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60例疗效观察

2011-06-07程丽荣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21期
关键词:洛伐他汀还原酶人民卫生出版社

程丽荣

河北省新乐市中医院内二科,河北新乐 0507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大多数心脏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临床上以左心衰竭常见,主要表现为:①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②咳嗽、咳痰、咯血;③乏力、头晕、心慌。右心衰竭较少见,主要表现为:①消化道症状如腹胀、恶心呕吐等;②劳力性呼吸困难。有研究显示心衰患者有心肌坏死现象,这种阶段性灶性坏死现象参与了心衰的进行性恶化过程[1]。因此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案的选择相当重要,对患者的积极治疗可以改善其心功能,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其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0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0例)。其中,男93例,女67例;年龄49~74岁,平均60.6岁。所有患者一般情况、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心衰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心衰治疗外,加用洛伐他汀片20 mg,每晚1次顿服,每组各治疗16周。使用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 MHz,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脏彩超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2.5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处理,各组间数据用 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心脏彩超显示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与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较治疗前均有所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所提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2]。将心脏病患者按心功能分级大体上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对治疗措施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价值。目前最常用的心功能分级系纽约心脏学会(NYHA)制订的。这一系统根据诱发症状的用力程度将患者分为4级:Ⅰ级,限于正常人活动水平时出现症状;Ⅱ级,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Ⅲ级,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Ⅳ级,静息状态下出现心心力衰竭症状[3]。160例患者中Ⅱ~Ⅲ级较多见。

表1 两组心脏彩超各组测量参数比较(x±s)

HMG-CoA(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又称他汀类,具有二羟基庚酸结构或为内酯环或为开环羟基酸,是抑制HMG-CoA还原酶所必需的基团,但是内酯环必须转换成相应的开环羟基酸形式才呈现药理活性[4]。洛伐他汀是内酯环型,具有较强的亲脂性,因此需在体内水解成开环羟基酸型才呈现活性,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效果最强,调血脂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他汀类还具有非调脂作用,如:①抑制HMG-CoA还原酶。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HMG-CoA还原酶,从而阻断了甲羟戊酸途径中间产物的合成,抑制类异戊二烯的产生,细胞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减少,氧化损伤减轻;②抑制炎症和生长因子。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各种炎症介质的产生,炎症细胞的活化、迁移而发挥抗炎作用;③保护内皮细胞。他汀类药物能增强血管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而改善内皮功能;④改善血流动力学。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血黏度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水平。通过改善血小板脂质组成减少血小板聚集等改善血流动力学[5]。

左心室腔为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之间的心腔,分别于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测量左心室心内膜与左心室后壁心内膜间的距离,即为LVED和LVES[6]。LVEF是反映心功能的指标之一。治疗组的LVEF较对照组有所提高。

正在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将揭示他汀类药物对CHF患者的潜在治疗作用[7]。服用他汀类药物的CHF患者比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CHF患者的死亡率减少17%,并对陈旧心肌梗死伴LVEF<40%的CHF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分析发现,仅用他汀类药物治疗3周,LVEF就改善6%[8-9]。洛伐他汀对CHF的治疗不仅改善了心功能,改善了预后,而且降低了死亡率。他汀类药物多效性在CHF的防治中正逐步显示出益处,近年来通过一些基础与临床研究已证实了这些益处,但是也可能存在不良反应[10-11],因此需要基础与临床进一步探讨研究。

[1]徐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含量研究[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30(8):436.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1.

[3]赵水平,胡大一.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0.

[4]杨宝峰.药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2.

[5]常宝成,于德民.他汀类药物的新评价[J].药品评价,2009,6(6):214-217.

[6]李治安.超声心动图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6.

[7]Packard C.Improving outcomes through statin therapy a review of ongoing trials[J].Eur Heart J,2004,6:28-31.

[8]杨新春,那开宪,陈瑾.心力衰竭临床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6.

[9]龚树春.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81,85.

[10]李广平.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314.

[11]2010年100项心血管研究新成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14-20.

猜你喜欢

洛伐他汀还原酶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红曲霉洛伐他汀的液态发酵及其分离纯化研究
洛伐他汀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红曲霉固体发酵生产洛伐他汀条件的研究
发酵液中酮基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构建
洛伐他汀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