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Tc间期离散度与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冠心病的关系

2011-06-07张建英李凤菊张宇航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21期
关键词:恶性心肌心脏

张建英,李凤菊,张宇航

北京电力医院高干科,北京 100073

QTc离散度(QTc dispersion,QTcd)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QTcd增大可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1-3],并与心肌缺血密切相关[4],糖尿病患者常死于心血管的各种并发症,糖尿病做为冠心病等危症已广泛受到重视,因此研究2型糖尿病的QTc离散度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86例(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1组44例(未合并冠心病),糖尿病2组42例(合并冠心病,经冠脉造影证实);男60例,女26例;平均(57.68±12.38)岁。并选取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冠心病组(经冠脉造影证实),其中,男 27例,女13例,平均(53.43±13.07)岁。 并设一组对照组(40 例),为健康查体病例(无糖尿病及冠心病史),其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52.76±11.47)岁,并剔除电解质紊乱、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及服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

1.2 方法

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纸速25 mm/s),测量QT间期,QRS波群起点为QT间期起点,T波回复等电位线时为QT间期终点;当T波后有U波出现时,T波与U波相交的最低点为QT间期终点;双向T波时,以T波最后回至等电位线为准。每一导联连续测量5个QT值,根据Bazett公式(QTc=QT/)计算出QTc,取其均值,以最大QTc减去最小QTc得出QTcd。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糖尿病 1 组 QTcd 为(53.12±21.03)ms,糖尿病 2 组(合并冠心病)QTcd 为(67.03±28.66)ms,冠心病组 QTcd 为(55.26±20.15)ms,对照组 QTcd 为(41.65±19.32)ms。以上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1组与糖尿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1组与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2组与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间QTcd比较(x±s,ms)

3 讨论

目前认为,心室复极紊乱与心肌病变(缺血、坏死、损伤等)引起的局部电生理紊乱密切相关,是产生折返激动的重要机制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基础[5]。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Ⅲ)已将糖尿病视为冠心病的等同病症。说明糖尿病的心血管事件较为严重,有资料提示,心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糖尿病直接和间接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6]。因此测定QTcd对预测2型糖尿病的心血管事件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QTcd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提示其心肌电活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分析糖尿病患者糖基化终末产物导致心肌微血管病变及进一步的心肌细胞损害,糖尿病自主神经紊乱,心肌糖代谢异常以及离子泵功能异常均影响了心室复极,导致QTcd延长,这与国外学者[7]报道相似。

有学者报道[8],糖尿病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与心肌缺血引起的相似,本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及冠心病患者的QTcd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虽然冠心病组的QTcd较糖尿病1组略有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无论糖尿病还是冠心病均对心肌复极产生影响。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前期,高胰岛素血症已影响了大血管病变,随着血糖进一步升高,进入糖尿病状态,大血管病变进一步加重,虽然尚未合并冠心病,但由于还存在心肌微血管病变,心肌糖代谢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得糖尿病的QTcd与冠心病的非常接近。

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QTcd进一步延长,明显大于冠心病组及糖尿病1组。说明糖尿病本身由于上述原因使得QTcd已经延长,当合并冠心病时,心脏大血管病变进一步加重,呈广泛弥漫性狭窄,心肌缺血更加明显,加重了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更易发生心脏恶性事件,这与国内作者报道相似[9]。

目前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最严重的病理为心血管病变,约70%以上患者死于心血管病变的各种并发症[10],而QTcd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测定指标,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判断心肌缺血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临床上可监测糖尿病患者的QTcd,一旦发现异常变化,应引起重视,以减少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

[1]黄从新.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J].临床心电学杂志,1998,7(3):123.

[2]周丽,吴庆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与QT离散度的关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2):156.

[3]庞明,李维,关浩增.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复极离散度的研究[J].广西医学,2010,32(4):401-402.

[4]贺继平,李明,张清.QT离散度在心肌缺血中的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04,33(6):568-569.

[5]杜登圣,宋月荣.糖尿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1997,3(11):544.

[6]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43.

[7]Veglio M,Bruno G,Borra M,et al.Prevalence of increased QT interval duration and dispersio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population based cohort[J].J Inter Med,2002,251(4):317-324.

[8]李绍生,刘澎涛,李兰荪,等.糖尿病与冠心病人QT间期离散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3,3(3):149-151.

[9]卢秀兰,李雪宏,黄海燕,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4):246-247.

[10]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27.

猜你喜欢

恶性心肌心脏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心脏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血管发育畸形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