蒋大宗教授对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也关怀备至,他是上海几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兼职(顾问)教授,是(上海出版的)中国医疗器械杂志的主任编委和顾问。他极端关心2005年在上海召开的27届IEEE 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国际年会,倾其全力支持、宣传和指导。2004年他以80多岁高龄花数月时间冒着炎热,在上海指导年会的筹备工作,使我们这些后辈深为感动;该年会的成功,蒋大宗先生功不可没。他学识渊博而平易近人,贡献卓著而淡泊名利,地位显赫而乐于助人;他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无私奉献,他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的培养倾注了满腔热情,常主动让贤、提携后生;他的这些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赢得了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工作者对他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爱戴。我们要以蒋大宗先生为榜样,踏实工作,奋发努力,把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事业和学会工作推向新的高峰。

再次祝蒋大宗教授身体健康,幸福长寿!

(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徐学敏2011年5月9日)

‘会诊’雷达 手到‘病’除

1950年2月6日,国民党空军先后出动各型飞机17架窜入市区,投弹60余枚,炸死炸伤1400余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二●六”轰炸。这次事件的主要教训是我方的雷达发现不了飞机。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指示着力解决雷达问题。开始请来3位从事无线电工作的教授、工程师,但都没有解决问题。后来听说交大的讲师蒋大宗,抗日战争期间在缅甸战场远征军中服役时搞过雷达。蒋先生看过机器工作情况后,根据雷达架在六层楼顶没有固定回波的现象,初步判断可能是收发系统没有调好,建议请上海国际无线电台总工程师钱尚平来“会诊”一下。钱尚平听了机器工作情况的介绍,并观察现场之后,作出明确判断,机器的“病因”是发射接收系统失调(即发射机的工作频率与接收机的工作频率不一致)。在钱尚平和蒋大宗的具体指导下,雷达队员们对发射、接收系统反复进行仔细检查与调整,显示器荧光屏上终于出现了近距离固定回波。这固定回波可非同寻常,它标志着我军第一支雷达队从这天起真正能担负起对空情报保障任务。

(摘编自叶介甫的文章,原刊于:《党史文苑》)

为国争光 享誉海外

1987年,学会准备申请参加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IFMBE)。但是,得悉台湾也要申请加入IFMBE,蒋先生警觉地认识到,如果海峡两岸都被接纳为IFMBE,将会出现两个中国的政治问题。经过反复商谈,得到IFMBE的理解和支持后,IFMBE修改章程,规定在特殊情况下一个国家也可有两个相应的学术组织成为IFMBE的会员。我们就很快地被IFMBE接纳为会员。1988年,世界医学物理和生物医学工程大会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市(San Antonio)召开。蒋先生、黄诒焯和杨子彬教授在IFMBE代表会上投票赞成接纳台湾地区以“中国台北”的名义参加IFMBE。在这次代表会议上,蒋先生当选IFMBE的执委。说明蒋先生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界所做出的贡献已为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同仁们所认可。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钱煦教授(美国三院的院士)应邀来陕西访问,问起蒋先生是学什么专业的,我回答他不是医生,也不是搞生理、生化的。他还对蒋先生流利的英语大为惊奇。

(摘编自原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孙家驹教授纪念文章)

才华横溢 贡献卓著

在交大,沈尚贤先生和蒋大宗先生两人共同领导电讯实验室,合作非常好。1953年两人共同进入电力系筹建新专业——工业企业电气化。之后蒋先生又指导帮助筹建自动控制专业。他对新专业四年级学生开设了“自动控制元件”课程,还编写了讲义。但不久他就奉召回电机系负责筹建仪表新专业。而仪表新专业又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 被调整下马。蒋大宗先生又转到了无线电系计算机专业,成了该专业最年长的教师,并任无线电系副主任。改革开放后他又主持生物医学电子学新专业的筹建,一直发展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研究所,到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我在交大的60多年中还没见有哪位教师能如此自由地跨越和驰骋于这么多个新专业之间。蒋大宗先生的才华横溢和知识广博,在多个新专业的创建和发展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在教师中有口皆碑。蒋先生为上海和西安交通大学两校所作出的历史功勋,决非一篇短文所能概括。

(摘编自西安交大万百五教授纪念文章)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蒋先生桃李满天下,在他的学生中既有高校中的知名学科带头人,也有企业中的创业精英,还有涉足商海意气风发的成功人士。

蒋先生渊博的知识、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对学生视生如子般的关怀和爱护,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非常感谢恩师的栽培之恩,希望藉此表彰蒋先生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卓越贡献和执着追求,表达他们对蒋先生的一份感激之情。

蒋先生在我的心目中既是敬爱的老师,又是慈祥的长辈。参加学会活动,有机会聆听蒋先生的引人入胜的报告,蒋先生的渊博的学识以及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发展的许多真知灼见使得刚进入这个领域的年轻人受益匪浅。我们晚辈除了表示衷心的祝福外,更要牢记长辈们在严谨治学中的谆谆教诲,认认真真地做好科研与教书育人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生物医学工程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编自清华大学高上凯教授纪念文章)

许多人敬佩和羡慕蒋先生怀有一颗永远的好奇心,并保持着不倦的学习精神。今年他已经从教65年,离开教学第一线也已经近20年,然而他仍对日新月异的电器产品、移动通讯工具和最新的计算机软件,运用自如。在去年沈阳三天的系列学术活动中,蒋先生是唯一一个全程参加的外请专家,直到最后一个学术报告,还保持专注。在返程火车上蒋先生对iPAD表现出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以及后来发给我邮件分享他推想中的iPAD实时定位机制,使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家豁达长寿的真谛:简单、好奇、大度、给予。

(摘编自东软数字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软件部部长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康雁教授纪念该文章)

学术楷模 做人典范

我在西安交大工作了22年(1957-1979),期间曾有幸二度在蒋大宗先生直接领导下学习与工作,深受教益。第一次是1959年,在蒋先生领导的仪表教研室工作。蒋先生带领大家举行类似seminar的报告会,但多数由蒋先生介绍仪表的线路。他对电子线路非常熟悉,在密密麻麻的电子管、电阻电容等线路图上,逐块分析,游刃有余,大家得益匪浅。第二次是1979年,我到了医学电子工程教研室,不久蒋先生调任我们“医电”的主任。蒋先生对医学、电子设备、X-射线机等医疗设备都非常熟悉。据说,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疗设备坏了,常请蒋先生去修理。蒋先生是国内生物医疗仪器、医学工程当之无愧的元老,是理想的医电教研室的领导。他组织能力特强,知识渊博,但没有架子,与年轻教师打成一片。为了让年轻教师尽快熟悉“ 生物医学工程”,蒋先生组织大家翻译国外杂志(如IEEE Transaction on BME)上的有关文章,他亲自审核校对,然后由学校教材科油印出版译丛,取名“医学信息处理”,分集出版。蒋先生认真的态度与渊博的知识使“医学信息处理”的译稿质量得到保证。后来我调到了上海交大生物医学仪器教研室。但我在生物医学信息处理方面的启蒙知识无疑是在蒋先生领导下取得的,对我后来出国进修帮助很大。

(摘编自上海交通大学庄天戈教授纪念文章)

蒋先生渊博而宽广的多学科知识,不论在生物医学工程教材规划的讨论中,还是在他早期开展的前沿研究,例如,他在国内率先开展的功能性神经电刺激研究中都表现出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我曾参观他的实验室,观看了高位截瘫的狗神经电刺激的试验,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蒋大宗先生常给我们讲述做人的准则和做学问的要旨。也经常把自己行之有效的经验传授给大家。蒋大宗教授是一位宽厚的长者。他平等待人,遇事总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从不强人所难;他从不以长者身份或官位压人,总是以理服人。他善待周围的人,能够容忍别人的短处。给年轻人锻炼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和他一起工作,感到轻松,气氛和谐。我有幸在教学指导委员会与蒋大宗先生共事十年,学到了很多做事做人做学问的道理,受益匪浅。

(摘编自浙江大学郑筱祥教授回忆文章)

蒋先生不但有深入的理工科根底,而且又兼具丰富的医学知识。他确实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最有资格,最有话语权的领导者。抗日战争后期,面对国家当时的危急情况(当时日本军队正从缅甸向云南进攻,妄图切断国军唯一的军需物资补给线),他毅然投笔从戎,直接在第一线参加了中美合作的对日战争。他在功能性神经电刺激,X射线的双能量数字减影成像,计算机辅助医疗诊断等方面取得了研究成果外,同时对其他多个领域也都有较深了解。蒋先生办事细致认真,而且能比较好地团结同事,和谐工作。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对莲的称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莲,花之君子者也”是蒋先生为人的很好写照。

(摘编自清华大学杨福生教授纪念文章)

蒋大宗先生九十寿辰暨从教六十五周年纪念网页:

http://unit.xjtu.edu.cn/slst/jiangdazong/shizhefengfan/kangyan.html

猜你喜欢

蒋先生生物医学教授
刍议“生物医学作为文化”的研究进路——兼论《作为文化的生物医学》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在“蒋维崧先生塑像落成式暨纪念蒋维崧先生诞辰九十六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缅怀蒋维崧先生
国外生物医学文献获取的技术工具:述评与启示
离婚又复婚,财产怎么分
LED光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分析
蒋介石的幕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